人物簡介
王海,山東威海人,1926年1月生,1944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6月參軍。在抗美援朝空戰中,王海共擊落擊傷敵機9架,先後榮立過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被空軍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他所帶領的「王海大隊」,與號稱「世界王牌」的美國空軍激戰80餘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榮立集體一等功。志願軍歸國後,王海先後任師長、副軍長、空軍司令部軍事訓練部第二部長、廣州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副司令員、空軍司令員等職,是十二、十三、十四屆中央委員,1988年9月被中央軍委授予空軍上將軍銜。
解放軍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於8月2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1951年4月25日,王海作為空三師第九團第一大隊大隊長,隨空三師一起奉命編入志願軍空軍戰鬥序列,開始執行戰鬥任務。11月18日下午2時左右,志願軍空軍第九團和蘇聯空軍在朝鮮肅川上空迎擊美國空軍,王海大隊以5∶0結束戰鬥,王海本人擊落2架敵機。12月15日,王海大隊再度迎戰美國空軍,以4對12的劣勢創下6∶1的驚人戰果。
「王牌空軍」的「領頭鷹」
1944年5月,19歲的王海參加了膠東抗日青年支隊,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結束後,王海成為山東大學的一名學生。1946年3月1日,我軍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在通化正式成立,正在山東大學學習的王海被選為該校第一批學員,正式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員。
1951年10月下旬,根據志願軍空軍的統一部署,航空兵三師第九團第一大隊,在大隊長王海的率領下,肩負著黨和祖國人民的期望,駕機飛到了硝煙瀰漫的朝鮮前線。11月9日的一次戰役中,與敵機不期而遇的王海大隊擊落了一架FMK-8戰鬥轟炸機,實現了「開門紅」。
11月18日,他們再一次迎來了戰機。當天14時許,志願軍前線雷達發現美機9批184架,一部分活動於永柔地區,一部分進至安州、清川江一帶對鐵路目標轟炸掃射。
14時24分,空三師九團奉命起飛16架米格-15戰鬥機迎戰。王海也帶領一大隊6架戰鷹奉命趕往戰區。當飛機接近清川江大橋時,王海清楚地看到低空中五六十架敵機正對江橋俯衝轟炸。
正是好機會。王海一聲令下:「跟我攻擊!」一大隊6架戰鷹閃電般向敵機衝去。遭到突如其來的攻擊,敵機急忙投掉炸彈,搶佔有利位置倉促應戰。不一會兒,有8架敵機擺開了一個大圓圈陣。這個空戰隊形很有效率,當攻擊圓圈中的前一架敵機時,後一架馬上就會跟上來進行掩護。
眼見敵機一圈套一圈,漸漸擺脫困境。王海迅速思考應敵策略,他靈機一動:必須發揮我機優於敵機的垂直機動性能,打破這個「螺圈陣」。於是,他馬上喊道:「爬高佔位!」6架戰鷹一昂機頭爬上高空,緊接著利用動能優勢猛衝進敵陣,再拉起,再猛衝下來……反覆多次以後,硬是把敵機的圓陣編隊給衝散了。
緊接著,王海下令攻擊,他趁機在500米距離處向敵機猛烈開炮,擊落1架F-84。與此同時,僚機飛行員焦景文緊緊掩護長機,擊落1架偷襲王海的F-84。接著王海和焦景文相互配合,越戰越勇,乘勝追擊,又各擊落一架敵機。
60多架敵機被一大隊6架戰鷹勇猛的攻擊打得驚恐萬狀,四下逃散。
「唯一敢和美國空軍較量的空軍司令」
1952年12月3日14時50分,正在進餐的王海大隊突然接到總部下達的戰鬥命令:72架F-86掩護56架F-80戰鬥轟炸機在平壤、永柔地區進行掃射轟炸。王海奉命率一大隊12架戰鷹赴2號戰區迎敵。到達清川江上空時,發現在清川江南邊有4條花蛇般的東西滑過來。
王海發令,12架戰鷹向4架敵機圍了上去。敵機遭到突然襲擊,慌慌張張投掉副油箱,加快速度逃竄。王海沒有貿然下令追擊,而是命大家整理好隊形,等待敵主力機群過來再打。果不其然,這4架敵機剛剛逃走,一大群敵機排成「品」字隊形,多層多路,黑壓壓地飛了過來。見敵機已完全暴露在面前,王海下令攻擊。頃刻之間,12架戰鷹猛撲過去,20架敵機一下子亂了陣腳,被衝得四處亂竄。見敵機群已被衝散,王海命令飛行員們採取各個擊破的辦法,向下層的敵機展開攻擊。就這樣,在王海的帶領和指揮下,一大隊全體隊員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最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事後,他們才得知,與他們作戰的就是美空軍王牌飛行隊。
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時,王海大隊共參加空戰80餘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榮立集體一等功,成為共和國空軍的第一支王牌飛行隊,被譽為「英雄的王海大隊」。王海創造了擊落擊傷敵機9架的輝煌戰績,也被譽為「當今世界上敢和美國空軍較量的唯一的空軍司令」。
由於戰功卓著,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特決定給他記特等功、一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榮譽稱號。1953年1月10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王海二級國旗勳章,同年11月8日再次授予他二級自由獨立勳章及軍功章。
戰鬥機上的王海。(資料片)
2019年,王海將軍曾接受山東廣播電視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專題片《主人翁逐夢路》欄目組採訪,講述在抗美援朝時擊落擊傷9架敵機的故事。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杜魯門政府立即決定武裝幹涉,並派遣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美軍飛機不斷轟炸中國東北城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
1951年8月18日,美軍發動「夏季攻勢」,美空軍開始執行「絞殺戰」。
勇敢不怕死,敢於硬碰硬。在這場保家衛國的戰鬥中,「王海大隊」與號稱「世界王牌」的美國空軍激戰80多次,擊落擊傷美機29架。
「共產黨培養你,你當飛行員,你當孬種還行嗎?我的老鄉,我們山東人當飛行員,都是真英雄,沒有一個孬種。」空軍第五任司令員王海說。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陳列著王海的「戰鷹」,上面赫然顯示的紅星有9顆。戰場上每擊落擊傷一架敵機,「戰鷹」上都會多一顆紅星閃耀。
1984年7月,時任空軍副司令員的王海隨中國軍事代表團訪美。其間,遇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老對手」。
「我認識(美國空軍前參謀長)加布裡埃爾,他就被我們擊落過,加布裡埃爾說,我們沒想到你們這麼勇敢。」王海回憶說。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19685名來自山東的志願軍戰士長眠在了異國他鄉。在戰爭後方,山東人民增產節約、支援前線,全省捐獻可購買戰鬥機197架,超過原計劃的一半多。
相關連結>>
1988年授銜上將僅2人健在
1988年9月14日,為利於軍隊的管理和指揮,解放軍恢復軍銜制,並在北京舉行解放軍上將軍官授銜儀式。
當時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徐信、郭林祥、王誠漢、趙南起、李德生、張震、尤太忠、劉振華、向守志、萬海峰、李耀文、王海,共17名高級軍官。
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此後,軍銜制在1965年三屆人大九次會議上取消。
據中國網2009年刊文介紹,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1982年初中央軍委常務會議正式作出「恢復軍銜制」的決定,並於1983年5月成立了「全軍恢復軍銜制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20多名從全軍各大單位抽調來的幹部組成。
在「全軍恢復軍銜制領導小組」緊張展開工作後,1984年5月3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作出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1985年6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明確提出「實行新的軍銜制」。
1987年七屆人大二次會議決定恢復軍銜制,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
新的軍銜等級為:一級上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健在的2名1988年授銜的共和國上將分別是:遲浩田(1929)、萬海峰(1920)。2名老將軍均為作戰驍勇、戰功卓著的名將,在戎馬倥傯中見證了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壯大,1988年恢復軍銜制時,他們至少已擔任正大軍區級職務。其中,遲浩田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萬海峰時任成都軍區政委。
(綜合澎湃新聞、中國軍網、 空軍發布、央視新聞、學習時報、大眾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