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門就是客廳的戶型會給人帶來一種莫名的「緊迫感」,尤其當家庭面積較小時,而鞋櫃的設置在我看來有時不僅是為了滿足使用需求,還承擔著一定的「修整」戶型的作用。對於進門就是客廳的戶型我認為大致有客廳正對入戶門和客廳在入戶門一側兩種,鞋櫃的「安裝」方式也由於戶型的不同而略有區別:
1.客廳正對入戶門的鞋櫃「安裝」方式
客廳與入戶門正對,「坦然相見」,這種戶型的鞋櫃「安裝」我認為大致有與入戶門「對立」、與隔斷搭配、「依靠」牆體三種方式。
⑴鞋櫃與入戶門「對立」「安裝」
空間的面積允許,將鞋櫃「安裝」在入戶門的「對立面」,不僅滿足了功能需求,還可以作為「隔斷」使用,在家庭空間中劃分出玄關區作為入戶「緩衝」,避免了「直面」客廳的尷尬,有效的緩解入戶即見客廳的「緊迫感」,增加了空間的層次;但是這種方式會「侵佔」客廳的面積,如果客廳空間較小甚至會有侷促感產生,需要慎重考慮。
在我看來鞋櫃的寬度最起碼要超過入戶門的寬度;鞋櫃款式可以根據家庭面積、空間採光、生活習慣、家庭成員、功能需求、個人喜好以及鞋櫃的「安裝」面積進行選擇,比如喜歡空間亮亮堂堂並且對鞋櫃的收納空間需求較小,那較「矮」的鞋櫃會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覺得「矮」鞋櫃形成的區域感較差,搭配鏤空、玻璃、木質格柵等可「透光」的隔斷可以在增強空間「分割」效果,同時也不會降低空間的「通透感」。
「頂天立地」的鞋櫃雖然收納空間較大,款式較多,但是它有較強的「遮光性」,會讓入戶區在一定程度上變得昏暗,而且如果客廳面積較小還會帶來「壓迫感」,不過使用一些小技巧也可以「削弱」這些「弊端」,比如鞋櫃和置物格組合設置,讓鞋櫃的使用功能多樣化,「補充」鞋櫃的功能,「縮減」鞋櫃面積,減小對入戶區造成的陰影面積,降低壓迫感。
▲在鞋柜上「開洞」,讓光可以「穿過」鞋櫃照到入戶區,降低空間的昏暗情況,而且「洞口」的臺面還可以用來擺放裝飾品、放置鑰匙等需要隨手使用的物品,尺寸允許還可以放包包,讓鞋櫃的使用更「靈活」!
⑵鞋櫃搭配隔斷「安裝」
在入戶就能見到客廳的戶型中,有時需要的不僅是一款鞋櫃,還會需要客廳區域的「邊界線」,而隔斷+鞋櫃的設置方式可以很好的兼具這種作用。
①正對入戶門設置隔斷+鞋櫃模式。在與入戶門正對的位置設置隔斷+鞋櫃的「組合」模式,或是「上、下」組合,「上」為隔斷,「下」為鞋櫃,功能多樣,節省空間;或是「前、後」組合,鞋櫃在「前」,隔斷在「後」,「前」為實用性,「後」為裝飾性,「虛實結合」,彼此襯託,增強對空間的「裝扮」功能;亦或是「左、右」組合,隔斷在「左」,鞋櫃在「右」(當然調換方向也可以),「打破」獨立鞋櫃的單調性,豐富隔斷的款式……多種「組合」方式,根據空間面積、個人喜好、生活習慣進行選擇。
②鞋櫃靠牆「安裝」,隔斷作為「遮擋」使用。鞋櫃「依靠」入戶門一側牆體「安裝」,滿足使用功能;與鞋櫃「相連」或與鞋櫃保持一段距離設置隔斷,對客廳形成一定程度的遮擋效果,避免被「一覽無餘」的狀況,而且隔斷還會增加裝飾感,讓入戶區成為家中「靚麗的風景線」,入戶時便賞心悅目!
隔斷的款式較多,鏤空隔斷、鐵藝隔斷、木質隔斷、玻璃隔斷、金屬隔斷、置物隔斷、牆體隔斷……根據裝修風格、空間面積、個人喜好、功能需求、想要營造的環境效果等進行選擇,比如磨砂的玻璃隔斷既有「透光性」,不會使入戶空間變得昏暗、侷促;鏤空隔斷讓空間「分割」的同時仍會保有較好的「一體性」……
「隔斷+鞋櫃」的位置根據戶型、客廳面積需求、玄關區的面積需求、鞋櫃尺寸等決定,也可參考距離入戶門在1.2~1.5m較合適的尺寸。
⑶鞋櫃結合其它使用功能靠牆「安裝」
家庭空間面積較小,客廳距離入戶門較近,鞋櫃則可「安裝」在與入戶門同一水平的牆體或與入戶門所在牆體相垂直的牆體,或是設置「單純」的鞋櫃;或是與置物格、收納櫃、電視櫃等其它使用功能結合,放幾本書,沙發區就會是一個小讀書角;放幾個小擺件,用來裝飾生活,點亮生活!
2.客廳在入戶門一側的鞋櫃「安裝」方式
客廳避免了與入戶門的「針鋒相對」,而是「委婉」的存在於入戶門的一側,在我看來這種戶型的鞋櫃「安裝」大致有設置入戶衣帽間、依靠牆體、在客廳區域三種方式。
⑴構建入戶衣帽間
在與客廳相對立的入戶門的另一側構建出合適面積的衣帽間,不僅可以儲物、掛衣服、放鞋等使用,還能夠很好的避免因為它們的雜亂而影響客廳、入戶區的空間效果。
入戶衣帽間的牆體使用與周圍牆體相同或近似的材質可以很好地將自己「隱藏」,不會讓人們注意到它的「存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它可能會為空間帶來的突兀感和壓抑感。
⑵在牆體「安裝」鞋櫃
入戶門的一側是客廳,而另一側是牆體時,充分利用牆體,讓鞋櫃和牆體「不離不棄」。
鞋櫃可以垂直或「依靠」牆體安裝,而且由於客廳在入戶門的另一側所以不會使客廳面積發生改變,鞋櫃的高度也不會對入戶區的亮度產生影響。
「依靠」牆設置的鞋櫃還可以藉助牆體所在的空間做成「嵌入式」,使入戶區有更好的整體效果,降低鞋櫃的突兀感。
⑶鞋櫃「安裝」在客廳區
入戶門一側的牆垛較小,不足以滿足鞋櫃厚度所需的尺寸,可以選擇將鞋櫃「安裝」在客廳區域中靠近入戶門的位置,但是這種方式會佔用客廳的面積,使客廳面積減小或減少功能設置。
①鞋櫃垂直於牆體「安裝」。鞋櫃在客廳區域靠近入戶門的位置垂直於牆體「安裝」,我認為這種方式「安裝」較高或「頂天立地」的鞋櫃會對入戶區的亮度產生較明顯的影響,也會對客廳和入戶區產生較強烈的「分割感」,將客廳區域更明顯的「限制」出來,在視覺上較明顯的「縮小」客廳區域。
較矮的鞋櫃對入戶區產生的「陰影」面積較小,而且在下方加入燈帶的設計可以較好的「消除」這種情況;雖然較矮的鞋櫃也會對區域有「分割」,但更多的是使得客廳和入戶區更有層次。
②鞋櫃「依靠」牆體「安裝」。鞋櫃「依靠」客廳區域牆體,在靠近入戶門的位置「安裝」,這種「安裝」方式不會對客廳的整體面積產生影響,而是會對局部的家具尺寸或數量影響較大,比如鞋櫃挨著沙發設置,就有可能需要去掉一個角幾,空間較小甚至需要縮小沙發的尺寸(如示意圖)……
我認為在這種方式中對鞋櫃的高度沒有很多的要求,但是由於鞋櫃「依附於」牆體並且是「獨立」存在,所以它的「外貌」對牆體的效果有一定的影響,它與牆體搭配時,會為牆體增加亮點,否則會拉低牆面甚至整體空間的裝修效果,使用部分顏色相同的材質會讓牆面和鞋櫃既有統一感,也有層次性,值得考慮!
小推薦:收納式換鞋凳佔用面積小,擺放位置靈活,可坐可收納,使用舒適,滿足了進出門換鞋的使用需求,既可成品購買,也可「量身定製」。
獨立使用時小巧輕便,不會佔用很多空間,既使放在入戶門口也不會對入戶區產生影響,能夠基本滿足日常使用的鞋子的收納需求;
和掛鈎或鞋櫃的搭配會讓它的存在更加「完美」,它「負責」作為替換鞋子的收納和換鞋時的舒適性,而衣服、包包和更多的鞋子則交給掛鈎、鞋櫃來「負責」,讓入戶鞋櫃滿足使用的同時也兼具「多樣化」,豐富空間內容。
所以我認為當入戶區的面積或尺寸不能滿足鞋櫃的設置時,收納式換鞋凳我認為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以上是我對於進門就是客廳的鞋櫃的「安裝」方式的建議及觀點,根據家庭戶型、面積、功能需求、生活習慣、個人喜好、想要營造的空間效果進行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可以幫到你,謝謝!(PS:文中示意圖為自己製作,禁止使用;其餘參考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會及時作出刪除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