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洩瀉是兒科的常見疾病之一,尤其是以2歲以下的小兒較為多見,年齡越小,發病率高。如果腹瀉遷延不愈,不及時治療和調護會引起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成為疳證。通常表現出形體消瘦,面黃髮枯,精神萎靡或煩躁,飲食異常,大便不調等特徵。
01如何判斷小兒洩瀉
洩瀉主要以大便次數的增多,糞便質地稀薄或如水樣。嬰兒洩瀉是指以洩瀉為主證的一個症候群,又稱消化不良。以2歲以下嬰幼兒多見,大多發生在夏秋之際。病毒感染佔80%之高,秋冬季節發生的洩瀉多呈現出流行傾向。
02引起洩瀉的四個原因
一:感受外邪,是指外感風,寒,暑,溼等外邪,均可導致小兒腹瀉。小兒腹瀉與季節是有相當大的關係,尤其是夏季,氣候炎熱、雨水較多,溼熱較蒸,小孩子容易感觸而發病。有時候室外溫度過高,一回到室內就打開了空調,此時小兒的腠理(毛孔)是打開著的,容易將冷風吹進體內,從而引起各種表證,也因著涼而引發腹瀉。
二:內傷飲食 引起這方面的主要原因在於家長調護失宜,餵養不當,飲食不節或過食生冷的瓜果,或食用了不易消化的食物,這些都能夠損傷脾胃,脾傷了運化功能失職,胃傷就不能夠消化水谷,使你們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夠消化而停留在體內,清濁不分,並走大腸,因而造成洩瀉。小孩子的各大臟器功能並未發育完善,脾胃功能尚弱,所以在養護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起居飲食的護理。
三:脾胃虛弱 這有3個方面,第一個是先天稟賦不足,第二個後天養護不當,第三個是久病遷延不愈。脾弱了之後就不能夠很好的運化精微,胃弱則不能消化你們吃進去的東西,因而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清陽不升,故而合汙而下,成為了脾虛洩瀉。
四:脾腎陽虛 脾以陽為運,(脾為陰髒,以陽氣用事,脾陽健則能運化,故而脾喜燥惡溼)腎寄命門真火,腎乃先天之本(又稱元陽)是各臟腑功能活動的根本。如果小兒先天不足,或久病久瀉,都可以傷損脾腎之陽。胃的初步作用就是通過胃液胃蛋白酶等消化液來消化吃進去的食物,然後食物的殘渣通過大便和小便兩方面排出體外,而腎開竅於二陰,當命門火衰,火不暖土(這裡的火是指腎火,而非心火),陰寒內盛(土克水,克之太過,土的生理功能正常,而水的生理功能弱化,也就是先天不足了),水谷不化(食物並沒有被好好的消化吸收),並走大腸(也就是說通過大腸變成了很稀薄的大便從肛門排出了)這種洩瀉可以說是洩瀉不止,病程也會相對的較長。
03臨床不同的症狀表現具體如下
1:傷食瀉 大便稀爛,夾有乳凝塊或食物的殘渣,氣味酸臭,脘腹脹滿拒按,肚腹作痛,痛則欲瀉,瀉後痛減,或有嘔吐,不想吃飯,晚上睡覺不安,舌苔表現為厚膩,或者微黃。
2:風寒瀉 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氣不甚,腸鳴腹痛;或者伴有怕冷發熱,鼻流清涕或咳嗽,舌質淡,苔薄白或白膩。
3:溼熱瀉 大便稀薄如水樣,或如蛋花樣,瀉下急迫,量多次頻,色黃穢臭。或見少許黏液,時常會肚子疼,食欲不振,伴發熱或不發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苔黃膩。
4:脾虛瀉 大便稀薄,多見於吃東西後作瀉,色淡不臭,時輕時重,面色萎黃,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易反覆發作。
5:脾腎陽虛 久瀉不止,食入即瀉,糞質清晰,完谷不化,或見肛脫,形寒肢冷,面色晄白。精神萎靡,睡時露眼,舌淡苔白。
04如何預防與調護
調理小兒腹瀉是小兒推拿的長項,今天小咚為大家分享小兒推拿的方法。
先奉上一則基礎方,如果家長朋友們無法辨別寶寶患的是哪種證型的時候可以單獨使用基礎方來給寶寶推。
基礎方:1補脾經,2揉板門, 3摩腹 ,4揉中脘 ,5揉臍 ,6按揉足三裡, 7 揉脾俞 ,8揉胃俞 ,9捏脊。
一:預防
首先要注意飲食衛生。食物應該新鮮,衛生,不吃變質和隔夜的食物。飲食應當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飯前便後應洗手,餐具要定期消毒。合理餵養,提倡母乳餵養寶寶,條件允許可以餵養到2周歲,不宜在夏季及小兒生病時斷奶,添加輔食應該遵循原則,不宜添加過多,變換種類不宜過頻,營養搭配合理化。
二:調護
調整飲食結構,減輕胃腸道的負擔,生冷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不可強制進食。另外每天要給寶寶清潔前後二陰的清潔衛生,勤洗勤換尿不溼,保持皮膚乾燥,大便後宜用溫水清洗臀部,適當可以塗抹保溼潤膚霜,防止發生紅臀。密切觀察病情的變化,及時用藥,防止發生變證。
需要小兒推拿手法圖的可以私信我,一對一在線指導各位熱愛小兒推拿的朋友們,也歡迎同行相互交流,共同精進,比心~~~
對於( 小兒腹瀉)這一問題,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