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土豆!
昨天,4月4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舉行了全國性的哀悼活動!
網上傳出的ZF紅頭文件看出,除了下半旗,鳴笛等等之外,還有一個停止公共娛樂活動!於是我就去查了一下這個公共娛樂活動包含哪些:
第四條說的「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遊戲、電影播放等相關娛樂活動。包含各類聯網端遊以及手遊」是這樣的:
可以看到,公共娛樂活動並不包括遊戲,所以說,這次全國遊戲停運只是廠商們的自發行為,是廠商們對烈士的尊重,並不是問題所說的「國家禁止娛樂」。然而,就是因為這個決定引發了一些不滿,更有人發表了一些極端言論:
這種極端言論者只是少數,更多的人只是表達對於遊戲停服一天的不滿,然而,即便是這樣也有很多人去噴他們,給他們扣上不敬烈士的的帽子!
更有甚者逮到機會就不放,管到國外遊戲網站了。它們不需要真實性,不需要邏輯,它們只需要一個機會,以及可以被煽動的情緒!
對於那些站在道德制高點的人,他們邏輯無非就是:
「你只是失去了XXXX,他卻失去了生命」
或者
「人家連命都沒了,讓你XXXXX,你還嗶嗶賴賴的」
咋一看好像沒毛病,找不出什麼問題,然而,說這句話的人已經默認你的行為是被逼的,而非主動的、發自內心的,並以此指責你。其次,它把死者與生者保護與被保護的拯救關係、不幸與幸運的平行關係,扭曲成了讓雙方去比慘的對比關係,陷入了形式主義的陷阱。通過這種對比暗示,讓生者產生一種「人是我害死的」或者「我比死者獲得了更多利益,這對死者不公平」的愧疚感。一旦你產生這種負面的心理暗示,你就會不自覺的把自己放在一個較低的位置,你會覺得做任何事都是應當的,而對方自然而然的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
他們把大家從「感激、緬懷」往「愧疚」上面帶,讓大家產生了一種「生者有罪」的錯覺。我相信英雄的犧牲是為了讓生者生活的更好,而不是讓生者活在一種「有一部分人為自己而死,是我害死了他們」的陰影之中。我玩遊戲並不代表我就不尊重他們,就好比有的在朋友圈曬圖緬懷就一定是真真正正去致敬烈士和勇士嗎?有的人今天朋友圈依然乾乾淨淨難道他就一定是一個沒有感激之情的人嗎?
所以,在個人利益受損的時候,生氣沒有錯,表達不滿也沒有錯,並不應該成為被攻擊的理由!我相信那些心中不滿的人一樣自覺的參與了這次的哀悼活動,他們內心一樣很尊敬逝去的先烈!最後,為所有在新冠疫情中離開我們的同胞默哀,向所有在這次新冠疫情中無私奉獻,乃至獻出寶貴生命的醫務工作者,以及堅守在各個崗位上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