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切割||保重比火彩更重要?

2021-02-17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珠寶學院

目前在市場上常見到的鑽石琢型是圓形的,我們將其稱之為圓明亮琢形,鑽石的4C標準中的切工,也多是以這類鑽石為主,但鑽石琢型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漫長的演變。一開始,鑽石琢型首要考慮的是保重,而對於火彩的不斷追求促進著鑽石切割工藝的發展。

 最早的鑽石是在印度發現的,因為其光澤而被推崇,被認為是具有魔力的神聖物品。直到14世紀,鑽石都還很少被用作首飾,即使用了,也是戴在皇室身上。而且,12-13世紀時候的鑽石是沒有經過切割的,人們只是把它在原本的八面體形態下磨得更光亮,更對稱一點。

圖片來源:by Rob Lavinsky, iRocks.com – CC-BY-SA-3.0

接下來,寶石君就介紹一下鑽石琢型發展過程中的幾個重要階段。

尖琢形是最早的鑽石刻面琢型,大約出現於14世紀。從下圖其實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該類琢型實際上是根據鑽石的原石進行簡單的打磨而已,由於鑽石的原始形態以八面體為主,所以該類琢型也多為八面體。但是由於鑽石具有八面體的解理,在解理面是很難進行拋光的,所以真正的尖琢形的刻面是與真正的八面體面存在一個小小的角度。該琢型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很好的展現鑽石的透明度以及亮度。

世界上的第一枚婚戒就用的尖琢形。1477年勃艮第的瑪麗(Mary)成為第一個收到鑽石訂婚戒指的人,該戒指是由奧地利的馬克西米利安大公(Archduke Maximilian)贈予她的。戒指上鑲有一顆尖琢形的鑽石和的扁平鑽石排成M形狀。

由於鑽石琢型工藝的改進,大約16世紀的時候幾乎所有尖琢形鑽石都被重新切割成桌面琢形。現在很少見到,特別是大顆粒的尖琢形鑽石古董珠寶。只能從一些繪畫作品中窺探到。

上圖所示,一個叫Hans Mielich的畫家在1552年到1555年間就給一個奧地利公爵夫人畫了不少她的珠寶收藏,這些畫對我們研究古董珠寶意義重大。

15世紀的時候,人們發現,鑽石粉可以用來塑造鑽石形狀,同時由於尖琢形的尖頂由於加工技術限制容易破損,人們開始磨掉八面體的一個角頂,也就是尖琢形鑽石尖頂的一小半,保留上面的「冠部」和下面的「亭部」的Table Cut桌形切工。冠部和亭部的概念也由此出現。

這也是首次出現的規則的鑽石琢型。桌形琢形在亮光和火光上均較早期尖點式琢形有明顯改進,效果更佳,因此逐漸取代了尖琢形,成為16世紀至17世紀的主流琢型。

1550 - 1620 桌形切割鑽石 1.1ct  22k金

上圖桌面琢形的鑽石被磨出了一個正方形的底面,從上向下看下去會出現一個正方形的窗口。現在來看,這種琢型的鑽石底部的漏光會比較嚴重,火彩也不是很強烈。但卻在當時大受皇室的喜歡,到了十六、十七世紀,很多王公貴族使用的鑽石,都是這類琢型。

仔細觀察的話還會發現,上圖這款古董珠寶中鑽石是封底的。以1820年代為界,這之前的珠寶中的寶石大多封底,後來珠寶匠意識到封底會極大削弱鑽石火彩,鑽石逐漸不再採用封底設計。同樣以1820年代為界,在這之前,珠寶中的主石常採用玫瑰切工。由此可見,桌形琢形流行時期,人們對於鑽石的關注點依舊是保重大於火彩。

15-16世紀,由於人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鑽石的形態都是八面體的,部分鑽石的形態甚至是扁平的,如果加工成為桌形,會損失很多鑽石的重量;另外,對於桌形切工的切下來的那部分剩餘品如何利用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此為了能夠將該類鑽石加工成為首飾,因此出現了玫瑰琢形。

早期的玫瑰切工只具有三個面,做工也相對較為粗糙,隨著切工工藝的進步,切面逐漸增加到了六個面,十二個面,最終成為了24個全玫瑰切工,底部具有一個較大的底面,上面呈拱形。總結其特點就是:平底,尖頂,三角形小面對稱的覆蓋整個鑽石。也正是由於該類琢型能夠很好的適應扁平型原石的形態,所以它最大的特點就是「保重」,並且只有冠部,沒有亭部。

玫瑰花琢形的誕生是鑽石形狀的一次飛躍。其精妙之處在於它們散發出柔和的散射光,而不是現代明亮式切割的明亮光,現在也會作為配石使用。缺點是火彩還是不足。儘管如此,玫瑰花琢形依舊是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流行的鑽石切工,蘊含著文藝復興時代的氣質,給人一種遠離現代機械的古樸典雅之感。一些世界名鑽都曾用這種琢形,例如大莫臥兒。

但之後,玫瑰切工通常出現在小顆粒配石上,主石以老歐洲式切割居多。現在,也有不少人依舊會特意選擇玫瑰琢形的鑽石,下圖是一枚現代的婚戒。

再後來,以冠部為面,亭部為基準,圓多面琢形發展演變,逐漸衍生出現在的圓明亮式。圓形明亮式琢形(Brilliant Cut)正式問世是在1919年,由馬歇爾·託爾科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首創,今年正好是該切割的100周年。馬歇爾根據光學原理,經過詳細的計算,通過減小刻面的夾角角度,從而增加鑽石的亮度。

而其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又可以主要被劃分為以下三類琢形。

1)老式單多面形琢形 Old Single Cut

現今在許多首飾中使用的「單反」鑽便是新式單多面形琢形的鑽石。

在喬治亞和維多利亞時期的珠寶中,單面形切工進化為 「老礦工切割」,成為那個時期的主流。之所以叫老礦,是由於1800年代晚期這種切割方式流行的時候,鑽石還大多產自巴西甚至更古老的印度老礦地。老礦工切割依然採用手工和目測來完成,每顆石頭都沒有統一的角度,每顆石頭都有自己的個性。形狀上遵循八面體的自然形狀,並具有正方形輪廓。畢竟那個時候鑽石切割最重要的依舊不是火彩而是保重。

現代 18K耳環 10.15ct(總) 老礦工切割 (左)

3)古典歐洲琢形 Old European Cut

古典歐洲琢形就是圓形明亮式切割的雛形。1920S的art deco 時期,古典歐洲琢形十分流行。其面的大小和角度更加科學化,稜角也更加分明。

下圖可以看到,老歐洲式和圓明亮式已經很像了。但臺面小、亭部深、尖底比大,所以正面看感覺有個洞。

Georgian 時期 鉑金婚戒2.77ct(總) 老礦工切割(主石) 

古典歐洲切割(4顆副石) 玫瑰花切割(12顆小副石)

鑽石琢型的發展並沒有停止,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在圓形明亮式琢形的基礎上不斷優化,其後又發展了很多鑽石的新式琢型,制定了更加詳細的切割比例標準。現在經常我們聽到的「八心八箭」、「十心十箭」、「百面切工」、「藍色火焰」等等都是對鑽石切工的創新。

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已標註來源)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

相關焦點

  • 鑽石切割的等級重要嗎?
    鑽石切割等級也就是鑽石切工是鑽石4C標準之一,主要分為五個級別,好的切割等級可以讓鑽石呈現出更璀璨的火彩,因此鑽石切割等級對於鑽石來說也是比較重要的,分享鑽石切割等級實物對照表,帶您更詳細的了解鑽石切割等級。
  • 鑽石的切工是如何影響鑽石的火彩的呢?
    稍微對鑽石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鑽石切割工藝的重要性,鑽石切工好,鑽石火彩就好,鑽石就會分外閃耀。但是鑽石切工為什麼對鑽石火彩有這麼大的影響呢?鑽石的切工主要由三個方面來評定,分別是拋光、對稱以及切割。只有在這三個方面上用了心思這塊鑽石才能呈現最好的姿態。因為好的鑽石切工,需要切割、切磨、拋光、對稱性都達到一定的比例,從而儘可能捕捉到更多更強的從外界射進鑽石內部的光線,使鑽石產生更好的火彩深比和臺寬比決定了鑽石珠寶反射和折射的光線的強度,也決定了這顆鑽石的火彩是否閃耀。
  • 最短時間讀懂「鑽石切割」鑽石火彩的根本!
    作為判斷一顆鑽石質量好壞的重要依據 是選購鑽石必看的參數 今天讓你用最短的時候了解 鑽石切割最精粹的知識~ 擁有合理切割比率的鑽石可以將光線從一個刻面反射到另一個刻面(如同鏡子),並通過鑽石的上面(臺面)將光線放射出來,也就是說鑽石的切割比率決定著鑽石光芒的綻放。 我們可以對鑽石的比率進行測量,測量鑽石比率的儀器被稱為比率儀。這個儀器可以衡量一顆鑽石的切割質量。鑽石的放大畫面被投射到一片繪有坐標的可移動毛玻璃鏡片上,這些坐標可用於測量鑽石的各種尺寸。
  • 鑽石火彩是什麼?鑽石火彩的影響因素你了解多少
    鑽石可謂是女人的最愛。鑽石之所以迷人,不僅是因為它晶瑩剔透,更因為它能散發出奪目的光彩。在光照下轉動鑽戒,就能看到鑽石上有五顏六色的光芒閃動,熠熠生輝。其實這種光彩也就是鑽石的火彩,「火彩」的叫法恰如其分,在烈日下甚至能看到它像一團燃燒著的火焰。
  • 鑽石火彩你了解多少?鑽石火彩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鑽石之所以迷人,不僅是因為它晶瑩剔透,更因為它能散發出奪目的光彩。在光照下轉動鑽戒,就能看到鑽石上有五顏六色的光芒閃動,熠熠生輝。其實這種光彩也就是鑽石的火彩,「火彩」的叫法恰如其分,在烈日下甚至能看到它像一團燃燒著的火焰。 那麼大家是不是很好奇,這種火彩是怎麼來的呢?
  • 鑽石的火彩到底是什麼?
    買過鑽石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在陽光的照射下,鑽石表面會顯示出一種五顏六色的火彩,當你轉動鑽石時,顏色也會跟著變化,仔細觀察可以看到紅橙黃綠青藍紫多種不同的顏色,非常漂亮。那鑽石為什麼會有這麼迷人的火彩呢?
  • 別傻傻地只知道圓形切割,各種鑽石切割種類了解起來
    鑽戒作為一種蘊含美好愛情寓意的信物,在人們的婚禮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可或缺。平常我們見到的鑽石大多都是圓形切割,除了傳統圓形切割,對鑽石的一些其他切割方式總感覺雲裡霧裡的。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鑽石切割種類。
  • 香港買鑽必備知識:鑽石的八大經典切割
    ,還要看看鑽石的切割工藝等因素,當中鑽石切割是鑽石閃爍度的關鍵。另外一種情況是腰部分有天然的包裹體,但是為了儘可能地保重,將腰部的包裹體去除後,留下一個多餘刻面,從而產生58個刻面。鑽石的切割比率(鑽石高度與直徑的比值,鑽石臺面寬度與直徑的比值)決定著光線能夠如何在鑽石中反射。
  • 鑽石切割與鑽石工藝知識圖解
    從物理學觀點看,鑽石火彩由外部火彩、內部火彩、色散火彩和閃光火彩所組成。
  • 火彩是什麼?
    鑽石火彩就是鑽石所反射出的光怪陸離的光芒,以柔和冷豔的藍光為主,轉動鑽石時亦可觀察到橙色。 但我們在觀察不同鑽石的火彩時可以發現,有的鑽石火彩較強,有的較弱,那麼鑽石火彩最好的標準是什麼?
  • 鉑金鑽戒的火彩是什麼?有哪些因素影響火彩
    什麼是鑽石火彩鑽石的火彩,使得鑽石能夠反射出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彩光,各個角度呈現閃爍光芒,迷人華麗。火彩可以分為外部火彩、內部火彩、分散帶顏色的光火彩和發光火彩四大類別,直接影響鑽石整體的美觀程度,在選購鉑金鑽戒的時候,除了鑽石本身的4C標準,火彩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 鏡像炫——讓鑽石的"火彩"更加"絢麗"
    「全反射」+「色散」成就了鑽石的「火彩」 這些性質當中,鑽石的光澤、折射率、色散值都是直接影響到鑽石的視覺效果的。 鑽石折射率是:2.42。 在自然界所有的寶玉石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種寶石折射率比鑽石高。
  • 古老玫瑰切工鑽石,雖沒明亮切割鑽閃耀,卻得David Morris鍾愛
    一枚鑽石,簡單衡量雖說按4C,但歸結到底,最後呈現出來的一定是鑽石火彩,鑽石足不足夠閃耀,才是現代人衡量的標準。57面、88面、100面的明亮切割鑽石是現在市場主流的鑽石切割工藝, 雖說BLINGBLING,奪人心目的炫彩,但如同炫目的霓虹,終究不是那麼耐看。
  • 鑽石切割,自己的美顏
    簡而言之,鑽石切割就是「怎麼切得讓鑽石更璀璨」...我們說的璀璨,主要就是說火彩、亮度和閃光的相互配合。「火彩」是說白光進入鑽石後被折射析出七色光;「亮度」指的是白光進,白光出的折射和白光在鑽石刻面的反射;「閃光」就是一顆鑽石閃爍的總次數了。看下圖,鑽石切割的角度(不是大小),對光的折射和反射有直接的影響。
  • 火彩比鑽石更閃的比利時魔星鑽你心動了嗎?
    小時候我以為鑽石是世界上最閃耀的寶石,後來我發現在陽光和燈光下魔星鑽居然比鑽石還要閃耀,一下子就愛上了。魔星鑽起初它被發現在隕石坑中,經過一系列的人工加工最終成為了閃耀的魔星鑽。 隨著魔星鑽的發展,絕大多數人沒辦法將它和鑽石區分開。在自然光線下,兩者無論品質還是外觀都十分相似,但在陽光和燈光下。變得異常的閃耀,火彩非常妖冶。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閃耀的寶石了。
  • 腕錶上的鑽石怎樣切割才最閃亮?
    切工是指工匠切割鑽石刻面的角度以及各部分的比例,切割比例的精確程度直接影響著鑽石的亮度和火彩。明亮式切割是腕錶鑲嵌的鑽石中最常見的切工,圓形也是最能反映出鑽石的火彩的切割形狀之一。除了明亮式圓形,公主方形便是最受歡迎的鑽石琢形。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較為經典華麗的切割形狀,不負眾望的是,在反映鑽石火彩方面,公主方形僅次於明亮式圓形切割。
  • 關於鑽石,初學者要知道的9種最火切割方式
    憑藉令人驚嘆的火彩品質和賞心悅目的對稱性,圓形切割的鑽石絕對算的上是一個永恆的經典,永遠不會過時。 切面的形狀和比例也使它比祖母綠和阿斯切等花式切工更善於隱藏雜質。 如果你喜歡更為傳統的設計,圓形切割可以很好地適應不同的鑲嵌方式和外形,尤其是鑲嵌在飾有一圈復古風格小鑽的中心。
  • 硬度最高的鑽石,拿什麼來切割它?
    精心切割的寶石會讓光在其中孕育流動,折射出夢幻迷離的色澤與光彩。這種光彩就叫火彩,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鑽石了。
  • 鑽石的6種切割形狀,你知道幾種?
    小編整理了6種切割形狀你知道的有幾種?圓形明亮式切割鑽石圓形鑽石是目前為止最普遍的,也是最受歡迎的鑽石形狀,佔銷售鑽石的超過75%。它在平衡切工、顏色和淨度方面也會讓你有更多靈活性,火彩漂亮多樣最為吸引人。
  • 菜百首飾:鑽石的無限可能性源於切割工藝的探索
    原標題:菜百首飾:鑽石的無限可能性源於切割工藝的探索一直以來,有「寶石之王」之稱的鑽石,以其稀有而夢幻的特質,流傳至今,成為了風靡世界的魅力飾品。它如同夢想一般瑰麗永恆,也仿如心靈那樣純潔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