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長大後都能「出人頭地」有一番作為。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傾儘自己所有的心血,絞盡腦汁想讓孩子變得更好,所以教育孩子就要趁早,還要抓住孩子重點特質培養。
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份調查研究,哈佛大學抽取了1000名30-50的成年人作為調查對象,並對他們的家庭走訪調查。調查統計顯示,他們的童年當中有以下這些特質的,平均薪資水準達到了40%,其中有80%大學畢業,家庭幸福度也很高。
通過調查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一個人以後是否可以成功與童年有著直接的關係。
那些成功的人在童年時期,大多會有以下幾點特質
一、性格非常獨立
孩子性格獨立是優秀的特質之一,單從這點上就可以看出一些孩子未來的端倪。有些孩子自己的事情全部都能自己解決,這樣的孩子通常大腦思維與動手能力會比較強。
孩子如果長時間都由父母所掌控,什麼事情都要幫助孩子完成,什麼事情都怕孩子做不好,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依賴心理,不論學習還是日常生活都會被動地做。
什麼事都要父母做的同時也不愛思考的孩子,對比一個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日常起居還是愛好學習都不用監督的孩子,未來哪個孩子會更優秀?相信大家在心中都有答案。
二、人際關係能力強
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深知這一點,只不過限於成長環境的因素,有的人後知後覺明白得很晚,而那些成功的人從小這個意識就很強,他們之所以有敢打敢拼的精神之外,幾乎每人都有一個強大的人脈關係網,他們深知現在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時代,就算是一隻孤狼,也要融入狼群。
有些人際關係差的人,就是因為每天都「包裹」在孤獨之中,飽受著孤獨的痛苦,因此心態會相對陰暗一些,試問一個經常飽受痛苦、心態陰暗的人怎麼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又怎麼會成功?
而一個心態積極陽光的人,每天都笑容滿面,那麼人際關係必定不會很差,也一定會比心態消極的人更加容易成功。
三、強烈的好奇心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有名的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經說過: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有些孩子在小時候總是會問父母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媽媽電視裡的動物為什麼我摸不到啊」媽媽回答:「因為它們沒辦法從電視出來呀」,「那它們為什麼不能出來?」媽媽無語……孩子就像一本活動的「十萬個為什麼」一樣。
這就是孩子聰明喜歡動腦愛思考的表現。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家長一定要耐心解答,不要因為孩子一連串的問題就變得煩躁,或者敷衍孩子,這樣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這裡我推薦一套適合孩子開發邏輯思維、培養孩子好奇心學習知識的書籍《第一次遇見科學》含12冊,4大科學領域,96個科學主題,讓孩子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慾,受到眾多家長追捧,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四、有喜歡閱讀的習慣
西漢時期的文學家,劉向曾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這句話的意思是,讀書如吃藥一般,讀好書就能治療自己的愚笨,還有許多關於讀書的好處,這裡便不再一一舉例了,大家也都明白,讀書從中學習知識、汲取經驗有多麼重要。
所以給孩子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非常重要,這個愛好越早培養越好,書不嫌看得多隻嫌看得少,畢竟誰會抱怨懂的東西太多呢?即使是有也是拐著彎的炫耀。
書看得越多孩子看待人事物的看法就越成熟,並且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會更深層次的思考事情的進展或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