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表明:成功人士在童年,大部分具備這4個「特質」

2020-12-16 文文媽育兒說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長大後都能「出人頭地」有一番作為。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傾儘自己所有的心血,絞盡腦汁想讓孩子變得更好,所以教育孩子就要趁早,還要抓住孩子重點特質培養。

世界頂級學府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份調查研究,哈佛大學抽取了1000名30-50的成年人作為調查對象,並對他們的家庭走訪調查。調查統計顯示,他們的童年當中有以下這些特質的,平均薪資水準達到了40%,其中有80%大學畢業,家庭幸福度也很高。

通過調查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一個人以後是否可以成功與童年有著直接的關係

那些成功的人在童年時期,大多會有以下幾點特質

一、性格非常獨立

孩子性格獨立是優秀的特質之一,單從這點上就可以看出一些孩子未來的端倪。有些孩子自己的事情全部都能自己解決,這樣的孩子通常大腦思維動手能力會比較強。

孩子如果長時間都由父母所掌控,什麼事情都要幫助孩子完成,什麼事情都怕孩子做不好,那麼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依賴心理,不論學習還是日常生活都會被動地做。

什麼事都要父母做的同時也不愛思考的孩子,對比一個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日常起居還是愛好學習都不用監督的孩子,未來哪個孩子會更優秀?相信大家在心中都有答案。

二、人際關係能力強

當今社會每個人都深知這一點,只不過限於成長環境的因素,有的人後知後覺明白得很晚,而那些成功的人從小這個意識就很強,他們之所以有敢打敢拼的精神之外,幾乎每人都有一個強大的人脈關係網,他們深知現在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時代,就算是一隻孤狼,也要融入狼群。

有些人際關係差的人,就是因為每天都「包裹」在孤獨之中,飽受著孤獨的痛苦,因此心態會相對陰暗一些,試問一個經常飽受痛苦、心態陰暗的人怎麼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又怎麼會成功?

而一個心態積極陽光的人,每天都笑容滿面,那麼人際關係必定不會很差,也一定會比心態消極的人更加容易成功。

三、強烈的好奇心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有名的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經說過: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

有些孩子在小時候總是會問父母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媽媽電視裡的動物為什麼我摸不到啊」媽媽回答:「因為它們沒辦法從電視出來呀」,「那它們為什麼不能出來?」媽媽無語……孩子就像一本活動的「十萬個為什麼」一樣。

這就是孩子聰明喜歡動腦愛思考的表現。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家長一定要耐心解答,不要因為孩子一連串的問題就變得煩躁,或者敷衍孩子,這樣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這裡我推薦一套適合孩子開發邏輯思維培養孩子好奇心學習知識的書籍《第一次遇見科學》含12冊4大科學領域96個科學主題,讓孩子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慾,受到眾多家長追捧,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四、有喜歡閱讀的習慣

西漢時期的文學家,劉向曾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這句話的意思是,讀書如吃藥一般,讀好書就能治療自己的愚笨,還有許多關於讀書的好處,這裡便不再一一舉例了,大家也都明白,讀書從中學習知識、汲取經驗有多麼重要

所以給孩子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非常重要,這個愛好越早培養越好書不嫌看得多隻嫌看得少,畢竟誰會抱怨懂的東西太多呢?即使是有也是拐著彎的炫耀

書看得越多孩子看待人事物的看法就越成熟,並且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會更深層次的思考事情的進展對錯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的人士的童年時期,大多數具備這5個特徵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多數家長教育的宗旨,所以家長和孩子都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終的目的無非就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所成就,可能會沒有馬雲、巴菲特、比爾蓋茨那樣成功,但是也是值得孩子努力的方向。成功人士的經歷都是無法複製的,有且僅有的,但是經過多項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都有著相似的地方。
  • 哈佛大學研究:成功人士在童年階段,一般都具備5個共同點
    每一位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都各不相同,有的渴望孩子有個平平淡淡的一生,而有的家長則希望孩子長大後可以有一些成就。即使達不到王健林、馬雲那種級別,也可以有所成功,這也是培養孩子的一種方向。哈佛大學研究:成功人士在童年階段,一般具備5個共同點:美國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研究,主題為「一個人的成功與他的童年是否有聯繫」。這個研究共抽取了1000名25歲到45歲的創業成功的人士。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一般具備這5個特點
    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都有所不同,有的家長選擇接受孩子的平凡,當個快快樂樂的普通人足矣;有的家長則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有所成就。雖不及馬雲、王健林、董明珠那般優秀,但也是孩子努力的方向。 這些成功人士的經歷雖然是沒辦法複製的,但他們在童年時期卻有很多共同點。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的時候,大多數具有這4個特徵
    21世紀是高新產品的快速發展的時期,哈佛大學的教授通過對一些高技術人才的童年對比,發現他們在童年其實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哈佛大學一段時間對全球五百強的企業家以及一些地方相比較出名的企業家的童年進行了研究對比,發現他們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的共同點。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的童年時期,大多數都有這4個特徵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教育的宗旨,為此家長和孩子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終目的無非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所有成就,雖不及馬雲、巴菲特、比爾蓋茨那般成功,但也是值得孩子努力的方向。成功人士的經歷是無法複製的,但經過多項研究發現,成功人士的童年時期就有相似之處。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小的時候,大多具備這個4特徵
    哈佛大學通過對10000名24-45歲的成年人進行追蹤調查,並對其父母進行了採訪,結果發現這些人中薪資高於國家平均薪資30%以上的人,有85%的人都上過大學,並且追溯到他們小的時候,還能發現,他們身上大多具備這4個特徵。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的童年時期,大多數都有以下特徵
    哈佛大學曾經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了1000位25-50歲的成年人士,並對他們的家庭進行了專訪,最後發現,成功人士的童年時期會有以下共同點,他們在成年之後,薪水普遍都很高,而且大部分的人都考上了大學
  • 哈佛大學研究:成功人士在童年的表現有共性,4個方面很明顯
    問及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期許是什麼,相信很多家長都會回答:「想要孩子將來長大收穫成功。」而關於孩子的成功,哈佛大學曾經抽取過一萬人做跟蹤調查和相關的走訪,最終發現,收穫成功的人士往往和他們的童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最終收穫成功的人士也擁有著一定的特性。
  • 哈佛調查發現:成功人士在孩童時期,大多會表現出這4個特徵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身為父母,不僅自己渴望成功,也希望孩子以後是個成功的人,不求聲名顯赫,至少做到問心無愧、對得起自己。
  • 哈佛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大多具備這6個特徵,小時候就能看出來
    哈佛大學曾做過這樣的一個研究,其主題為「一個人的成功是否與童年有關係」,在這項研究中,共選取了1000名25-45歲的創業成功人士,並對其父母進行走訪,了解其童年時的經歷,結果發現其中80%以上的成功人士,從小就具備這6個特徵,建議家長收藏。
  • 研究發現:成功人士童年時期,多數具備這5個特徵,你家娃有嗎?
    不過家長要知道孩子未來的成就,和小時候的很多因素有很多關聯,要想孩子將來成才,從童年時期就要開始培養。哈佛大學曾經調查了1萬人,根據他們的家庭環境和教育進行統計,並且又從這些人中抽樣調查了1000名24歲-45歲的成年人,對他們的父母親人進行走訪,綜合來看一個人的成功與童年的經歷是否有關聯,結果發現有直接關係。
  • 成功人士的童年,大多都有這5個共同點,看看你家娃佔幾個?
    文 兩口育兒(歡迎轉發、分享) 每個人的成功道路都是不可複製的,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種,失敗的理由也千奇百怪。不過,雖然成功的方式無法複製,但縱觀那些成功人士,都能在他們的童年找到許多相似。
  • 「知道SET」「成功人士變態多?」這是客觀事實,還是一廂情願?
    同時,他們認為沒有一種人格特質在任何場景下都是,「適應性」或者「非適應性「的。簡單來說,就是沒有一種人格適用於所有的情境,比如具備這些「黑暗人格」的人可能在私人關係中並不討人喜歡,但自我感覺良好的特質降低了他們的焦慮水平,這反而使他們在平常保持了更好的心態。
  • 史丹福大學研究表明:這血型的寶媽最幸福
    大部分寶媽都希望自己能夠培養出一個聰慧的孩子,但鮮少有寶媽知曉,其實孩子的智力從一開始就已經確定了,排除其他因素,單說媽媽的血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智力,使得孩子更聰明或是較為平凡。這可不是信口胡言,而是有著相關的研究表明,此前史丹福大學曾對此作出相關的研究,通過長時間的研究調查,調查人員得出一結論:按照寶媽們的血型,孩子的智力能夠分為好幾等,其中具有O型血的寶媽,生下的孩子無論是身體素質方面或是智力發育方面,與同齡孩子相比都有著不小的優勢。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多吃抗炎食物,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
    哈佛大學研究指出,抗炎飲食可降低中風、冠心病等疾病風險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院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飲食中促炎食物比較多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而抗炎飲食有助於降低炎症和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
  • 哈佛76年研究結果:只要遇到真愛,人生繁盛成功的機率就會顯著提升
    那一年,時任哈佛大學衛生系主任的阿列▪博克(ArlieBock)教授覺得,整個研究界都在關心「人為什麼會生病/失敗/潦倒」,怎麼沒有人研究下「人怎樣才能健康/成功/幸福」?這就是著名的「格蘭特研究(TheGrantStudy)」。研究名字緣於最初的贊助者,慈善家威廉·格蘭特(WilliamT.Grant)。如今,這項研究已經持續了整整76年,花費超過2000萬美元。 2. 從1939年到1944年間,這項研究選擇了268名當年正在哈佛就讀的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
  • 哈佛研究:孩子0-12歲為大腦發育期,分3個高峰期,家長要注意
    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在0-12歲,而美國哈佛大學理察教授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大腦的發育只有3次高峰期,如果家長利用好這三個高峰期,那麼很容易拉開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差距,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身為家長務必幫助孩子抓住一次。
  • 社交智商高的人具備的5個主要特質
    編者按:智商曾被認為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接著出現了「情商」的概念,繼而「社交智商」又誕生。社交智商比起情商更側重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在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中不可謂不重要。但它並非完全與生俱來,也可後天習得。做到這五點,相信你的社交質量也會有所提高。
  • 成功人士的特質和習慣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眾多成功人士都有其自身好的習慣。習慣就像一面反光鏡,好的習慣折射的可能是安全,壞的習慣折射的可能就是危險。1、懂得做人  品德高尚是成功之本。會做人,別人喜歡你,願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
  • 哈佛大學研究: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娃長大越聰明,父母別瞎勤快
    哈佛大學研究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前途。如果你家孩子有這種表現應該高興才對,特別是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孩子就越聰明。哪3個地方亂證明娃聰明?桌面亂如果說看孩子寫作業是件讓人頭痛的事,那看到孩子桌面亂糟糟簡直是痛上加痛,由於我實在忍不住,就大吼桌子弄得那麼亂能寫作業嗎?到時候找東西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