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網信辦推進行動應用程式信息內容亂象專項整治,首批清理下架105款違法違規行動應用程式。同時,對未落實審核要求、上架違法違規應用程式的8家應用商店,依法依規採取停止下載服務處置措施。
在移動網際網路蓬勃發展的今天,手機已成為廣大網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機上的行動應用程式(APP)為人們工作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但網絡上存在一些違法違規APP,以極深的套路「蠱惑」網民,盜取個人信息、騙取個人錢財,極大危害網民身心健康。今天,就一起來揭開違法違規APP的「千層套路」。
看新聞、刷視頻能賺錢?
實為拉人頭的傳銷騙術
近年來,一些宣稱「看新聞、刷視頻、玩遊戲甚至走路就能賺錢」的APP,吸引了大量網民下載安裝。據媒體調查,幾乎所有打著「賺錢」噱頭的APP,都以各種高額獎勵鼓勵用戶發展下線,吸納更多使用者。此類APP多數涉嫌誇大宣傳,承諾的高額回報往往無法兌現,其通過「拉人頭返利」的模式,本質上是傳銷的那一套。
天上不會掉餡餅!廣大網民遇到宣稱可以「輕鬆賺錢」的APP時應提高警惕,切勿心存僥倖,此類APP看似是無本生利的「餡餅」,實則可能為騙取錢財的「陷阱」,應及時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舉報。
隱私洩露、帳號被盜?
原是「李鬼」在作祟
轉帳繳費、處理罰單、查詢社保、醫院掛號……以前需要線下去實地處理的事情,現在通過APP即可解決,越來越多的網民習慣「指尖」辦事。有一些人因此打起了歪心思,通過「山寨、抄襲」開發出與正版App極為相似的「李鬼」APP,誘導網民下載使用。
據了解,「李鬼」APP的種類五花八門,在社交、電商、金融、政務、民生等類別中均有存在。它們一方面通過應用內的大量廣告賺取廣告費,另一方面竊取用戶聯繫人、聊天記錄、照片視頻、帳號密碼等隱私數據出賣給第三方,更有甚者盜刷用戶銀行卡或利用用戶個人信息貸款等,對用戶隱私和財產安全均構成嚴重威脅。
廣大網民應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務必通過官網或正規手機應用平臺下載安裝官方軟體,不要輕易點擊來歷不明的應用供應商連結以及二維碼等下載安裝軟體。
低投資高回報?
虛假收益暗藏「殺豬盤」
「導師薦股,穩賺不賠」「有內幕消息,投資收益看得見的漲」……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相關話術在網絡上四處出擊,引誘網民安裝使用非法投資理財APP,實施「殺豬」騙錢的套路。
據公安部網安局梳理,此類套路往往是不法分子先讓用戶前幾次正常盈利提現,再繼續誘導用戶加大投入,最終找藉口拒絕提現。而APP上的「盈利」數據,不過是不法分子修改後臺而來。
理財本無錯,但請選擇正規渠道,切勿輕信陌生網友推薦的「低投資高回報」理財APP。如發現自己已上當受騙,注意保留證據,並立即向當地公安機關報案。
違法違規APP裡的騙人套路,往往是通過製造謊言、謠言來開路。所以,大家要提高識謠辨謠能力,提高科學素養,明辨這些APP的「謠言」套路,讓其無處遁形。
(來源: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