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利好政策頻出 車企提速轉型 中國車市「軟著陸」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編者按:30個垂直產業,各自用「10件大事」講述自己的故事,凝練成300個跌宕起伏的瞬間,記錄新舊產業的變革與資本市場的選擇,記錄行業的悲喜交集、絕地逢生、柳暗花明。這是中國產業生命力的真實寫照,見證了中國經濟在大考之下,每一次細微的驚人一躍。

1、吉利汽車與沃爾沃籌劃重組

2月10日,沃爾沃汽車發布公告稱,正籌劃與吉利汽車進行業務重組,重組後的資產將納入吉利汽車中國香港上市公司,並將考慮未來在瑞典上市。根據公告,沃爾沃汽車集團現任總裁、CEO漢肯·薩繆爾森將協調雙方組成的聯合工作組對合併交易進行評估,整合後的新集團將保持沃爾沃汽車、吉利汽車、領克和極星等品牌的獨立。

2、2月國內乘用車銷量創歷史新低

3月5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數據顯示,受春節假期延長和突發疫情影響,2月全國乘用車銷量同比跌幅80%,這也是中國汽車市場有統計以來的單月最大跌幅。其中,轎車銷量為12.5萬輛,同比下降78.4%,環比下降84.8%;SUV銷量為10.9萬輛,同比降78.4%,環比降86.3%;MPV銷量為1.8萬輛,同比下降80.2%,環比下滑82.1%。

3、國家發改委等23部門鼓勵增加汽車號牌限額

3月13日,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公安部、財政部等23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第四部分第十三條提出,要促進汽車限購向引導使用政策轉變,並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號牌限額。

4、雷諾集團轉讓所持東風雷諾全部股權

4月14日,東風汽車集團發布公告稱,鑑於國內汽車市場下滑及東風雷諾經營狀況,股東雙方擬對東風雷諾進行重組。經本公司和雷諾雙方友好協商,籤署不具有約束力的備忘錄,達成初步意向,雷諾擬將其持有的東風雷諾50%股權轉讓給本公司,東風雷諾停止雷諾品牌相關業務活動。

5、2021-2022年免徵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落地

4月2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促進汽車消費,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是指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

6、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發布

4月23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原則上2020-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與此同時,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新政過渡期為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

7、國六排放標準延期至2021年全面執行

4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部門聯合發布《關於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總質量不超過3.5噸的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顆粒物數量限值生產過渡期截止時間調整至2021年1月1日前;國五車輛可在未實施國六標準的地區銷售和登記。此外,《通知》對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相關財稅支持政策、加快淘汰報廢老舊柴油貨車、暢通二手車流通交易、用好汽車消費金融等方面也提出相應意見。

8、大眾汽車投資10億歐元參與江淮控股混改

5月29日,大眾中國發布聲明稱,大眾汽車將投資10億歐元(約合79.29億元人民幣),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控股」)50%股份,同時增持電動汽車合資企業江淮大眾股份至75%,獲得合資公司管理權。由此,首個外資車企參與國有車企混改的案例正式出爐。

9、工信部等3部門啟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

7月15日,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發布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稱,為促進農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引導農村居民出行方式升級,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三部門決定聯合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本次下鄉,安排1場啟動活動(山東省青島市,時間擬於7月下旬)、4場專場活動(分別位於海南省海口市、雲南省昆明市、四川省成都市、山西省太原市,時間從8月下旬至9月下旬)、系列企業活動。

10、《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發布

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力爭經過15年的持續努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北京商報記者 濮振宇

相關焦點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所有的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國家的期盼和扶持使得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了特殊時期的發力節點。然而,這樣的好意和助力似乎有些被辜負。在如此多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一些「被掩蓋」或是「待發現」的問題,卻在一次監督檢查工作中被集中暴露了出來。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_易車網
    在如此多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一些「被掩蓋」或是「待發現」的問題,卻在一次監督檢查工作中被集中暴露了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降低準入門檻後的首次暴雷。 產品存在生產一致性問題 25家車企被約談並責令整改  昨日,馬拉車市從工信部官網獲悉,因被檢查出不符合標準規定的產品,北汽、廣汽、廣汽本田、比亞迪、吉利等25家車企已被工信部約談,並收到了工信部的處理決定。
  • 新能源車市「起飛」,中國車企「泰」忙
    隨著電動化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主升浪」,泰國也在緊跟新能源汽車發展大潮。尤其是今年泰國汽車業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創,亟需提振,泰國政府近日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希望加快該國汽車業電動化的步伐。乘著泰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東風,中國車企也在加快在泰國的布局。
  • 車企砸數十億「紅包」救市 多地政府出臺政策穩消費
    「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都看到車市消費不旺以及汽車產業受疫情衝擊,希望能夠推出一些政策來穩定或者拉動消費。」一位自主車企的內部人士認為。雖然影響巨大,但是在上述自主車企的內部人士看來,在政策層面可能已經不太會推出此前的「汽車下鄉」以及「購置稅減免」等類似的普惠政策。他理由是,一方面,從具體的產能看,目前汽車產業也正處於新舊產能轉換的關鍵期,普惠政策不利於整個產業的升級;另一方面,在過去幾年,政府花費大量的資金在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上,再要拿出真金白銀來補貼市場可能性並不大。
  • 車企砸數十億「紅包」救市,多地政府出臺政策穩消費
    「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都看到車市消費不旺以及汽車產業受疫情衝擊,希望能夠推出一些政策來穩定或者拉動消費。」一位自主車企的內部人士認為。雖然影響巨大,但是在上述自主車企的內部人士看來,在政策層面可能已經不太會推出此前的「汽車下鄉」以及「購置稅減免」等類似的普惠政策。他理由是,一方面,從具體的產能看,目前汽車產業也正處於新舊產能轉換的關鍵期,普惠政策不利於整個產業的升級;另一方面,在過去幾年,政府花費大量的資金在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上,再要拿出真金白銀來補貼市場可能性並不大。
  • 從疫情「風暴眼」到經濟「風向標」 2020年中國車市經歷最強壓力測試
    在此背景下,針對汽車行業的承壓現狀,商務部、發改委等部委先後出臺保障汽車消費的刺激性政策。3月31日,國務院重磅宣布新能源補貼延續至2022年,同時也對二手車的增值稅進行調整。國家層面大力推動,各地隨即積極響應,包括鼓勵放寬傳統汽車限購號牌、鼓勵「國六」標準車型消費、鼓勵以舊換新等利好政策密集出臺,有力推動了國內車市的加速回暖。
  • 峰底收官 車市大考勉強過線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去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汽車行業按下「暫停鍵」,但在國家政策、地方政府及車企共同努力下車市加速回暖。今年趕考4%正增長儘管受疫情影響去年國內車市一度停滯,但後期車市的加速回暖勢頭,也讓中汽協方面對今年車市充滿信心。
  • 明年車市料觸底反彈 服務運營商深度入局帶來變數
    業內人士指出,2021年滴滴等服務運營商巨頭將深度入局車市,短期帶來增量,長期看則為市場帶來更多變數,不同生態、不同行業將在汽車領域進行博弈。  明年車市料觸底反彈  不少機構及專家對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表示樂觀。
  • GBN 特寫|車市下行時刻,頭部車企如何越關山
    汽車產業也在醞釀變革,且正處車市下行,對深耕其中的頭部車企提出更高要求。怎樣延展第一曲線上升空間?如何躍進產業發展第二曲線?往往距離行業山巔幾步之遙時,一場「翻越關山」的戰役,成為橫亙頭部企業再進一步的重要關卡。年初歲尾,東風日產正站在通向又一關山的十字口。
  • 新造車企的超長春天,什麼支持它們股價亂飛
    至此,特斯拉還在不斷突破車企市值的上限,而蔚來、小鵬、和理想也高調擠入車企市值排行的前20位,但這三個來自中國的追隨者今年交付量加起來也不過7萬臺,便一舉改變了全球汽車市場的格局。究其原因,交付量上漲、毛利率轉正都是支撐股價上漲的樂觀因素,同時利好電動汽車的政策也為未來幾年的新能源車市場增加了更多的確定性。但在不斷翻倍的股價、市值面前,這些利好因素都顯得不夠說服力。終於熬過了苦日子的蔚來、小鵬和理想就這麼在美股市場跟著老大哥特斯拉坐上了一支「失序」的增長火箭。
  • 賈可:花店不開了,花繼續開,寫於一些車企復工之際
    當然,他們整體上也就對今年車市不抱樂觀估計,雖然因為疫情導致未來三四線市場消費者首購需求可能會被刺激出來,但63%的人認為2020年車市增速比2019年還要低。我能夠感覺得出來,整個中國汽車界,都重新處在新的焦慮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恐慌之中。
  • 應對疫情我國車企應主動提升自身「免疫力」
    同時,中國車企如長城、奇瑞、吉利等多家中國品牌企業向國際市場投新品、拓銷售網絡的計劃也暫時擱淺。部分企業採取降薪、裁員、停產等手段,讓整個汽車產業蒙上一層陰霾。 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1.2萬億,汽車消費就佔近4萬億,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消費品。
  • 2019年汽車行業熱門關鍵詞盤點
    2019年是公認的汽車產業變革之年,這一年汽車行業發生了諸多大事——以大眾、戴姆勒、豐田為代表的汽車巨頭加快電動化轉型,新能源補貼退坡,國六排放標準實施,新勢力造車上演「生死時速」,2019年全年負增長,邊緣車企面臨淘汰等。就2019年中國車市,《中國經營報》記者通過解析「負增長」「淘汰」「電動化提速」「量產交付」等年度關鍵詞的方式來呈現這一年的行業變化。
  • 前半月增勢尚佳,11月車市不乏助推因素
    據中汽協數據,今年9月,我國汽車銷量達256.5萬輛,環比增長17.4%,同比增長12.8%,創年內新高。在隨後的10月,整體車市延續快速增長勢頭,汽車銷量達到257.3萬輛,環比增長0.1%,同比增長12.5%。 可以看出,今年車市「金九銀十」成色較足。
  • 「自主向上」成上海車展關鍵詞,車市低迷車企如何自救?
    雖然海內外主流汽車品牌紛紛參展,但車展還是隱約透露出一絲車市低迷的味道,概念車數量不多,展臺上也沒有了往昔的歌舞喧囂;奔馳車主維權引出汽車銷售亂象遭調查,似乎也給車展蒙上了一層陰影。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車市走向低迷,車企紛紛開始調整產品結構和發展策略,作為今年的首場大型車展,本屆上海車展被視為車企戰略轉向的風向標。
  •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遭遇了近三十年來首次下滑 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
    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這是我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十年來,年度產銷首次出現負增長。「2019年,中國汽車產業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產銷量與行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均呈負增長。汽車行業利潤率明顯較低,車企壓力確實非常大。」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從月度產銷情況變動趨勢看,我國汽車產銷狀況正逐步趨於好轉。
  • 11月中國車市點評
    金九銀十之後,中國車市銷量繼續保持了增勢。 根據乘聯會公布的最新銷量數據顯示,2020年11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銷量達208.1萬輛,同比增長8.0%,環比增長4.5%,已連續五個月保持增長。在全球汽車市場因受疫情影響而遭遇重創之際,中國車市持續增長更顯難得。
  • 中國車市2020收官,日系車逆勢上揚
    疫情過後,日系車衝出重圍,在中國市場取得平穩較快發展。 2020年受多方因素影響,中國汽車市場受到巨大衝擊,但隨著多方努力下的主動調整,市場經濟加速復甦,在2020年下半年迎來復甦,多家車企逆勢上揚,一度銷量再創新高。其中,市場表現最為突出的當屬日系車。
  • 明年汽車市場料保持回升 服務運營商深度入局帶來變數
    明年車市料觸底反彈不少機構及專家對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表示樂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在2021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表示,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預計在2630萬輛,同比增長4%。
  • 政策利好頻現!汽車板塊掀漲停潮 配置良機來了?哪些基金值得關注?
    車企寒冬迎利好!三部門聯合推動優化限購 多地已行動3月24日收盤,汽車股普遍上漲,汽車板塊指數上漲逾6%,分析認為,這與近期多條鼓勵放鬆汽車限購措施的消息有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預計,如果疫情在3月底得到有效控制,預計一季度產銷量下滑45%左右,上半年產銷量下滑25%左右。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報告建議,應該發揮消費對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出臺促消費政策,帶動汽車全產業鏈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