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醫訊+
截至2020-5-22 18:54
全國數據統計新型冠狀病毒累計確診84522例,境外輸入確診1711例,無症狀感染者365例,死亡人數4645例,治癒人數79736例。
境外疫情:累計確診5083320例,治癒人數1945135例,死亡人數333047例。
以下是綜合醫訊。
1、中國以外疫情匯報
截至北京時間5月22日9時30分,與前一日9時30分相比,中國以外新增確診逾10.6萬例,累計確診逾501.6萬例;新增死亡人數4797人,累計死亡病例逾32.8萬例。美國專家最新估計,如果美國在3月能提前一周就開始實施保持社會距離措施,其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將減少約3.6萬人;義大利總理稱疫情高峰已過,重啟經濟是更艱巨的任務;西班牙議會批准再次延長國家緊急狀態;疫情下印度艱難推動復工復產;俄總理稱該國疫情現已日趨穩定。(人民日報海外網)
2、總理說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
李克強總理22日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面對困難,基本民生的底線要堅決兜牢,群眾關切的事情要努力辦好。指出,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加30元,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事業。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籌辦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倡導全民健身,使全社會充滿活力、向上向善。(中國政府網)
3、完善預約診療制度加強智慧醫院建設
2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預約診療制度加強智慧醫院建設的通知》,指導各地和各醫院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進一步建立完善預約診療制度,加強智慧醫院建設,加快建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新模式,不斷增強人民就醫獲得感。(國家衛健委)
4、定了每省至少有一個P3實驗室
近日,國家衛健委等三部門印發《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方案提出要改造升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依託綜合實力強,特別是感染性疾病、呼吸、重症等專科優勢突出的高水平醫院,按照人口規模、輻射區域和疫情防控壓力,結合國家應急隊伍建設,每省份建設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擔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和應急物資集中儲備任務,能夠在重大疫情發生時快速反應,有效提升危重症患者治癒率、降低病亡率。(國家衛健委)
5、人大代表建議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
近日獲悉,為解決醫療機構不能養老、養老機構不能看病問題,近年來各地都在探索醫養結合健康養老新模式,全力破解養老服務中的「堵點」「痛點」。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物聯網標準化研究所所長胡冶指出,醫養結合在實際推進中,還有不少問題和障礙。他建議,鼓勵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中國新聞網)
6、建立統一的「病患大數據分析中心」
5月21日,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針對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執行長丁磊在《關於充分發揮數位技術支撐保障作用優化突發重大事件應急體系的提案》中建議,充分利用數位技術提高對重特大流行性疾病的監測分析能力。在國家層面建立統一的「病患大數據分析中心」,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位技術,動態研判生化數據、醫學影像等關鍵信息,確立苗頭性問題早發現、早預警、早介入的機制。(動脈網)
7、搞好醫學教育要嚴格其培養過程
21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介紹,經過這次疫情,我們認識到:①要進一步加強醫學教育,真正吸引優秀人才從醫,還要有良好的教育體制來培養這些人;②加強醫學研究,進一步構建醫學創新科學體系,可以設立一個國家級醫學健康科學基金。(健康界)
8、疫情營養-兒童青少年保證食物多樣化
疫情期間,建議兒童青少年平均每天攝入食物12種以上,每周25種以上。做到餐餐有米飯、饅頭、麵條等主食,經常搭配全穀物、雜糧雜豆和薯類。保證魚、禽、瘦肉和蛋攝入充足且不過量。優選鮮活水產品和禽肉,其次是瘦畜肉。餐餐要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應佔一半。每天吃半斤左右的新鮮水果,喝300克牛奶或吃相當量的奶製品。經常吃大豆及豆製品和菌藻類食物。(國家衛健委)
9、ECG補丁獲得FDA緊急使用授權
最近,美國GMedical Innovations公司開發的生命體徵監測系統ECG補丁獲得FDA緊急使用授權。補丁可監測患者心電圖的QT間隔,觀察可能因治療藥物而導致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可遠程監測正在接受COVID-19治療的患者,該系統的遠程監控可以降低醫護專業人員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暴露於病毒的風險。(MassDevice)
10、投資新動向:微流控晶片縮短診斷檢測過程
微流控的最大的產業化場景還是在於體外診斷,受人口老齡化國情的影響,微流控晶片的需求加大;國家政策驅動微流控行業發展,疫情使行業帶來高關注。 2019年全球微流控產品市場規模達到了99.8億美元,微流控設備市場達到了34.8億美元。大型企業併購微流控企業是長期趨勢。從國內微流控領跑企業微點生物的營收增速上來看,微點生物在2014年的營收增速為151.07%,在2017年為41.29%,遠超IVD市場增速。未來微流控晶片批量生產的需求提高後,先佔據上遊的微流控晶片研發企業就佔據了先發優勢。(廣證恒生)
奧諮達整理(微信號:medicaldeviceCRO)歡迎關注並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