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於今年4月,因為搭上阿里淘寶等電商平臺的C2M概念炒作快車,從而在9個交易日收穫7個漲停板的惠而浦,終於在2020年4月的最後一天被「打回原形」。
當天公司發布的2019年報顯示:當期營業收入52.81億元,同比下跌15.9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22億元,同比下跌223.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扣非淨利潤-3.82億元,同比下跌5707%。主營業務虧損接近4億元,成為2019年家電上市公司業績的「差等生」,這也惠而浦再次輕鬆登上了家電行業的「頭條新聞」榜單。
2019年,惠而浦在中國市場的主營業務排名三前的洗衣機、廚電&小電、冰箱,營收全部下跌。其中洗衣機跌幅最大,為19.09%,廚小電跌幅也達到了18.27%,冰箱業務雖然基數小,但仍然下跌。早就料到三洋品牌到期後會對公司造成影響,卻沒有提前推動惠而浦品牌在中國洗衣機市場的搶位。這一系列成績表明,惠而浦背靠百年品牌的優勢,卻沒有在中國市場上打出自己的差異化產品、營銷等拳法,還是沉迷於自身的品牌地位中。
不過,這並非惠而浦在中國市場的「至暗時刻」。同時公布的惠而浦2020年一季報顯示:今年1-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82億元,同比大跌39.5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7億元,同比下降602.77%。據悉,白色家電行業已披露一季報個股的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3.18%;已披露一季報個股的平均淨利潤增長率為9.33%;惠而浦一季報的糟糕業績,再次刷新了此前由其創造的白色家電最差業績的新紀錄。
都說「事不過三」。在2020年一季報中,惠而浦對於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給出了不確定性,並明確表示:經營環境劣向改變,市場需求不足,競爭進一步加劇,國外訂單不可預見性增強。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惠而浦的洗衣機、冰箱,以及廚電、小家電等主營業務,很可能會出現諸多不確定性下的變數。是繼續巨虧,還是會觸底反彈,以公司總裁艾小明為首的公司管理層應該是迷茫的。
此前,艾小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影響不僅僅是短期的,中期也會有比較大的影響。中國雖然目前的情況趨好,但是國外疫情又比較嚴重,所以在2、3月份,對內銷有影響,進入到第二季度將會對外貿出口帶來影響。
從2019的營收下跌、利潤巨虧,到2020年的營收大跌、利潤再巨,這一成績對於惠而浦(中國)公司來說,或許可以甩鍋給「外部市場競爭環境的惡化,以及佔據公司主業半臂江山的三洋洗衣機品牌授權到期,切換至惠而浦品牌需要時間」等理由。但是,在家電圈看來,根本性原因,還在於惠而浦(中國)公司經營團隊的突破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預見市場變化的能力偏弱。
相對於海爾、美的、海信,以及博世西門子等中外白色家電同行,惠而浦自有品牌的洗衣機、冰箱,以及廚電、小家電業務,當前或處在市場的邊緣地帶,或處在市場推廣的起步階段,至今還沒有躋身行業主流市場的爭奪之中。而受到惠而浦空調、熱水器等品牌租賃經營的影響,惠而浦品牌如今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也被認為是「低端、便宜貨」的代名詞。
作為惠而浦(中國)公司的母公司,惠而浦集團(WHR.US)此前公布的2019年全年財報顯示,公司剛剛成功扭虧。2019年惠而浦集團全年銷售額達204.2億美元,同比降低3%;但淨利潤為11.84億美元,2018年同期為虧損1.83億美元,成功扭虧為盈。但,惠而浦(中國)公司的持續虧損,無疑拖了集團公司的「後腿」,更會讓集團再次陷入虧損的泥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