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接到派出所電話,去取材料。回來路過上次給兒女買手套的小店,想著也給自己買一雙,就進去挑選。
不一會兒,給自己選了一雙手套,給女兒選了一個小玩偶,過去結帳。隨口問了一下老闆,這雙手套能便宜點嘛?(上次給女兒買手套,成交價比標價便宜)她頭也沒抬,只說了三個字,「不搞價」!我笑著說,前兩天才在你這買過的呢,老闆。「我們這不搞價」!那上次都給便宜了一些啊?「你來多少次都一樣,不搞價」!
我不知道是我堅持還價惹怒了老闆,還是她本來心情就不好。她說話的語氣,讓我覺得,我是在胡攪蠻纏一樣,但我又確信自己沒有說錯話。
女人嘛,買東西就是這樣,習慣性的多問兩句,能便宜點是一點唄。還不還價是客戶的事,能不能賣是商戶的事嘛。
更何況這家店也確實沒有任何「拒絕還價」的標識,也更何況兩天前確實在這裡買過,當時也只是象徵性的問了一下能不能便宜點,老闆也痛快地答應了。
今天一下子,態度大轉變,我是來買東西,又不是來搶東西。所以老闆最後一次說完不搞價的時候,我就沒吱聲了。我感覺自己的情緒就快要受影響了,所以轉身就準備出店門,手套和玩偶也沒來得及放回原處。
剛把擋風簾掀開,就聽到身後又吼起一句,「你不買,你就給我放好」!!!聲音大的,我感覺腦袋一顫。可能真的是我太敏感了,也確實我沒有把東西歸回原位,但我再在裡面多待一秒,保不準會多說一句無意義的爭吵的話,也一定會讓對方更加憤怒。
走在路上,我很快平靜下來,都說和氣生財,這句話現在已經過時了嗎?
又想起上一次和朋友去逛街,看到一家專門賣襪子的店,朋友就進去挑選,店很擁擠,所以我在外面等她。不一會兒,我聽到一聲暴怒,朋友跟店主在爭論著什麼。
我馬上過去問情況,店主正在叨叨著什麼。朋友跟我解釋,兩雙襪子老闆說20,她就問18能不能賣,她可能覺得便宜兩塊錢不成問題,所以就一邊問一邊掃了付款碼輸了數字18。老闆很不樂意就說便宜不了,朋友抬頭的一瞬間,手機剛好面部識別了,錢付過去了。老闆當時就火了,說「強買強賣啊」,朋友解釋了一下面部識別的事情,也不想多說別的,就又支付了2塊錢。本來已經沒啥事了,錢付夠了,襪子拿了就行了。
但老闆還不依不饒,「你這樣的人我見的多了」(意思就是少給她幾塊錢)。這下子,把朋友說怒了,「什麼叫我這樣的人?我是怎麼樣的人?你不要拿你的眼光來衡量每一個人」。老闆依然是不以為然的態度,並沒有覺得自己說的話哪裡不合適。還一直是嘲諷的語氣說個不停,並沒有想息事寧人。最後的結果是,朋友憤怒到了極點,強烈要求老闆退錢,襪子也不買了。老闆一開始還態度強硬說退不了,後面一看朋友的架勢,打開抽屜拿了20塊,一邊還繼續說,「行行行,你的錢大,哎喲,什麼人」!我看的也一肚子火,又覺得沒有必要繼續爭論,就趕忙拉著朋友迅速出了店門,後面的聲音還沒有停息…但這件事是20塊錢的事嗎?是亂說話的事、是態度的事、是尊嚴的事。
我也知道朋友不是個會耍心眼的人,也不是那種所謂的喜歡「強買」的人。就像我前面說的,買東西嘛,都會習慣性的問問價、再還個價。你商戶能接受,你賣給我,我高興,下次再來。你商戶不能接受,我確實喜歡,也不會為了一點小零頭跟你爭個高低不下,穿的好了我下次還會來。
這中間最重要的矛盾點,就是心態。別說開小店做小生意,就算你是個做多大買賣的人,你也得有個好的心態來對待客戶。確實有些人喜歡胡攪蠻纏,也不講道理。但說到底,也是得分人的啊。是個正常人,都不願意被你貼上「標籤」對吧。再說了,買賣、買賣,這買賣成立的前提是你情我願,不是說客戶逼你或者怎樣。話說的難聽了,買賣自然就成不了,更甚的是,你可能會永遠失去這一類型的客戶。
可能你覺得無所謂,我客戶多的是。那你開店做生意的目的又是什麼的,能賺一個是一個嗎?沒生意了我就關門大吉嗎?
我沒有做過生意,也沒有開店應對過客戶,所以我可能理解不了他們的心態。也只有從旁觀的角度,來嘮叨嘮叨,別無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