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興國,創新驅動,關鍵在於培養更多高質量的創新創業人才。昨天(10月27日)下午,「揚子江菁英計劃」首批合作高校籤約暨新生入學儀式在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舉行。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與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四所高校集中簽署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標誌著揚子江中心「菁英計劃」正式啟航。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是南京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已集聚南京市40餘家生態環境領域新型研發機構。此次籤約的揚子江菁英計劃以培養創新型企業家為目標,以"三高(高起點、高標準、高規格)""三有(有綜合理論知識為基礎、有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有學科交叉融合為特色)""三在(在創新模式中培養人才、在人才培養中鼓勵創新、在產學研磨礪中練就本領)"為培養理念,採取"雙選擇、雙導師、雙課堂、雙身份、雙考核、雙資助"的"六雙"培養模式,集「學知識、練能力、謀未來」三位一體,縮短創新與產業化距離,探索產業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新通道,打造未來創新型企業家的"搖籃",低碳產業的"黃埔軍校"。
「第一年學習在學校,第二年就到我們平臺上來進行實訓。我們的願望是學生拎著書包進校學習,帶著產品出門創業。最終的目的就是培養創新型的企業家,縮短創新的產業化的距離,縮短學生畢業以後到社會上的適應期。」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副主任李愛民介紹。
從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選拔出的60名專業碩士研究生,組成了首屆「綠色菁英班」。他們將在生態環保領域,圍繞水生態修復、工業廢水處理、環保新材料、土壤修復、智慧水務等方向開展技術攻關。未來,該中心還將擴大規模提高層次,培養專業碩士的同時培養專業博士,並將與合作高校探索交叉學科研究生的培養,定向培養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隊伍。
首屆「綠色菁英班」學員、來自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的研一學生荊世超表示,對於目前產業化的時代來說,非常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渠道可以和企業以及行業進行深度對接和融合。「希望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提高自己在各個方面的眼界,開闊視角,也希望為行業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新型研發機構作為依託單位,將堅持理論技術創新、產業化需求導向,與創新創業導師緊密合作,依託新型研發機構選題、立項、研發和轉化,指導研究生創新創業實踐與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的高質量發展,為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培養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我們將具體負責這些學子的學習、科研,奠定他們成長成才的一個基石。他們來了以後,首先立足我們企業,通過我們企業輻射南京,輻射全國,為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自己的努力。」南京資源生態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朱立新表示, 「南京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它是從頂層設計的角度來規劃人才的培養路徑,這個非常好,在全國應該說是走在前面。」
更多精彩節目,請關注江蘇教育頻道周一至周五每天21點30分播出的《江蘇教育新聞》欄目。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沈一秀 編輯/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