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美國陸軍首次遭遇德國國防軍就是一個徹底的失敗。最終,這次戰役沒有改變戰爭的進程,但是它作為一個慘痛的代價,喚醒了美國。
凱塞林山口戰役是二戰中德國與美國的首次交鋒,是隆美爾為了挽回德軍在北非的軍事劣勢,而發動的一場戰役。在這個戰役中,美國陸軍為它面對老牌德國王牌部隊的第一課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可以說,這一戰,德軍把美軍打出了一個不小的陰影。
阿拉曼戰役失敗以後,隆美爾率領的非洲軍團不斷向西撤退,在巧妙地避過了蒙哥馬利的幾次追擊後,已經逐漸向非洲軍團的增援部隊漢斯·馮·阿尼姆大將率領的在突尼西亞的第5裝甲集團軍靠攏。在旁人看來,非洲軍團已經是落日殘燭,被盟軍部隊兩面夾擊最終全軍覆沒已經是遲早的事了。但是,「沙漠之狐」從來沒有這麼想,在兩支盟軍部隊做向心運動而自己的部隊在不斷收縮靠攏時,自己其實已經享有了中央位置的戰略利益——他們可以集中全力來打擊任何一個對手。
此時的隆美爾元帥因操勞過度,早已是一個病人,但作為一個進攻型的將領,他絕對不甘心以連續幾個月的撤退作為自己非洲之行的結束禮。另外,隆美爾已經得知元首希特勒考慮用阿尼姆大將取代他在非洲作戰德軍的指揮權。因此,無論如何他也急需一場勝利來證實自己「沙漠之狐」是名不虛傳的。
儘管隆美爾心中反對將兵力過度分散的行為,畢竟自己之前也吃過類似的虧了。但是德軍統帥部的命令已經下發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因此在2月19日,隆爾美下令發動攻擊行動。
因此,在非洲軍團的精銳部隊第21裝甲師在1月底佔領了費德隘口後,隆美爾制訂了一個並不複雜的反擊計劃:運用手中僅有的裝甲部隊穿越西面的數個隘口,並向西北方向穿插,分割並消滅那些還是「菜鳥」的美國新手們。「美國人尚無實際戰鬥的經驗,所以我們必須一開始就給他們一個下馬威,好讓他們產生一種深入的無法磨滅的自卑感。」隆美爾元帥如是說。
根據隆美爾的指令,德軍1943年2月18日開始對北非的凱塞林山口進行偵察。這種情況下,美軍認為德軍將很快發起一場進攻。美軍第26步兵團團長亞歷山大·N·斯塔克上校受命指揮鄰近的各支部隊,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斯塔克部隊」。2月19日,德軍果然對斯塔克部隊發動了攻擊,企圖奪取和控制凱塞林隘口。德軍對毫無實戰經驗的美軍部隊發起了異常猛烈的進攻。
但是,隨著戰爭的進行,1943年2月21日上午,隆美爾猶豫了,他決定停止前進,他預計21日盟軍會有一個反擊。然而,這是一個代價沉重的錯誤。那天並沒有出現反擊,恰好,盟軍由於估計德軍的部隊數量十分龐大,增援部隊在一天內均已趕到,使得原本在數量上已經佔了劣勢的德軍處境更為困難。
22日上午,德軍發動了最後一次向塔萊的進攻,但已經收效甚微,相反,嚴重的損失已經使他們吃不消,而在個地區的美軍,兵力遠比他們強大。隆美爾與飛來前線視察的凱塞林獲得一致的結論,認為再繼續進攻已無利可圖,而且非洲軍團兵力薄弱,已經十分疲憊,有隨時遭到反擊的危險。至此,為期6天的凱塞林山口戰役結束了。
燃燒的美國坦克遍地都是,驚慌失措的美軍爬上他們的吉普車、卡車和任何能離開現場的車輛紛紛撤退。
凱塞林山口戰役耗時6天,在這6天當中,據不完全統計,戰役中德軍造成美第2軍6300名士兵死亡、受傷或失蹤,俘獲了4026人,摧毀了183輛盟軍坦克,194輛半履帶式裝甲車,512輛各式車輛。
這場戰鬥是沙漠之狐隆美爾在北非的最後一次狩獵,他使出了渾身解數試圖穩定戰局並奪回主動權!但結局對隆美爾來說是不幸的,他最終失敗了。但對反法西斯鬥爭來說,德軍的失敗,就是人類又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邁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