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副會長侯振富作開營動員講話
中山大學副校長肖海鵬致歡迎辭
11月17日上午9時,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協辦的第四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活動在百年名校——中山大學隆重開營。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副會長侯振富、中山大學副校長肖海鵬以及來自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東莞理工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等8所在粵高校就讀和工作的兩岸師生108人參加了開營儀式。開營儀式由中山大學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副主任黃瑞敏主持。
臺灣學生代表李品萱同學發言
大陸學生代表劉潤鵬發言
臺灣教師代表陳凱生發言
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活動自2014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三屆,活動得到了中臺辦的高度重視,並給予了充分肯定,中央電視臺、中國臺灣網、臺灣聯合報等兩岸媒體都作了充分報導,在海峽兩岸各界具有廣泛的影響。本屆嶺南行活動以「青年學子創業夢·粵臺同譜中華情」為主題,旨在通過修學聯誼、參訪交流、經驗分享、親身體驗、團體比賽等,積極搭建粵臺青年學子交流溝通平臺,增進民族認同和同胞親情。
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副會長侯振富在開營儀式致辭中指出:本屆嶺南行活動是十九大以後廣東舉辦的首次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為兩岸青少年教育、成長營造良好環境,鼓勵早接觸、多交往,增進親情,了解我們大家庭,認同我們美好家園」的號召,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實際行動。他相信,粵臺兩地師生在活動中播下的友誼種子一定會開花結果,讓兩岸青年人共同的「朋友圈」不斷成長壯大。他希望粵臺兩地青年珍惜短暫時光、積極互動交流、加深認識、厚植友誼,共同攜手開創兩岸美好的明天,讓兩岸今天的和平安寧與幸福生活在青年手中永續發展。
據悉,目前常住在廣東的臺胞有20多萬人,在廣東各級學校就讀的臺灣學生超過1.2餘萬名,其中,大學生近5000人,在廣東高校執教的臺灣教師超過200人。2010年以來,廣東累計2000多名學生到臺灣接受學歷教育,有1.5萬多名大學生赴臺短期交流學習。在接下來的5天行程中,嶺南行全體成員將參訪拜謁偉人故裡、探訪客家先賢,回顧先輩們篳路藍蔞的奮鬥歷程;參訪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港珠澳大橋、世界500強上市公司——格力電器,實地走訪橫琴新區,親身感受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及「一帶一路」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體驗廣東蓬勃發展的創造活力;參訪臺商創業園、臺商子弟學校,分享臺灣前輩在大陸打拼創業的奮鬥歷程和輝煌成就;遊覽生態文明建設的典範——萬綠湖、客家文化遺產——濟濟樓圍屋,感受祖國河山的秀美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領略悠久的客家文化。(省臺辦交流交往處黃軍輝)
銘記先輩精神,努力提升自我
和風輕吟,清晨的中山,寧靜的薄霧緩緩縈繞在樓宇間。今天的溫度稍稍比昨天低些,暖心的老師與導遊不忘叮囑著大家多添加些衣物。緊緊了衣裳,整理好行囊,我們開始嶺南行新的旅程。
在前幾日的旅程中,孫中山先生故居與紀念館參訪學習之旅,讓我們重溫了先輩們那篳路藍縷、為爭取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所做出的卓越貢獻與艱辛的歷程,讓我們體會到先輩們那種不畏生死、家國合一,心系蒼生的情懷,更使得我們銘記歷史,銘記先輩們的精神,吸納內化不懈向上。
今天的旅程同樣值得期待。廣東,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三十多年來,改革的春風吹拂著珠江之濱,溫暖人世間,激發人們為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熱情奮鬥。
三十多年前,改革的春風從這裡拂遍祖國萬千山河;三十年後的這裡的,春風仍舊溫暖如初,生生不息。薄霧輕盈地跳躍在你我的身旁,幾許白鴿低空飛過,窗外的珠海漁女矗立一旁,注視我們的前行。一路前行,我們來到了香山側畔,珠海。下了車,港珠澳大橋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龍行踏絳氣、天半語相聞」,掩映在薄霧的長橋正如踏著雲氣的龍,在雲深處,似與天齊。
在橋上,來自於澳方的港珠澳大橋管理方述說了粵港澳三方通過通力協作,克服重重困難,建設港珠澳大橋的歷程。造就多項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蹟、突破多項工程與設計的「不可能」,粵港澳三方共同確立了大橋兩端登陸點、跨珠江的線路與方案、口岸設立與管理模式等諸多重大問題,建成22.9的公裡的「龍橋」,溝通珠江兩畔。
薄霧下的港珠澳大橋若隱若現,長龍起於珠江側畔,越過滔滔江海,連同兩岸三地,世界級的工程反映的是祖國的強盛、大國工程唯有大國可成!當我們踏上這座橋時候,那種自豪的感覺油然而生,也許這正是大國的情懷!身為驕傲祖國一份子的情懷!懷揣對祖國超級工程的景仰,我們與「龍橋」合影留戀。
龍行雲雨,興許是「龍橋」祝福兩岸學子的我們,離程中,沉雲與細雨相伴不息,恰逢出珠海不久,雨息雲散,也許龍,確在雲中之端,祝福我們吧。
下午,我們來到了東莞臺商子弟學校。學校的校長與老師們熱情接待了我們,齊坐一堂,以視頻縱覽的模式帶我們領略子弟學校的魅力。「建立自信心、涵養人文情、開拓包容力」,子弟學校的魅力帶給我們深刻的印象。而後,我們進行了生命力拓展團隊訓練,緊張刺激的活動讓我們在團隊協同中增進友誼,兩岸同胞攜手,齊用心,為團隊爭取榮譽,合作之間彼此的陌生消弭。培訓之後我們進行了燒烤活動,歡聲笑語與我們相伴,大家一起烤一起吃,兩岸一家親,短短的時光讓我們感受非凡,暢聊起旅途的所見所聞,大家的情誼就在這細微的活動中,深化,深刻。
晚間,臺商子弟學校的葉宏燈董事長向我們分享了他在大陸拼搏的故事。二十七年的創業拼搏歷程,葉董事長几乎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全過程,這段時光,多少故事付與談笑間。聊起臺商子弟學校創立的初衷,葉董事長感慨萬千,當年的他懷揣一顆赤子之心,希望為在廣東省拼搏的臺商們創建一個更好的家園,解後顧之憂。持續奔走,付出了無以計數努力,更得到了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的鼎力支持,與眾多熱心臺商一道,在這塊土地上建立了這所學校。談及大陸的日新月異,葉董事長感慨萬千,他發現越來越多的臺商子弟學校畢業生願意留在大陸求學與深造,他向我們闡述了他的感悟:正因為大陸的日新月異,吸引著越開越多的臺灣優秀學子在這裡生活、學習、成長。臺灣具有成熟的模式與技術優勢,大陸有廣闊的市場與寬廣的發展前景,相輔相成,本為同源同脈,攜手合作的成功案例正是萬千臺商的真實寫照。
最後,葉董事長敦敦教誨我們,要勇於拼搏,在更廣大的平臺去經歷,去提升,讓自己更加優秀,成長。
古今多少事,不僅僅只付笑談中,更多能給我們啟迪,助益我們成長,回到酒店,久久不能忘懷今天的經歷,今日所獲良多,無論是港珠澳大橋的震撼,抑或團隊拓展訓練的歡聲笑語,還是葉董事長的敦敦教誨,受益良多!
越來越期待接下來的旅程了!
(第四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團員、深圳大學研一學生、校長顧問團主席雷靈均)
兩岸師生讚賞河源歷史悠久生態優美
葉春球常委向參訪團代表贈送書籍
19日至20日,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的第四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兩岸師生到河源市參訪,他們紛紛讚賞河源歷史悠久、生態優美、熱情好客、佳餚精美。市委常委葉春球接見到訪師生。
葉春球常委對兩岸師生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簡要介紹了河源的基本情況,希望他們多宣傳推介河源深厚的客家文化、良好的投資環境、秀美的山水風光,歡迎臺灣優秀人才到我市學習、創業、就業。他寄望兩岸青年加強往來,擴大交流,加深感情,積累共識,促進中華文化、嶺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密切河臺兩地交流融合、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貢獻力量。
省臺辦劉小青處長感謝河源市委、市政府的熱情接待和市臺辦的協助配合,希望臺灣老師和學生常來河源、宣傳河源。
師生們參訪遊覽了恐龍博物館、萬綠湖生態區,紛紛讚賞河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風光。暨南大學管理學院臺籍學生李品萱表示,來到河源看了恐龍博物館才知道河源有17000多枚的恐龍蛋化石,讓人很震撼!萬綠湖是那麼大、那麼美!東莞理工學院臺籍教師朱文惠表示,河源風光明媚,人情親切,同是客家鄉親,對河源的客家文化非常感興趣,希望有機會到河源開展文創及客家文史研究。
此次活動由珠海、中山、東莞、河源、梅州等市臺辦協辦,來自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東莞理工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等8所在粵高校就讀和工作的兩岸師生,以及主辦、協辦領導共100多人參加。我辦謝昉柱主任、黃建中副主任、李斌副主任參加了相關活動。(河源市臺辦)
第四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在梅州閉營
11月20日至21日,參加第四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的粵臺師生來梅,參觀了客家特色圍屋,體驗客家風情,並在嘉應學院舉行聯歡晚會和閉營儀式,為期6天的活動圓滿結束。
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常務理事劉小青在閉營儀式上講話
梅州市委臺辦主任王忠豪在歡迎會上致詞
梅州之行當晚,在嘉應學院舉行了聯歡晚會,各高校學子拿出看家本領展示才藝,有打動人心的合唱表演,有獨具特色的客家歌舞,有美輪美奐的雙人舞蹈,有聲情並茂的詩歌朗誦,更有小提琴、薩克斯、笛子等樂器前來助陣,節目豐富多彩,現場掌聲不斷。其中,《離開地球表面》的合唱更是掀起了活動高潮,得到了觀眾的熱情互動。
臺上精彩表演,臺下熱烈互動
聯歡會現場
在活動分享會暨閉營儀式上,兩岸學生交流了此次活動的所見所聞,分享了所感所悟。來自暨南大學的簡祺格同學表示,這次活動,讓人看到了嶺南地區各種文化風情的傳承與發展,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完美融合,既保持了濃鬱的文化底蘊,又在經濟建設發展路上不斷前行,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包容,這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來自暨南大學的張瀠丹子動情地說,一路上我們拜謁了名人故居,追尋先輩足跡;參觀電器製造業,感受到中國智能電器水平帶給我們的強大震撼;還在臺商創業園感受臺灣前輩們打拼創業的奮鬥歷程;在臺商子弟學校感受用愛鑄就的人文情懷。青年學子們將不忘初心,肩負重任,不斷前行,做中華文化傳統的傳播者。
分享會上發言學生風採(央廣記者陳少偉拍攝)
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常務理事徐業昌揭曉獎項(央廣記者陳少偉拍攝)
閉營儀式頒獎會(央廣記者陳少偉拍攝)
此次活動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大學協辦,梅州行相關活動由嘉應學院承辦,活動以「青年學子創業夢 粵臺同譜中華情」為主題,來自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東莞理工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等8所在粵學校的兩岸師生108人參加了活動。據了解,該活動自2014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三屆,旨在搭建粵臺兩岸青年學子交流溝通的平臺,增進學子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了解,親身感受祖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加深對兩岸一家親的認同感。在此次行程中,兩岸師生還參觀了孫中山故居、港珠澳大橋、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臺資企業。 (梅州市委臺辦黃鐘睿)
青春相伴,唯有銘記
時光若水,倏忽而逝,不舍晝夜,不止不息。
仿佛嶺南行的開營典禮還在昨日,不知不覺,美麗的時光流逝如此之快。我還流連在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帶來的震撼,我還沉浸在絕美的萬綠湖風光展現的魅力,我還回憶著旅途中與深大的朋友、廣中醫的朋友、暨大的朋友們那愉悅而放鬆的時光中,我的眼前閃現一幕幕的景象,充斥著歡聲與笑語,浸潤著開心與寧靜。
不知不覺,竟已是過去的故事。
臺上,主持人熱情洋溢的發言將我帶回現在發生的故事。一晃已然是第六個日頭,臺上一張張的照片,腦海中一幕幕的景象,宛若時光機,一時間竟讓我分不清是夢幻,還是現實。
六天的故事,奇妙的緣分讓我們相逢、相知、相伴。
衷心感謝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與廣東省臺灣事務辦公室的領導老師們組織了這樣一次活動!感謝廣州,中山,珠海,東莞,河源,梅州臺辦的貼心幫助!感謝母校深大給予的寶貴機會,能有幸結識這麼多優秀的人!
認識到了這個世界那麼多優秀的人,那一張張笑靨——中大的中山情與歷史底蘊感染每一個人;暨大開放自由的呼吸帶來的「暨伴」,引領每一個暨大學子去激昂青春;還有來自於省內其他高校的學子,一起遊學,一起結伴,一同成長;港珠澳大橋的歷史工程多麼震撼,臺灣聯速創業園印證著青春者的青春,臺商子弟學校用真心去塑造每一個孩子的溫暖。瞻仰中山孫中山先生與梅州丘逢甲先生故居,領略萬綠湖大美的自然風光,體會河源梅州等地傳統的文化風情與歷史古蹟,回望臺商祖籍那拼搏的故事,更參訪珠海合理集團,見證董明珠小姐的光輝!
兩岸,我們是一家人。炎黃子孫,我們有著共同的文化源頭,我們有著同樣的黑頭髮黑眼睛,我們有著同樣的祖先,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短短的六天,有幸認識了中大、暨大、東莞理工、廣中醫、嘉應。北師珠、中大南方的老師們!向您們學習!有幸交到了這麼多的兩岸優秀青年,中大的歷史底蘊文化感染,彰顯家國情懷與嶺南名府風範;暨大開放自由的呼吸,引領暨大學子成為最閃亮的的星星;廣中醫的學子們活力四射,驚豔時光,嘉應的朋友們山歌縈繞,韻味流長。臺灣,祖國的寶島臺灣,正是中國這隻「雄雞」的堅實腳部,和遼闊的大陸主體一起,都是祖國的一份子,我們在六天的時光中同遊嶺南,體會嶺南風情,更在一次次的遊戲中結識,消弭陌生與隔閡,結下情誼。正如臺商子弟學校的葉宏燈董事長述說,兩岸青年學子,是兩岸的未來,本是一家人,更與何人親?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願我們成為兩岸交流的大使!大陸有著廣闊的市場,十四億人在這裡競爭迸發勃勃生機,而臺灣有著先行者的優勢,資金與技術,和大陸的優勢互補,完全可以迸發出更加熱烈的生機!
葉宏燈董事長便是萬千臺商的一個縮影,兩岸緊密相連,情溶於心,是一家。
六天的時光過得很快,也許回憶會消退,也許熱情會平息,也許心也終會平靜。可是亙古不變的是,是我們血濃於水的情誼,是我們一脈相承的文化底蘊,是我們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不變印記。
時光不老,我們不散,青春共伴,一路有你! 受益良多,感慨萬千,唯有銘記,不忘此行! One is all. Life is full of splendid. One is all!(第四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團員、深圳大學研一學生、校長顧問團主席雷靈均)
悠悠嶺南行 同胞情誼深
合影
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副會長侯振富作開營動員講話
中山大學副校長肖海鵬致歡迎辭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岸一家親」理念,進一步增進在廣東工作和就讀的臺灣師生對廣東和祖國大陸的認識,11月16日至21日,由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協辦的第四屆廣東優秀臺灣學子嶺南行活動在廣東成功舉辦。
參訪團一行向孫中山先生敬獻花籃
參訪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參訪港珠澳大橋
本屆嶺南行活動以「青年學子創業夢·粵臺同譜中華情」為主題,來自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大學等8所在粵高校執教和就讀的兩岸師生108人參加了活動。活動受到了各地和相關單位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廣東省臺辦主任黃耿城專門研究活動方案並提出具體意見,省臺辦副主任侯振富、中山大學副校長肖海鵬、河源市委常委葉春球以及嘉應學院副校長薛訪存、陳銘貴等領導出席了相關活動並講話,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東莞理工學院、中山大學南方學院、嘉應學院等8所在粵高校和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積極組織師生參與活動,珠海、河源、梅州、東莞、中山等市臺辦認真協調當地有關單位給予參訪活動大力支持和配合。
參訪橫琴新區規劃展廳
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分享經驗
團隊建設活動
團隊建設活動
參訪河源博物館
本屆嶺南行活動於11月17日從百年名校——中山大學啟程。在6天的行程中,參訪團先後參訪考察了孫中山故居、珠海格力電器公司、港珠澳大橋、橫琴新區、東莞臺商子弟學校、河源博物館、萬綠湖生態環保教育基地、梅州濟濟樓圍屋、丘逢甲故居、三圳白馬村新農村建設示範區等兩岸交流基地和創新創業項目,聆聽了東莞臺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的分享,並與中山聯速創業園代表進行了座談,與嘉應學院師生進行了聯誼活動。
參訪團一行與梅州嘉應學院聯歡
才藝表演
才藝表演
11月21日,活動在充滿濃厚客家人文氣息、秉持悠久客家文化精神、美麗和諧的嘉應學院圓滿閉營。閉營儀式上,兩岸師生暢談了此次活動的所思所想。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臺籍老師陳楷升表示:「這次活動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主人的熱情周到,所到之處,時時處處都有親人般的溫暖和關懷,讓身在異鄉的我們真切體驗到家的溫暖。」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臺籍老師鍾瑞梅表示:「祖國發展如此快速迅猛、民族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每一項活動都令我感動、每一個景點都讓我著迷。希望所有團員不忘初心、不斷前行,爭做中華文化傳統的傳播者。」
中山大學臺籍學生薛均偉說:「活動中,我們邊聽、邊看、邊學、邊想,親身體會並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民俗多彩、文化璀璨,活動讓我們全面、深刻、理性地認識並認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堅定了我們成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傳播者和引領者的決心。孫中山先生說:我勸諸君立志,是立志做大事,不是做大官。我們青年學子唯有在時代更迭、碰撞砥礪之中,不忘初心、明辨篤行,加強文化溝通,增進文化互信,切實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方能真正為國棟梁、蔚為國光。同時,我也盼望這次旅程不僅能給我們一個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也能提醒我們在座每一位青年要努力成為德才兼備,身具領袖氣質,胸有家國情懷的民族希望和棟梁。相信兩岸青年互通、友誼常青的精神一定會永遠傳承下去,並築起未來粵臺青年交流的新橋梁。」
參訪客家文化遺產濟濟樓
感言分享
感言分享
感言分享
暨南大學大陸學生謝粵揚則分享他這些天與臺灣學生一起度過的點點滴滴,他說:「我們經常說廣東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省份,在這次活動中我更是深有感悟,兩岸在文化習慣上有差異,見識有異同,但是通過我們青年學子的交流,這些差異正在逐漸縮小,隔閡正在消失。」
中山大學帶隊老師劉宇晨說:「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活動期間,營員們邊聽、邊看、邊學、邊想,親身體會並感受到祖國大陸創業之紛紜、文化之璀璨,全面、深刻而理性地認識並認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油然而生一種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真正做到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更加堅定了我們成為中華文化瑰寶傳播者和引領者的決心。這次嶺南行活動亦將會是我們青春歲月裡一段難忘的成長曆程。這既是一次學習之旅,讓我們收穫了寶貴的人生經驗,體味了創業艱苦、奮鬥不息;又是一次文化之旅,讓我們體驗了嶺南風貌與人文風光,感受了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日新月異,培育了民族自信和自豪;更是一次友誼之旅,短短6天,為我們搭建了兩岸學子溝通之橋,收穫了跨越海峽的情誼。」
東莞理工學院臺籍教師朱文惠表示,以前都是通過電視網絡或其他途徑獲得大陸風土人情、城市建設等「二手」資料,這次嶺南行活動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給予我們最真實的體驗和感受。祖國大陸的建設、廣東人民的友善讓我們十分感動,我們將會把這份感動分享給更多的臺灣子弟。
暨南大學臺籍學生李品萱說:「作為臺灣學生的我們,要砥礪前行,不忘初心,順應歷史大勢,共擔民族大義,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
深圳大學大陸學生雷靈均感慨到:「儘管兩岸師生所接受的教育、成長的背景、文化薰陶不同,但是在這幾天的旅途中,通過參訪與學習,共伴與比賽,大家緊密融合在一起,體會到祖國山川的大美風光、感知到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明晰了科技的魅力與價值。兩岸同根同源,嶺南行讓我們感受到一家人的溫暖。」
暨南大學大陸學生詹潔動情地說:「兩岸是一家人,嶺南行師生間的交往是兩岸交流的縮影。血濃於水的情誼,一脈相承的文化底蘊,是我們炎黃子孫——中華民族不變的印記。感謝嶺南行活動給予他們一次認知祖國的機會,如果再有機會,我們還願意參加嶺南行活動,也衷心希望嶺南行活動一直舉辦下去,越辦越好。」
廣州中醫藥大學大陸學生黃思韻同學說:「這次嶺南行是我過的最開心和收穫最大的一次參訪聯誼會。有幸欣賞到中大、暨大、深大和嘉應學院的小夥伴們給我們精心準備的節目,感受到河源、梅州濃濃的客家親情,結識到熱情奔放、富有理想和遠大抱負的臺灣小夥伴。我們一起團建比賽、一起上臺表演、一起參觀、一起拍照,收穫了友誼,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粵臺學子齊共行,兄弟情深創未來。我相信,我們的祖國在兩岸同胞相親相愛,通力合作下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中山大學大陸學生劉潤鵬說:「活動有終點,奮鬥無止境,我們會帶著豐碩的成果、深厚的友誼,投入到未來的學習和奮鬥中去,共同實現人生價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此次嶺南行活動時間雖然短暫,但有參訪參觀、有團建比賽、有交流互動,108多位兩岸青年學子在6天的參訪聯誼中,增長了見識、增進了友誼、拉近了心靈的距離。個人的「朋友圈」又加入了許多新面孔,播下了新的友誼的種子。相信這些種子一定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枝繁葉茂,為海峽兩岸人民和平安寧的幸福撐起一片新的綠蔭。 (廣東省臺辦交流交往處黃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