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字:
《彼此幸福,才叫不辜負》
---寄語「牧羊人」和「養蜂女」
本期音頻:
學唱(1)《可可託海的牧羊人》
(2)《那拉提的養蜂女》
本期攝影:
松花(12幅)
感謝您關注此公眾號垂閱往期圖文
本期文字:
《彼此幸福,才叫不辜負》
彼此幸福,才叫不辜負
----寄語「牧羊人」和「養蜂女」
可可託海的綠森林,遊人如織的那拉提……
本以為,《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和《那拉提的養蜂女》是同一詞曲作者創作的姊妹篇,一查,兩者還真沒有關係,前者是出生於東北的青年歌手,集詞、曲、唱於一身的80後王琪的作品,後者是原創詞曲作者水手和瑞祺的合力之作,由歌手庫妮珂演唱。我就在想,後者的詞曲作者一定是被可可託海牧羊人的愛的呼喚所震撼,心生不忍,才塑造出那拉提的養蜂女報以愛的回應吧。但細品歌詞,一個翹首相盼,肝腸寸斷,一個揮手「訣別」,遠嫁他鄉,兩段愛情故事終以悲情結束,悽美的情節,令聽者感傷抱憾!
筆者認為,一首歌曲被聽眾捧紅,被唱眾熱追,除了演唱者的獨到演繹和再度創作產生的「吸粉」效應外,還有著深層次的音樂情感渲染與受眾的感情追尋產生共鳴而達成。從歌曲的旋律語言看,兩首歌曲雖非一人所創,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同為小調歌曲,同為兩段曲式,就連歌曲的反覆處都如出一轍,旋律的情感鋪陳「章法」極近相似;兩首歌的「神來之筆」都出現在高潮部分,從「心上人,我在可可託海等你」,到「遠方的心上人,我把心留給了你」,詞曲相得益彰,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男女主人公因愛而執著地等待和因情而欲放還收的繾綣;男女主人公觸景抒懷後的悔不當初和深深虧欠,在歌詞「氈房外,又有駝鈴聲聲響起,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和「空蕩的氈房,再聽不到你撥的琴弦」背後的旋律中都有「嵌入式」的處理,似有聲的語言,牽著歌者與聽者的心弦,聽著潤貼,舒服;不可多得的好作品,源於打動人心的好故事。
突然很想知道兩個痴心人到底隔了多遠的距離,以至無法輕易相見,於是,打開了百度地圖,天哪!竟有遙遙1400公裡,驅車也得近16個小時!浩瀚的新疆大地,草原茫茫,羊群熙熙,天路蜿蜒,風高路遙,牧羊人騎著駱駝,趕著羊群,養蜂女拉著蜂箱,追著花期,彼此相見之路何其遠矣!
人們總願意看到美好事物的完美結局,就像看電影一樣,都想著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藝術來源於生活,有些卻不是生活的原貌,生活上升為藝術,有時卻不能改變生活本身;兩段小人物的缺憾愛情,引起了多少脆弱心靈的圍觀議論和完美主義者的捶胸頓足,都在祈願有情人終成眷屬,相愛人相守百年。
彼此幸福,才叫不辜負。我也是圍觀者之一,也尋著你們的情感心路學唱你們悲情的歌,也聽著歌聲在心底為你們「隔岸聲援」,多想跟隨著句句訴說,尋著「劇情」發展,在「劇終」看到率真的漢子和心中的楚楚伊人追尋到羨煞旁人的完美愛情。但,追愛路上總有苦澀,煙火人間憾事多多。我願擦肩而過的牧羊人和養蜂女,在萬千「粉絲」的祈願裡,將愛化為對彼此的祝福存入心底,讓歌與時光撫平傷痛,結廬人境,聽駝鈴聲聲唱,圍欄牧羊,喜看花開草長;再遇好人家,各自走入新的有愛的婚姻,將羊或絨換成細軟維繫生活,將蜂蜜出售換成饃打點歲月,過實實在在的日子,品落地生根的人生;因為,你們純淨如海、熾熱如花的愛的呼喚與守望,正滌蕩著相愛人們的心靈,在他(她)們中產生共鳴並善意相傳,為愛,他們,或許更加勇敢,她們,或許不再錯過……
牧羊的哈薩克族小夥子,神秘的可可託海和你的羊群懂你,為愛守望撼天地;手留蜜香的俏姑娘,迷人的那拉提和你的蜂兒懂你,為情而歌甜如蜜。
祝你們,祝像你們一樣為愛追尋的人兒,好運,幸福!
******************
本期音頻:
學唱《可可託海的牧羊人》
《那拉提的養蜂女》
*****************
本期攝影:
松花(12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