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都用洗衣粉洗衣服,那麼古代人用什麼東西洗衣服呢?
17世紀時,在西方就已經生產出了肥皂,但是因為價格昂貴和材料的稀缺,所以只有極少數的達官貴人和一些有錢有勢的人才能夠使用的起。18世紀爆發了工業革命,使得生產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許多東西的生產成本也得以大幅度的下降,所以這個時候肥皂才能夠被大量的生產。在18世紀以後,人們開始逐漸用肥皂洗衣粉,但在使用肥皂之前,他們又使用什麼東西來洗服呢?
最先開始洗衣服的是古羅馬人
他們將一些植物草本用火燒成灰,然後再加上人們的尿液,這樣就能夠當作洗衣物的東西。當時也有專門的洗衣房,還有專門負責收集草木灰和尿液的洗衣工匠們。為了能夠順利的徵集尿液和草木灰,他們的政府首腦還專門設立了所謂「徵尿稅」,也會給生產這些東西的人給予一定的金錢補貼。
這聽起來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或許從現代人的眼光看來,用尿液洗衣服,總會有一些異味讓人感覺到很不舒服,但他們也能在後期將這些味道進行處理,從而減輕人們穿戴著不適感。可是因為技術的局限,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改變這樣的現狀。
在中國古代也存在如此洗滌衣物的狀況
他們用草木灰加上一些貝殼灰來洗衣物。通常的做法是將草木灰和貝殼灰混在一起,加水攪拌之後放在篩子上,那些被篩選下來的水分就可以用來洗滌衣物。用現代的科學觀念來看,也不是毫無道理,因為草木灰裡邊含有豐富的碳酸鉀,也就意味著是一些化學物質,能夠洗滌衣服上的髒東西。曾經的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些紡織品,裡邊就能夠通過考古驗證得出如此清潔織物的方式。
在漢朝時期,每當天氣乾旱,就會在土地上形成一種鹼土,人們把這些鹼土帶回家之後,進行曬乾,加水攪拌處理,最後用篩子篩選出來的水分就可以用來洗衣服。在當開始發現時,它被稱作「滷鹼」,唐朝又被命名為「石鹼」。
明朝時期,他們又在其中加入了蒿和蓼
將這個東西放在地窖裡,浸泡一段時間之後再曬乾,一方面就可以拿它當食物,另一方面人們可以用它來發麵,製作人們日常食用的食物。比如說饅頭,花卷等。這已經算是一種複雜的加工,尤其是在古代,沒有科學理論的支撐之下,這種石鹼的作用很大,它的濃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提成濃度最高以及發明最早的石鹼之一。
後來在宋元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前提下,隨著明朝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有許多商人開始成批量地,對石鹼進行製作和銷售。由於製作成本比較低廉,而且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所以石鹼在推廣方面速度很快,而且也能夠得到廣大民眾的一致認可。隨著銷售石鹼商鋪的不斷增加,石鹼迅速發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
產業化的發展使得石鹼能夠被商家生產出更多的種類
以便於適應社會不同階層人士的要求,平民百姓更多地使用它製作比較簡單的東西,而一些中產家庭和社會地位比較高的家庭則在石鹼當中加一些香料。這樣不僅在洗衣服可以讓衣物有一些香味,而且能夠做出更好的麵製品。
後來隨著中外的交流不斷加深,一些西洋品牌開始出現在中國,人們也開始不斷在實踐當中學習和研究屬於中國的洗衣粉,才有了現如今的局面。
至於皇帝龍袍怎麼洗,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洗,畢竟古代沒辦法乾洗,但是恰好龍袍造價昂貴,且多採用昂貴材料製作,基本沒辦法用日常洗衣服手段,只能定期做一下適當的清潔維護,曬曬太陽可以,水洗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