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為可穿戴設備充電!王中林院士披露納米材料神奇應用

2020-12-23 北京日報客戶端

讓不可能變為可能,這就是身材微小但能量巨大的納米材料。心臟起搏器能靠呼吸驅動,可穿戴設備靠走路就能供電,就連降雨也能發電。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院士王中林9月17日在中關村論壇「中國北歐可持續發展與創新論壇」上介紹,我國納米材料研發取得的新進展,將在物聯網時代得到廣泛應用。

王中林明確表示,納米材料肯定會在物聯網時代得到更多應用。「一根頭髮的直徑大約是5萬納米,而現在晶片等材料早已來到幾納米時代,納米材料在晶片和納米發電機等領域正獲得越來越多的用武之地。」王中林說。

王中林表示,尺寸的變化改變了一切。當導線寬度來到納米級別,金與銅等材料的導電性能已經趨同。性質原本脆硬易碎,但納米級陶瓷已經具備彈性可以進行彎曲和恢復。

對於納米材料的發展趨勢和應用,他表示,納米材料做的納米發電機能通過新能源技術,應用於物聯網等領域。王中林解釋,納米發電機可從生物體獲得能量,收集生物體散發的能量。例如可穿戴設備通過柔性納米發電機,即可回收人體走路的能量,放在鞋墊裡就能獲得源源不絕的能量,為各種可穿戴設備供電。

「目前納米發電機已實現通過呼吸來驅動心臟起搏器,我們經過10餘年攻關已在大動物身上試驗成功。」王中林稱,「我們正在繼續攻關材料的耐磨性和強度等方面。」

他表示,藉助納米級材料,未來微風和雨水也能發電並實現對設備的驅動,用於水質檢測、運動數據監測等領域。

王中林認為,未來在醫療健康和智能運動等物聯網設備領域,納米材料的應用將極為廣泛。而最重要的是,納米發電屬於一種絕對環保綠色的能源。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趙鵬

編輯 徐慧瑤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可拉伸的微型超級電容:讓可穿戴設備擺脫電池,實現自我供電!
    集成到衣服中的微型超級電容(圖片來源:麻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 / Trisha Andrew)然而,在應用於可穿戴設備時,傳統的微型超級電容具有的「三明治式」的堆疊幾何形狀,表現出柔韌性差、離子擴散距離長以及與可穿戴電子產品集成的過程複雜等問題。
  • 陳濤/王中林院士《先進材料》壓敏粘合自愈人機互動觸摸板水凝膠
    最近,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陳濤和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優青潘曹峰/王中林院士開發了聚兩性離子-粘土納米複合水凝膠作為一種柔軟,可拉伸和透明的離子導體,具有98.8%的透射率和超過1500%的斷裂應變,可用作自黏附的自修復
  • 應用於阻燃場景下的織物基摩擦納米發電機
    目前摩擦納米發電機已廣泛應用於各個場景,但是對於火災場景下的應用卻仍然較少。已有工作的解決方案均是利用本身就具有阻燃特性的材料(氣凝膠和聚醯亞胺)來實現阻燃功能,但日常我們生活中應用的材料絕大多數都是不阻燃的,所以這些研究就與廣泛應用於我們生活的目標產生了一定的脫節。
  • 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生成可伸展微型超級電容器到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依據Cheng的研究結果,,當前版本的電池和為可穿戴設備供電的超級電容器和可伸展的健康檢測和診斷的器件具有許多缺點,包括能量密度低和非常有限的可伸展性.這是一種同以前明顯不同的可伸展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到自供電可穿戴設備,但卻是非常重要的,Cheng說到,這一研究小組和合作者打算聚焦在發展可穿戴器件的傳感器上,當工作在氣體傳感器和其他可穿戴器件中的時候,我們經常需要整合這些器件同可供電的電池集成在一起.使用微型超級電容器使得我們有能力實現具備自充電能力的傳感器,而不需要電池的幫助.
  • 簡化控制電路,這個無線充電方案讓可穿戴設備遠離充電煩惱
    2012年,Google Glass首次驚豔亮相,讓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概念走入了人們的視野。近年來,以智能手錶為代表的越來越多新型健康跟蹤設備紛紛登場,使得這些小巧的可攜式硬體設備通過無處不在的雲端數據交互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 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已經開發出一種自供電,可拉伸的系統,該系統將用於可穿戴式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微型超級電容器是可以補充或替代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存儲設備,具有佔地面積小,功率密度高以及能夠快速充電和放電的能力。程煥宇教授指出,當為可穿戴設備製造時,常規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堆疊的幾何形狀,顯示出較差的柔韌性。
  • 第97集 神奇的摩擦納米發電機
    其中,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把摩擦起電和納米能源相結合,進而研發出來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在當時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對於這一情況,他們首先做出了接觸分離式的摩擦納米發電機。這個發電機的設計理念並不是很複雜,只需要給兩種材料接上外電路,再拉開、合上這兩種材料就行了。
  • 韓國研發太陽能充電心臟起搏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韓國研發新型醫療器械充電材料『Micro LED貼片,或將緩解植入式醫療器械需頻繁更換電池的痛點韓國光州科學技術院(GIST)機械工學部李鍾浩教授7日表示,其研究團隊開發出了貼在皮膚上,能夠為體內供應電力的
  • 摩擦摩擦就可以發電,浙大一項研究在紙上畫出可收集人體運動能的...
    無論是手機還是筆記本電腦,這些可攜式電子設備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備工具。這些物品的快速發展,得益於可再生和環保的電池為這些設備供電。隨著運動手環等更加輕巧的可穿戴設備的風靡,為它們持續提供高效、清潔和可持續的電能是亟需解決的難題。
  • 應用虛擬實境實時檢測眼部活動的柔性,無線的眼周可穿戴電子設備
    中英標題應用虛擬實境,實時檢測眼部活動的柔性,無線的眼周可穿戴電子設備Soft, Wireless Periocular Wearable Electronics for Real-timeDetection of Eye Vergence in a Virtual Reality toward Mobile Eye Therapies圖文導讀電子封裝和圖像處理技術的最新進展為基於光學的可攜式眼動追蹤方法提供了思路,但是技術和安全問題限制了可穿戴設備的實現。
  • 新型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可利用人體運動實現無線供電!
    (圖片來源:美國化學會)其中的核心技術就是: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它能夠採集我們四周的機械能為電子設備充電。舉個例子,未來我們可以在鞋子中安裝摩擦電發電機,只要正常走路,就可以為自己隨身攜帶的手機充電。
  • 智能可穿戴設備氣密性防水檢測設備在智能穿戴上的應用
    智能可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一類設備的總稱。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主流產品形態有:智能手環、智能腕帶、智能手錶等Hand類產品;智能眼睛、智能頭戴、智能頭盔等Head類產品;智能服裝、智能鞋、智能配飾等其他類產品。同時,佩戴這類型產品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潮流。
  • 可給智能穿戴設備充電,Meenova USB Hub拆解
    藍牙耳機、智能穿戴設備已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雖然市面上有各種給手機使用的底座,但少有一款給這些藍牙、智能穿戴設備進行微電流充電的設備,於是Meenova
  • 廣東工業大學:B/N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用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
    本文要點:B,N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上部結構,用於可充電鋅空氣電池成果簡介 合理的結構設計此外,包含BN / C催化劑和RuO 2和液體電解質的可再充電Zn-空氣電池裝置具有優異的性能,開路電勢約為1.36 V,峰值功率密度約為115 mW cm -2,並且出色的耐用性(1000個循環,可運行14天)。此外,包含BN / C催化劑和RuO的柔性固態Zn-空氣電池2 在不同的彎曲狀態下顯示出良好的循環耐久性,表明可穿戴設備具有出色的實用性。
  • 大連理工《JMCA》:高性能可充電鋅離子電池的自支撐正極材料
    導讀:本文報導了一種在鹼處理碳布上原位生長的二維水合釩酸銨納米片作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ZIBs)的自支撐正極的方法。以此材料組裝的紐扣ZIB在0.1 A g-1的電流密度下能達到523 mA h g-1,能量密度達到343 W h kg-1@150 W kg-1。
  • 新型超薄噴塗天線:可應用於5G、物聯網、可穿戴設備等!
    導讀據美國德雷塞爾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採用 MXene 材料開發出了可應用於5G的新型天線。這些天線非常薄,可以噴塗到物體表面,其性能與當今市場上大多數行動裝置中的銅質天線相差無幾,但厚度和重量遠遠小於銅質天線。
  • 「真正可穿戴」的電子皮膚問世,可在任意方向伸展60%
    據悉,為研究該設備,肖建亮和張偉耗時五年左右,為製造這款彈力產品,肖建亮和同事使用絲網印刷來創建液態金屬絲網絡。然後將這些電路夾在兩層薄膜之間,這兩層薄膜是由一種稱為聚亞胺的高度柔性和自愈材料製成的。該設備通過一種低成本製造方法,將剛性、柔性和液體材料均勻地集成一起,並結合材料、化學和力學方面的技術,使其具有卓越的延展性、自癒合性、可回收性和可重構性。這一可穿戴電子系統的性能可以在健康、醫療、科技等許多領域得到應用。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性能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
  • 淨院士納米鉑金除醛新品發布會圓滿成功
    ,堅持以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設在中心的「納米技術與產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納米科學技術分會納米生物與醫藥技術專業委員會」、「納米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全國納米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上海納米技術工作組」,以及中心與在納米技術領域具有優勢的高校、研究所、醫院和企業建立的聯合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和產業化基地為支撐,立足於納米技術研發與工程化應用,致力於納米技術在環境治理、功能材料、生物醫藥
  • 用皮帶給手機充電,XOO Belt想做簡單時尚的可穿戴設備
    離口袋最近的可穿戴設備是什麼?呃……皮帶吧?沒錯,這是我第一眼看到Xoo belt這款可以為手機提供充電功能的皮帶時想到的優點。充電寶還是不太方便,如今的手機一個比一個大,再加上充電寶實在不方便攜帶。但皮帶不一樣,皮帶的穿戴頻率還是比較高的,一旦戴上了,一整天也都在身上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