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一架絲瓜

2021-02-17 隴西客

 

 

 兒子來電話說,今天回家吃飯,還問自家的絲瓜長得怎樣,想要吃媽媽做的絲瓜麵條湯。原來,無論歲月怎樣變遷,老家的一架絲瓜,瓜蔓纏纏綿綿,在他心裡眷戀著,從來沒有塌架過。

    絲瓜,是我家人愛吃的一道菜,從春到夏,從夏到秋,百吃不厭。絲瓜吃法多樣,除了油燜,還可冷拌、做湯。妻子善烹調,絲瓜湯也換著花樣做,我還給取了幾個別致的菜名:

    「白玉翡翠」湯:絲瓜和豆腐一起煮,營養搭配最佳,絲瓜的淺綠,豆腐的潔白,色香味形自然交融,與其說是一道美食,不如說是一件賞心悅目的藝術品。

    「天作之合」湯:絲瓜煮花蛤,鮮嫩的絲瓜,與生俱來帶有甜味;花蛤肉質鮮美無比,被稱為百味之冠,山珍海味相得益彰,兩種食材簡直是絕配,我戲稱為天作之合湯!

    「春風拂柳」湯:絲瓜煮半熟時,撒入一把麵條,絲瓜的甜美和麵條的軟滑,筷子一夾,如春風拂柳,吃上一碗,心頭也拂過一縷春風。家裡常備有潭頭特產機面,絲瓜煮麵條,成了我家的家常菜。有時胃口不佳,一碗滑中帶軟、甜裡含香的絲瓜麵條就可以使我食慾大增。兒子自幼愛吃絲瓜煮麵條,長大口味不改,對這道菜更是情有獨鍾。

    家鄉人愛吃絲瓜愛種絲瓜。炊煙嫋嫋的農家,房前屋後傍著一架絲瓜,綠藤纏綿,生意盎然,實在是很耐看的一番情景。宋代一個叫君端的詩人,春日踏青,看到農舍邊竹籬下,藤蔓漫捲,黃花綠葉,翠瓜垂懸,微風輕拂,還有蜂蝶相伴,老夫婦倆在瓜架下閒坐長聊,太陽西斜不思歸,享受著真正的農家之樂!(宋.君端《春日田園雜興》)

        白粉牆頭紅杏花,

        竹槍籬下種絲瓜。

        白頭翁嫗閒無事,

        對坐花陰到日斜。

    家鄉種的絲瓜,大都是廣東絲瓜,又叫稜角絲瓜,福安話叫「勒瓜」、「八角勒」(福安話勒與稜讀音相近),這種絲瓜,生長期很長,可以採摘到深秋,味道始終鮮美如初。

    人勤春來早。正月末,就要翻耕種瓜的「土壋」,挖一道深溝,埋入稻草或芒萁,撒上稻穀殼,上面壓些泥土,慢慢的悶燒,這樣處理過的土壤,肥力十足,還能殺死泥土裡的害蟲和病菌。據說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驗。

    二月二,瓜籽要落地。絲瓜籽經過浸種、催芽,可以點播了。春來了,冬卻不肯離去,倒春寒不時地殺個回馬槍。幸好我們早有準備,給畦面蓋上塑料薄膜保溫,絲瓜苗安然無恙。

    在春雨春陽的愛撫中,絲瓜苗嶄露頭角,一天一變樣,該給它搭個架了。我家鄉傳統的搭架材料是毛竹尾,編成一把大芭蕉扇的樣子,它有個很有古意的名稱,叫做竹棲,一片竹棲可以重複使用好幾年。瓜架高約二三米,太高採摘不便,太低不利通風。瓜架搭好,還要插根小竹竿引導瓜藤上爬。絲瓜感知到人們的關愛,用茁壯成長報答到人們的期待,幾場春雨過後,已經是滿架青藤,黃花朵朵,翠瓜累累。

    一株絲瓜幾乎全身是寶。

    絲瓜營養豐富,容易吸收,老少鹹宜,是一道養生美食;絲瓜葉清熱解毒,搗碎外敷治療無名腫毒、皰疹;絲瓜皮曬乾泡茶飲用,能祛上焦之火;絲瓜根具有活血通絡,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治療偏頭痛,腰痛,鼻竇炎和喉風腫痛等症。

    絲瓜古稱天羅,《本草綱目拾遺》有關於天羅水的記載:清晨將絲瓜莖折斷,置於瓶中取汁,名曰天羅水,此水可以養顏美白、緊膚抗皺。古代靚女們把絲瓜水當成天然的化妝水用喲,現代人都是急性子,沒有等候斷藤滴水的耐心,更沒有在瓜架下流連忘返的閒情逸緻。

    絲瓜嫩時鮮美可食,絲瓜老了,這「滿腹經綸」的瓜絡也是一味通經活絡、利尿消腫的好藥材。瓜絡還可以用來可以洗碗、擦澡,加工成防臭鞋墊。

     傍晚時分,我望著一架絲瓜正吐蕊飄香,瓜架有些小了,阻礙絲瓜的蓬勃發展,瓜蔓順著牆壁爬上屋簷,爬上鄰近的樹梢。我佇立瓜架旁心有所悟:這絲瓜深深地紮根在故鄉的土壤裡,瓜蔓伸向四面八方,與絲瓜的根一脈相承。人生就如絲瓜,不管走多遠,對於故鄉,情感的藤藤蔓蔓,交織著歲月的斑駁,總是牽連著一縷縷鄉愁,一縷縷親情,不能忘懷。

相關焦點

  • 豐縣老家的絲瓜……
    碧綠的嫩絲瓜彎彎曲曲、大小不一,但仍然俏生生地。老家人種絲瓜非常簡單,要麼移一棵絲瓜苗栽在牆根下,或者在小塊空地上挖松一埯土,點上幾粒絲瓜子,踩踏結實,拉過來一根枝枝叉叉的幹樹枝,順在牆邊,或者靠著樹豎著,樹枝底部要麼挖一個淺坑固定一下,大多數象徵性的往泥土裡插一插,至於能不能在土裡插牢固,農家就懶得問了。
  • 豐縣老家的絲瓜
    碧綠的嫩絲瓜彎彎曲曲、大小不一,但仍然俏生生地。老家人種絲瓜非常簡單,要麼移一棵絲瓜苗栽在牆根下,或者在小塊空地上挖松一埯土,點上幾粒絲瓜子,踩踏結實,拉過來一根枝枝叉叉的幹樹枝,順在牆邊,或者靠著樹豎著,樹枝底部要麼挖一個淺坑固定一下,大多數象徵性的往泥土裡插一插,至於能不能在土裡插牢固,農家就懶得問了。
  • 祖母的絲瓜
    然而,我還是看見了,在搭起的豆角架中,我看見了,那不是豆角,那分明是一根絲瓜:還不很大,隱隱約約躲藏於繁茂的枝葉之中。我頓時更加愉悅了,沒再挪動腳步,好好地端詳一番,好好地與之對話。記憶中的絲瓜,總是與祖母和晚飯聯繫在一起。每年到了種絲瓜的季節,祖母總會帶著我們,將上年留存下來的絲瓜籽,種在房前屋後。
  • 絲瓜雞蛋湯
    這讓我愈發想念母親在老家為我們做的絲瓜雞蛋湯。今年入夏,我學著母親的樣子試著做了一次,結果大受歡迎,妻和兒子都很愛吃。現在只要能買到鮮嫩的絲瓜,我家的餐桌上就會出現絲瓜雞蛋湯的身影。將鮮嫩的絲瓜去皮,切條,打一兩個雞蛋。用少許油煸炒一下絲瓜,加水加鹽,稍加燜煮,打入雞蛋液,開鍋後稍煮,便可出鍋。為了不遮蔽絲瓜的鮮香,我不加其他調味料。
  • 農民種絲瓜,只長藤,不結瓜,4個小技巧,絲瓜產量高,長滿架
    農民種絲瓜,只長藤,不結瓜,4個小技巧,絲瓜產量高,長滿架!絲瓜清爽可口,是夏季餐桌不可缺少的美食。
  • 絲瓜種子:[春夏優品] 步步高絲瓜
    >春夏優品: 步步高絲瓜‍‍‍‍一代交配特徵特性:○ 植株生長旺盛,抗逆性和抗霜黴病力強;>○ 瓜棒形,皮、稜淺綠色;○ 長25-30釐米,橫徑紙幣5釐米;○ 肉質細密,味清甜;○ 分枝力強,座果多,特別高產;○ 適合夏、春、秋季進行搭平架栽培,避免在長日照條件下播種。
  • 絲瓜營養豐富,那怎麼種植絲瓜?絲瓜的豐產栽培技術要點有哪些?
    絲瓜為葫蘆科絲瓜屬植物,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本草綱目》裡曾說:「嫩時去皮,可烹可曝,點茶充蔬。老則大如杵,筋絡纏紐如織成,經霜乃枯,滌釜器,故村人呼為洗鍋羅瓜。」可見絲瓜的種植價值。近年來,隨著絲瓜的加工出口量增加,對於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需要相應的栽培技術才能達到優質高產。那麼,怎麼種植絲瓜?現將絲瓜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 絲瓜的種植技巧
    絲瓜的側蔓分枝能力強,在絲瓜主蔓生長到30釐米時,在植株旁邊按行插上一排竹子,對面也插上竹子相互交叉成人字,上面綁緊,中部上部加幾排竹橫綁成架,
  • 絲瓜的種植與管理
    絲 瓜【別名】綿瓜、布瓜、天羅瓜、天吊瓜、純陽瓜、菜瓜、倒陽菜【科屬】葫蘆科絲瓜屬白牆灰瓦旁,絲瓜架下,幼童老叟自得其樂這是民俗畫家們慣常的題材在中國古人看來絲瓜不僅僅是一種蔬菜,還是生活的點綴,更是一種高雅的情趣。
  • 絲瓜種植管理技術!
    絲瓜,一種餐桌上面常見的食物,它成熟的時候裡面的網狀纖維被稱為絲瓜絡,可代替海綿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而未成熟前的果實可以使用,吃起來清爽可口,是一種難得的美食蔬菜,今天來說一下絲瓜的種植技術。只要溫度合適,絲瓜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種,不過想要夏季種植採收的話,4月到7月之間都可以播種,溫度比較合適。第三、栽培技術
  • 黃秀美 | 絲瓜小令
    一是吃煩了,二是吃也吃不完,又不能眼瞅著都老成絲瓜瓤子,只好送給鄰居們。有一回,送不迭就直接裝到箢子裡,提溜著到市場上去賣了。       自絲瓜結實,不幾日就會搜尋一遍秧蔓,以防絲瓜老過頭。即使這樣,也還是有看不到的絲瓜躲在幾片葉子下面長成精,成為漏網之瓜,等到看見,吃又吃不得,摘又摘不得。就想,這絲瓜是不是會捉迷藏?
  • 夏天可以這樣吃:絲瓜
    盛夏炎炎,蟬聲噪噪,三伏天,不開空調,不吹風扇,搬把藤椅坐在小院裡,頭頂是瓜架豆架葡萄架,身旁是花壇菜圃,蒲扇貼在肚子上的時間多,搖起來的時間少
  • 炒絲瓜,最忌放這味調料,難怪絲瓜顏色會發黑,不翠綠
    自從媽媽前幾年在我家院子裡架上了絲瓜架,現在每到夏天,絲瓜就爬的滿院子都是,我們再也不用出去買著吃了,自己種的吃都吃不完,只能往外送。絲瓜不但好吃,而且非常的有營養,所以很多人都很愛吃。絲瓜好吃的做法有很多,清炒、炒雞蛋、放湯等等,都非常的好吃,做法也都非常的簡單快手。但是很多朋友跟我說他每次炒絲瓜的時候都會把絲瓜炒黑,不但沒賣相,口感也不好。
  • 絲瓜的好處 一根絲瓜可治十四種疾病
    絲瓜的好處1.腳汗過多絲瓜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食物,絲瓜對於疾病的治療應該算是非常多了,它可以治療腳汗過多,將老絲瓜燒成炭,研成細末,撒在鞋中,赤腳連穿半月。絲瓜的吃法一、蒜蓉粉絲蒸絲瓜的做法食材準備:絲瓜、粉絲、蒜、紅椒、鹽、料酒、生抽、耗油、植物油步驟做法:1、粉絲在沸水中泡軟,絲瓜去皮切成段,蒜剁成蓉,紅椒切細丁;2、鍋中放油燒熱,下入蒜蓉小火煸香;3、放入紅椒丁,加適量料酒、生抽、蠔油煸炒;4、粉絲撈出擺在盤中,放上絲瓜段,把炒好的蒜蓉紅椒舀入絲瓜中
  • 魚丸和魚皮餃本就很鮮甜,加上絲瓜本身也有甜味,所以這個快手絲瓜...
    馬鮫魚丸在我們當地是很受歡迎的,還有魚皮餃,也是和超市賣的不一樣,所以常常是有出遠門的人每次回老家就會帶些走,我也不例外,帶著慢慢吃,吃到現在也差不多吃完了!魚丸和魚皮餃本就很鮮甜,加上絲瓜本身也有甜味,所以這個快手湯的味道自然也是很鮮甜味美的!原料:魚丸、魚皮餃、絲瓜、瑤柱、紅棗、姜、鹽、香菜。
  • 炒絲瓜,直接下鍋就錯了,難怪你炒的絲瓜發黑沒食慾,早懂早受益
    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每到夏季的時候,自己家菜地都會種些絲瓜來吃。那時候吃絲瓜,都不用削皮,吃的都是最嫩的。
  • 夜讀 | 最愛爸爸做的絲瓜菜餚
    絲瓜往事作者 / 寒霜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絲瓜是夏天最常見的菜,對許多人來說,沒有什麼特別的。可是,對我來說,絲瓜是全世界最好的蔬菜,帶給我溫馨幸福的回憶。每年春末夏初,爸爸在豬圈旁用竹竿搭起棚架,種植絲瓜。爸爸每天澆水、施農家肥,過不了幾周,絲瓜的藤蔓就會爬上架。絲瓜藤蔓不斷生長,等到「滿架藤蔓滿架花」的時候,爸爸說絲瓜雄花不能結瓜要摘掉一些,雄花的花苞及嫩葉卷鬚就被拿來清炒或煮湯。待到雌花謝了,絲瓜也悄悄從葉柄處鑽出來,先是小小的,泛著水靈靈的淺綠,等到長到孩童手臂粗的時候就變成墨綠色,我們也開啟了各種吃絲瓜的日子。
  • 清炒絲瓜,絲瓜總是出水太多,教你一招,絲瓜不出水,鮮香又爽滑
    導語:夏天絲瓜正當時,清炒絲瓜時,總是出水多?教你一招,絲瓜不出水夏季便需要吃一些應季的蔬菜,而在夏季適合吃的蔬菜中,絲瓜便是非常不錯的一種,不僅是有著好的口感,而且價值也是相當豐富,尤其是對於女性朋友來說,絲瓜可是有著「美人水」之稱,對於美容護膚、補水等都有著很好的功效,所以說女性可千萬別錯過在夏季吃這絲瓜,除此之外,絲瓜對於清熱解毒、利尿活血等都有著非常不錯的效果,所以說在夏季吃絲瓜,是再合適不過的了,而在絲瓜的眾多吃法中
  • 周末回老家,撿的絲瓜瓤,剪成小段,墊在盆裡,不用怕爛根了
    周末回老家,撿的絲瓜瓤,剪成小段,墊在盆裡,不用怕爛根了花養不好,黃葉了,養死了基本上都是因為澆水不當導致的,澆水至花死亡的可能性高達
  • 一架絲瓜藤
    花園裡已經全是它的市面了,去年一棵無花果樹,和絲瓜藤挨得最近,一整棵樹被纏得密密麻麻,一張張成年的絲瓜葉子,小傘那樣大。那年秋天,無花果就沒有結出果實。冬天過了,別的樹陸續發芽,無花果樹再也沒了聲息,蒼黑的枝條上,掛滿枯萎了的絲瓜藤。絲瓜藤竟這樣絞殺了它。那小傘般大的葉子也爬到更遠一點的一棵桂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