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謝瑋)12月初,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法案要求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外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的審計標準,否則將面臨退市。
該法案引起了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它被普遍認為是針對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直接關係著200多家中概股的命運。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概股上演了赴美「上市潮」和「回歸潮」並舉的景象。一方面,以阿里巴巴、京東、網易等為首的中概股回歸港股二次上市,引發各界關注。與此同時,今年仍有二十餘家中國公司赴美掛牌,成為過去數年來赴美上市最火爆的年份之一。
如何解讀這一現象?眼下華爾街投資者如何看待中概股?中概股在美股市場前景如何?針對這些熱點話題,華爾街投資機構——海投全球創始人兼CEO王金龍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並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
談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無疑是將證券監管政治化
日前,美國國會眾議院決通過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如果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將禁止其證券在美國交易。
「這無疑是一種『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做法,完全沒有考慮到上市公眾公司的利益。」王金龍向記者表示,赴美上市與否本來是一個市場行為,但被美方當作了政治博弈的工具,中概股公司則成了受害者。雖然有3年的緩衝期限,但該法案事實上為中概股在美上市帶來不利影響。因為根據跨境監管的不同規定,部分中概股可能無法完全遵守該法案要求,向PCAOB提供審計工作底稿等信息。
王金龍亦表示,但對於大多數中概股公司而言影響不大。從市場反應來看,中概股公司股價表現平穩,沒有出現什麼大的波動,說明「大家是有相應預期的」。而且,即便是該法案出臺後,如果有部分公司不能滿足要求,還是可以進行相關調整以適應合規要求,比如更換審計公司等。但對於絕大多數中概股公司而言,影響不大,因為規則的改變事實上對於公司本身業務影響不大,且更透明之後,「被做空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談中概股被做空:主流投資者還是看好中概股
談及中概股赴美「上市潮」和「回歸潮」並舉的景象,王金龍認為,「這是好事,說明中國企業市場化運作更開放,大家的選擇更多了。」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一方面,美股公司回到香港上市。較早的如阿里巴巴,起初是選擇赴港上市,但由於港交所不允許雙重架構才作罷。市場倒逼之下,港交所改變規則,這才使得美團等公司在港上市,阿里、京東等才能回港二次上市。兩地上市對於企業而言也是好事,為企業獲得流動性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再者說,若問責法案對公司有影響,還可以選擇回港上市。
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中國赴美上市,這也是市場選擇。比如類似生物科技公司,可能前10年都在燒錢,做癌症篩查、創新藥等等,很難達到盈利要求。但美國市場比較歡迎此類公司,這就是市場選擇,各取所需。
中概股被做空幾乎年年有,今年尤其多。自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後,包括愛奇藝、跟誰學、YY直播在內的中概股接連被做空,甚至遭遇集體「退市」威脅。這是否反映了投資者的某些動向?
「其實做空是很正常的現象,美國股市比較成熟,有做多的就做空的。」王金龍直言,「其實被做空的中概股也有幾種類型:一是確實是有問題的公司,比如瑞幸咖啡,不能說渾水就盯著它,因為確實『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還有一些基金是針對中概股全面做空的,不管公司本身有沒有問題。」
「這兩種都不是主流的,主流投資者還是看好公司的長期發展,看好技術、市場規模、持開放的態度,把中國公司當作新興市場的一部分。這是資本市場的主流,因為大家投資始終是為了賺錢,而不是把什麼意識形態的內容摻雜在裡面。」王金龍強調說。
談明年美股走勢:預期會平穩上漲,但會有明顯輪動
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歐美經濟衰退等影響,2020年,全球資本市場在不平凡中走過。今年的美股經歷了屢創新高、多次熔斷、V形反彈,隨後又呈震蕩的趨勢,如何評價和預測今明兩年美股的走勢?
「今年是兩頭比較穩的,中間比較動蕩,如果你一覺睡了一年,睡到12月醒了,會發現今年還挺好的,但是中間就非常刺激。」王金龍笑道。
他分析指出,具體到美股市場,一開始市場對2020年是比較樂觀的,隨後忽然出現了黑天鵝事件,新冠疫情爆發後,誰也沒有預見到美股多次熔斷,「主要還是信心的坍塌,因為不知道疫情有多嚴重、擴散有多厲害、最後能不能得到控制。」隨後,美國政府積極救市,通過大規模刺激法案、向民眾發現金、回購債券提供流動性的措施,使得股市形成了V形反彈,從4-9月持續上漲。隨後9、10、11月期間有幾次波動,這還是源於不確定性較高,如美國大選、第二波甚至是第三波疫情爆發的不確定性、疫苗研發的進程等。而到了11月,美國大選基本落定,疫情二次爆發等,市場逐漸回歸穩定。
在王金龍看來,明年美股有望持續穩定的趨勢,因為許多不確定性因素已經排除,VIX波動性也基本是回到了疫情以前的水平。
「我們希望明年一年能夠把今年的損失挽回。」他表示,「預期明年,美股走勢會平穩上漲,但會有一個明顯的輪動。今年股市主要是科技股在漲、以及部分疫苗概念股,明年可能一些傳統消費類、價值股票會回調。科技股最近走勢不是特別強,總體還是創新高,但明年不會像今年這麼動蕩,也不會漲得這麼猛了。還是要看基本面、經濟復甦程度,不像今年是靠政策、流動性驅動的。」
談2021年投資建議:做長期、穩定、平衡的資產配置
作為海外資本市場的先行者,海投全球專注於進行全球資產配置,涵蓋股票指數、債券、地產、私募、股權等各大類資產。王金龍表示,除中國、美國市場以外,2021年新興市場仍蘊含著眾多機會,比如印尼、印度、墨西哥、奈及利亞等等,關鍵看這些市場能否有效複製中國過去30年的成長經驗。
他介紹,由於團隊在美國,海投全球投資基本以美國資產為主,同時覆蓋全球市場。海投全球主要跟中國的團隊合作,「國內有許多出海團隊,到海外去做投資、行業拓展,在技術、流量、電商和物流等方面合作。其實也有很多是像中概股一樣,雖然是在美國交易,但投的是中國團隊。」
那麼,具體到資產類別,哪類資產更受當下投資者青睞?王金龍介紹,從股票來看,當下最熱門的是科技股,因為漲勢較好。線上數位化類型的股票,如SARS軟體、電商股等表現也不錯;固收方面,私募信貸表現較好。由於當前股票市場波動相對較大,再加之零利率,收益不高。而私募債券不在公開市場交易,長期收益不錯,一般都在10%左右,且與股票、國債相關性較低,可以對衝風險;其他大的資產類別,如房地產在美國較受歡迎。
「疫情導致很多人考慮到郊區去買房,總體市場規模上漲。」王金龍補充道,「此外我們還做了一點汽車抵押貸款,主要是復工之後,大家拿了美國政府發的支票後就去買車。」
談及對投資者未來資產配置的建議,王金龍直言,「其實明年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利率接近0,收益比較低。因此,還是要做一個長期、穩定、平衡的資產配置,如股票、債券、地產,甚至買點黃金。」
「同時也不要去追高,比如像美國的資產價格已經很高了,可以分散投資,投中國市場和其他新興市場。」 王金龍說,「還是要多花點時間去研究,不要恐慌,也不要激進地去加槓桿或者是空倉,或者說認為沒有什麼收益了,還不如拿著現金。但是現金還會貶值,因為明年還可能會有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