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朗讀音頻
文/一翁
萬物皆刻盼,唯有三不管。
王陽明先生明確指出:「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
是是非非,不會事事都如己意;紛紛擾擾,不會處處都悅己心。但是,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有的人,是活給別人看;有的人,是活給自己看。
不管人非笑
人無完人,事無完備,物無完美。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十全十美」。一個人的顏值、才華、能力等各方各面,都有可能被他人議論。
宋朝侯蒙曾作詩:「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
侯蒙滿腹經綸,由於時運不齊,在考取功名的路上屢戰屢敗,大家都認為他沒本事。一些愛搬弄是非的小人不但口頭諷刺,還將其樣貌畫在風箏上廣而告之,讓所有人看他的笑話。
這事若是一般人遇上,火冒三丈、據理力爭或者自慚形穢、心態崩塌都是常見的反應。但侯蒙不僅沒生氣,反而認為是好兆頭。
只見筆鋒一轉,寫道「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既然把我畫到風箏上,那我不就能憑藉風力,一舉飛入高空了嗎?
自古文人多傲骨,從來飲者少矯情。王陽明也在《傳習錄》裡說:「天下之人見其若是,遂相與非笑而詆斥之。」
人生大病,不過「在意」二字。「非笑」常發生,「不管人非笑」可難得,若我們能淡定面對他人的譏笑與諷刺,也就離從容人生不遠了。
不管人毀謗
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莫論人非,靜思己過」,往往是毀謗、指責、嘲弄在搖旗吶喊。很多人的一生,會不斷聽到流言蜚語,遇到諸多刁難。面對他人的毀謗,該怎麼做呢?
王陽明認為: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如果自己能將極度憤怒的情緒與狀態,消餌於無形,則是丈夫所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你儘管行端坐正,謠言自會止於智者。
遇事不爭,是一份氣度,王者不語,沉靜而御,凡事不必當下非要爭個輸贏。
遇謗不辯,是一份坦蕩,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一定會到。
遇人不怨,是一份自信,閒庭信步,寵辱不驚,不要把自己的委屈昭告天下。
不管人榮辱
《醉中吟》寫道:「人間榮辱不常定,惟有南山依舊青。」
人這一世,榮辱福禍、成敗得失,變幻莫測,強求不得,很多時候只是曇花一現,但就是令人神往,爭得頭破血流。
其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痛苦,是心念與欲望在作祟,心胸寬闊者,榮辱得失處之泰然,常常無心求福而得福,不求避禍卻無禍。
人生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二是躊躇滿志。
對世界失去信心或者給生活賦予太多的希望,都是弱者的想法,要知道物極必反,心態平衡很重要。
大道至簡,當我們淡薄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只是做一個純粹真實的自己時,就會無所謂得與失,無所謂成與敗。
許多人許多事其實只是一瞬之間,當你暮年回首,才發現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太多了,不過是浮雲清風。
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這段對話精妙絕倫,流經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膾炙人口,其中為人處世的精髓,與王陽明先生所提倡的「三不管」不謀而合。
若能做到一二,也不枉此生了。
往期推薦:
夜讀丨強大氣場的人,都有一顆簡單的心夜讀丨曾國藩: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四種富貴相夜讀丨錢鍾書:人越乾淨,越高貴
主播:姜玉函
《民生周刊》新媒體實習生
文章來源:南師國學堂(ID:NHJGXZH)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來源:民生周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