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王陽明:為人處世「三不管」

2020-12-26 瀟湘晨報

點擊上方綠標收聽朗讀音頻

文/一翁

萬物皆刻盼,唯有三不管。

王陽明先生明確指出:「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

是是非非,不會事事都如己意;紛紛擾擾,不會處處都悅己心。但是,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有的人,是活給別人看;有的人,是活給自己看。

不管人非笑

人無完人,事無完備,物無完美。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十全十美」。一個人的顏值、才華、能力等各方各面,都有可能被他人議論。

宋朝侯蒙曾作詩:「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

侯蒙滿腹經綸,由於時運不齊,在考取功名的路上屢戰屢敗,大家都認為他沒本事。一些愛搬弄是非的小人不但口頭諷刺,還將其樣貌畫在風箏上廣而告之,讓所有人看他的笑話。

這事若是一般人遇上,火冒三丈、據理力爭或者自慚形穢、心態崩塌都是常見的反應。但侯蒙不僅沒生氣,反而認為是好兆頭。

只見筆鋒一轉,寫道「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既然把我畫到風箏上,那我不就能憑藉風力,一舉飛入高空了嗎?

自古文人多傲骨,從來飲者少矯情。王陽明也在《傳習錄》裡說:「天下之人見其若是,遂相與非笑而詆斥之。」

人生大病,不過「在意」二字。「非笑」常發生,「不管人非笑」可難得,若我們能淡定面對他人的譏笑與諷刺,也就離從容人生不遠了。

不管人毀謗

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莫論人非,靜思己過」,往往是毀謗、指責、嘲弄在搖旗吶喊。很多人的一生,會不斷聽到流言蜚語,遇到諸多刁難。面對他人的毀謗,該怎麼做呢?

王陽明認為: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翁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勝沸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

如果自己能將極度憤怒的情緒與狀態,消餌於無形,則是丈夫所為。「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你儘管行端坐正,謠言自會止於智者。

遇事不爭,是一份氣度,王者不語,沉靜而御,凡事不必當下非要爭個輸贏。

遇謗不辯,是一份坦蕩,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一定會到。

遇人不怨,是一份自信,閒庭信步,寵辱不驚,不要把自己的委屈昭告天下。

不管人榮辱

《醉中吟》寫道:「人間榮辱不常定,惟有南山依舊青。」

人這一世,榮辱福禍、成敗得失,變幻莫測,強求不得,很多時候只是曇花一現,但就是令人神往,爭得頭破血流。

其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痛苦,是心念與欲望在作祟,心胸寬闊者,榮辱得失處之泰然,常常無心求福而得福,不求避禍卻無禍。

人生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二是躊躇滿志。

對世界失去信心或者給生活賦予太多的希望,都是弱者的想法,要知道物極必反,心態平衡很重要。

大道至簡,當我們淡薄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只是做一個純粹真實的自己時,就會無所謂得與失,無所謂成與敗。

許多人許多事其實只是一瞬之間,當你暮年回首,才發現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太多了,不過是浮雲清風。

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這段對話精妙絕倫,流經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膾炙人口,其中為人處世的精髓,與王陽明先生所提倡的「三不管」不謀而合。

若能做到一二,也不枉此生了。

往期推薦:

夜讀丨強大氣場的人,都有一顆簡單的心夜讀丨曾國藩:層次越高的人,越有這四種富貴相夜讀丨錢鍾書:人越乾淨,越高貴

主播:姜玉函

《民生周刊》新媒體實習生

文章來源:南師國學堂(ID:NHJGXZH)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來源:民生周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為人處世牢記兩條「天規」,多數人不在意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為人處世牢記兩條「天規」,多數人不在意生活在如今的社會,就離不了和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也就代表著要歷經人情冷暖,要接受社會現實,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內心安逸。因而為人處世最複雜的並非追名逐利,而是修煉內心,明代「心理學家」王陽明早已悟透了這一道理,創立了響徹千古的「心學體系」。在為人處世上,王陽明的很多學說和觀點一語中的玄機,幫助很多人解決了困惑一生的難題。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這幾件事「心狠」
    明代思想家,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曾國藩、蔣介石等人對王陽明非常推崇,「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學。「心軟之人一生窮」心軟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卻是一種不公平的善良。
  • 千年不滅一盞燈:王陽明96字家訓,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另一個與孔子並肩稱為聖人的就是王陽明。近代有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官、為將、為相一完人」。但是筆者認為,嚴格來說,做到三不朽的只有王陽明一個人。《左傳》中提到人有「三不朽」,分別是立德、立功、立言。
  • 夜讀丨成年人處世潛規則:能沉默的時候,不多嘴
    許攸給曹操獻計奇襲烏巢,成了這場戰役勝利的關鍵點之一。 後來,在擊敗袁紹、佔據冀州的戰鬥中,許攸又立下了大功。他自恃有功,在曹操面前便開始放肆起來。有時,他當著眾人的面直呼曹操的小名,說道:「阿瞞,要是沒有我,你是得不到冀州的!」 曹操在人前不好發作,只好強笑著說:「是,是,你說得沒錯。」但心中已十分記恨。可許攸並沒有察覺,還是那麼信口開河。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這幾件事「心狠「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這幾件事「心狠」明代思想家,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王陽明是什麼人?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餘秋雨評價王陽明說,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 ,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王陽明一直被人們詬病的哲學在我看來是中華民族智能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夠有資格給予批評的人其實並不太多。
  • 王陽明心學:「處世,先明心」,與人交往是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我國明朝歷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他就是王陽明,他潛心領悟儒家學說,終於在被貶龍場時悟出了其中奧義,做人應「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王陽明是「心學」學派的創始人,他是我國古代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之一。他的「心學」思想也可以運用到為人處世當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所講的幾點處世之道。
  • 以誠待人,以德服人——王陽明的為人處世之道
    以誠待人 以德服人王陽明的心學提倡的是致良知。那什麼又是致良知?怎麼才算得上是致良知?簡單一點理解,就是用真誠的心,對待自己,對待他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為人處世,對這3件事要「狠」
    明代思想家,心學創始人王陽明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心軟的人,會對誰都很仁慈,自己會被誤認為好欺負,所以王陽明會認為會「一生窮」。為人處世,要對著3件事「狠」下來。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中,蘊含著王陽明心學的精華智慧,「知行合一」,沒有真正的「知」,哪能真正的行動起來。
  •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會牢記這2條處世「天規「,早晚飛黃騰達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會牢記這2條處世「天規」,早晚飛黃騰達(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位居第一陣列的大哲。他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 王陽明的15種為人處世智慧
    若無有物慾牽弊,但循著良知發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感悟:王陽明口中的「良知」,等同於「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陽明則告訴了我們為什麼多數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為物慾的蒙蔽。當今時代,這點尤其值得人們重視。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義,是陰暗而糊塗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麼用?唯有本心呈現,才能清明、放鬆和自在。人須是知學。講求只是涵養,不講求只是涵養之志不切。大意:人應當知學。求學講論無非是涵養德行。
  •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會牢記這2條處世「天規」,早晚飛黃騰達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會牢記這2條處世「天規」,早晚飛黃騰達(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創立了偉大的「心學」體系,是中國歷史上位居第一陣列的大哲。他的思想一出世,便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管,可惜很多人知道得太晚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與王守仁、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可見後人對其評價之高。其一生著文無數,雖未明代名著,但其中的很多思想對當代的我們卻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做人做事以及修心上,王陽明的很多觀點一語道破玄機,那些困擾著我們多年的難題,在王陽明的字裡行間得到答案。為人處世的能力並非天賦所得,都可以靠後天習得,王陽明就為我們指明了解決之道,真正聰明的人,做人做事有2不管不管閒事閒事是什麼?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2不管,3不問」,或能助你成大器
    比如古往今來,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處世的人生經驗,而這些經驗和教訓經過;了一代代人的驗證,可以說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經歷了歷史的洗禮依舊被人們口耳相傳的,可以說是真理,是非常寶貴的處世哲學。而我們古人的智慧也是無窮無盡的,而王陽明究其一生,把這些處世哲學整理起來,後世稱之為「王陽明語錄」,可以說對於人生的發展至關重要。王陽明一生坎坷,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 王陽明:一個人,不管有多善良,也要在這3件事上「心狠」一點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明朝的心學大師。他從出生就異於常人,他母親懷胎十四個月才生下他,還因為祖母夜夢仙人,乘雲而來,給他取名叫王雲。王陽明,後人評價其「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其所創立的心學,堪稱儒家在歷史長河中的新發展。
  • 為人處世的十忌與十悟
    為人處世,敗於10忌 1、自私、自負、自滿是故步自封的「絆腳石」。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 王陽明:「心軟之人窮一生」,生而為人,對這2件事要「心狠」
    有些人認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些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些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心學的宗師王陽明曾說過:「心軟之人一生窮」。王陽明說:百死千難,但為此心。一個人一生的修為實際上修的也是自己的內心,一個人萬般的忙碌,最忙的也是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
  • 夜讀丨最好的夫妻之道:三多,三少,三處
    尊重對方的隱私,適當地給對方留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尊重對方的興趣愛好,即使不喜歡也不要明裡暗裡地嫌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各自的工作環境,有各自的社交圈子,但不能要求完全坦誠相待。 很多婚姻,就「死」在了令人窒息的掌控欲。 只有懂得尊重別人的人,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
  • 為人處世最不可信的四大生肖
    不僅在事業中需要有毅力有恆心,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也要有這種精神。而以下的這幾個生肖男就做不到有始有終,他們為人處世不可信。生肖鼠生肖鼠是一個變幻無常的人,想法很多,時常想一出是一出。他們任何一件事都堅持不到最後,典型的三分鐘熱度,飄忽不定,難以給人安全感和信任感,對自己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不確定,很盲目也很魯莽,這就是生肖鼠男。
  • 王陽明:「人有短,切莫揭」,真正的智者,不會揭別人這4個短處
    王陽明善解人意,不怕困難和艱苦,使百姓安居樂業。生而為人,我們既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一個群體。在群體的生活中,與人相處、為人處世中,你能看到的,了解的,都只是片面的。如果你看到別人的短處,要記住,一個真正的智者是不會去揭他人的短處的。
  • 為人處世四大原則!(適合所有人)
    為人處世,是一門學問,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學習,以求能夠更好的為人處世。我不知道你們是如何為人處世的,但我認為,人這輩子,先不要想著如何與人相處,而要多想想如何做好自己。你要知道,別人如何待你,是你的因果,你如何待人,是你的修養和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