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五十年

2021-02-13 格林威治嬉皮研究公社

本文五千字,閱讀完大概需要五到十分鐘。

按:

如果「嬉皮精神」本質上代表的是一種反叛精神,那麼六十年代的「Hippie」就不是它的全部。

從三四十年代的「Hipster」,到四五十年代的「Beatnik」,再到六十年代的「Hippie」,最終直至六十年代末的「Yippie」,「嬉皮」,已不僅僅單指「嬉皮士」,而成為了一種反叛精神的概括。但遺憾的是,這種精神的傳承貫穿了美國半個世紀青年文化的發展和演變,卻不為正史所述。

我們缺少一部「嬉皮史」。

文丨幾灰魚

「嬉皮」所代表的反叛精神在近代便已出現。19世紀歐洲「頹廢主義」、一戰前後的「達達主義」運動、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超現實主義」運動、美國二三十年代「迷惘的一代」、美國黑人爵士樂手群體等,從詩歌、小說、繪畫、音樂的創作,到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個人價值的取向,對傳統進行了近乎全方位地反叛,可以說,「嬉皮時代」的反叛精神有其完整的接續脈絡,同時也並不是一件新鮮事。

巴黎達達

「超現實主義運動」成員


三十年代的爵士樂演奏團體

但「嬉皮精神」之所以與眾不同,在於主體。歷史上第一次,「青年/青少年」作為一個專業術語被發明,作為一種新興的群體被定義,作為一類初生的階層被研究,從中衍生出的「青年文化」,或說「反叛文化」,在新的時期、新的歷史背景,由新的主體創造,便自然不同於「舊世界」的面貌。

如前所述,五十年「嬉皮史」經歷了四種不同青年主體的變遷:三四十年代的「Hipster」——四五十年代的「Beatnik」——六十年代中期至年代末的「Hippie」——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中期的「Yippie」。

嬉皮五十年,就要從頭開始說起。

Hipster

Hipster這個詞,維基百科介紹稱最早出現在1946年,國內很多人將之翻譯為「嬉普士」,《嚎叫》中音譯為「聖潔的西卜斯特」,還有許多謬誤直接將其與「嬉皮士」等同。但追溯這一群體的歷史,可考的文本資料,出現在1965年諾曼·梅勒的著作《白種黑人》(White Black)一書中,他所描繪的,是二三十年代跟風黑人「頹廢派」的白人。

實際上,「Hipster」最初就是指黑人。

《頹廢派,黑人頹廢派》中我簡單分析過「Hipsiter」這個詞的意義,「經濟大蕭條」前後的「黑人遷移運動」以及同時期進行的「哈萊姆文藝復興」,導致了現代意義上第一次黑人文化的繁榮,真正意義上的「Hipster」產生於此。不過那時,他們叫「頹廢派」。還處在種族歧視陰翳下、被主流文化排斥的黑人青年,聽爵士樂、吸食大麻、酗酒成性、耽於性愛,與其時正統的新教倫理和延宕至20世紀的清教徒價值觀互不相容,成為反叛風潮的主體。


Hipsters

四十年代,「Hipster」這個詞隨著戰後青年群體(白人青年為主)的壯大和青年文化(白人青年文化為主導)的第一次形成,被剝離出特定的黑人群體,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反叛美學。換句話說,不只是黑人,白人也開始被「Hipster」吸引,並投身「Hipster」文化,也發展了「Hipster」的反叛精神。

實際上「Hipster」如今甚至已經成為了一種特定的、有別於「Hippie」的亞文化符號和時尚風格,真正成為了被白人青年借用並發展成為主流消費品的文化產品。


演化至今的「Hipster」風格的著裝範式

Beatnik

「Hipster」之後,四五十年代,一群被定義為「垮掉的一代/垮掉派」的作家和詩人,接過了「Hipster」的精神衣缽。

「垮掉派」作家和詩人本身屬於小眾群體,以個人不羈的生活方式踐行人生哲學,又在作品中以展現明顯的對保守壓抑的社會環境的不滿和對自由人生的嚮往,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念,在當時對青年一代影響極大。典型人物如傑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經典文本如《在路上》《嚎叫》《裸體午餐》。他們在四十年代還不為大眾所知,可以視作一個鬆散的作家小圈子,但在戰後美國社會日趨僵化壓抑的境況下,「垮掉派」的文學與「垮掉」精神,開始吸引越來越多青年的注意。


傑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和威廉·巴勒斯

五十年代開始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追隨「Beat」精神,把《在路上》奉為「聖經」、聽爵士樂與經典搖滾、穿工裝衣服落拓不羈、習慣寫詩創作的青年,被稱之為「Beatnik」。「Beatnik」們常年出沒於紐約格林威治村,將其作為自己的大本營,在民謠第三次復興,搖滾樂浪潮席捲這個波西米亞聖地,嬉皮士佔領村子之前,「Beatnik」是美國反叛文化的主體。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六十年代中期,「嬉皮士」出現為止。

有一點值得說明,那就是「垮掉派」常常被和「嬉皮士」相比較。表面上看,「垮掉派」與後者完全不是一類人:「垮掉派」信奉東方佛禪,避世,以消極的態度抵制世俗社會,嬉皮士樂天、瀟灑,以積極的頹廢嘲笑資本主義制度本身。但二者的反叛精神其實一脈相承,沒有「Beatnik」,就沒有「Hippie」。

實際上,六十年代是眾多「垮掉派」引領「嬉皮士」的年代,艾倫·金斯堡、尼爾卡薩迪,包括傑克·凱魯亞克和威廉·巴勒斯,他們的傳奇生活和不朽作品,是「嬉皮士」的精神燈塔和行動參照物,而更多的「Beatnik/Hippie」歷經的不過是身份(裝束)的轉換,在六十年代中期,脫下單調的棉麻工裝,換上了鮮豔的印染T恤而已。

「Beatnik」


「Hippies」

Hippie

1966年前後,「嬉皮士/Hippie」出現了,始於舊金山迷幻搖滾崛起之時,以海特-阿什伯利社區以及金門公園作為大本營,一群披頭散髮、身穿印染衣物、吸食LSD的青年,追溯「Hipster」精神、改造「Beatnik」元素,將反叛集大成的同時也進一步發揚光大,「嬉皮士運動」開啟,「嬉皮」的鼎盛時代來臨。


海特-阿什伯利社區

1967年1月,「嬉皮士」們在舊金山舉行的史上第一次「嬉皮士」集會:「Human Be-In」集會,被認為是「愛之夏」的序幕。在這次活動上,LSD的著名推廣者、哈佛大學教授蒂莫西·萊利(尼克森曾稱他為「全美國最危險的人」)提出了著名的「Turn on, tune in, drop out!」(審視內心,關注社會,退出世俗)的口號,為「嬉皮士運動」定下了口號和基調。

1967年夏天,數十萬「嬉皮士」齊聚舊金山海特-阿什伯利社區和金門公園,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文化集會,吸食大麻、赤身裸體、政治集會、聚眾抗議、舉辦搖滾演出、聆聽詩歌朗誦,這場被稱為「愛之夏」的大集會,完全是一場六十年代青年的狂歡。

1969年8月15日至8月18日的伍德斯託克音樂節是「嬉皮士運動」在六十年代的絕唱,四十五萬人響應「和平、反戰、博愛、平等」的口號,在六十年代尾聲的最後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屆音樂會上,完成了「嬉皮士運動」的謝幕。

艾倫·金斯堡在「Human Be-In」集會上隨音樂「演唱」詩歌

「Summer of Love」

伍德斯託克音樂節的盛況

相比「Beatnik」在五十年代壓抑環境下的頹廢避世,嬉皮士以另一種姿態踐行了反叛究竟為何物:不是爵士樂,而是搖滾樂;不是大麻,而是LSD;不執著於異域信仰,取而代之追求個人自由;不再是小範圍的男女性慾的紓解,而謀求全社會的性解放;也不再是以文字作為工具,而是以組建公社、示威遊行表達訴求。

 

而就文化價值而言,「嬉皮士文化」在「嬉皮史」的歷程中,對後世影響最巨。六十年代以後的青年文化/亞文化,無一不脫胎於嬉皮士文化,或說,無一不受到「嬉皮士文化」的影響。其後七八十年代的「雅皮」(也譯雅痞),新時代的嬉皮士,以及如今已成為消費文化和主流文化次生一極的亞文化,源流都在「嬉皮士文化」。

 


如今的海特-阿什伯利社區的六十年代記憶

不過有一個現象值得一提,公眾現在對「嬉皮士」的解讀,實際已經變成了誤讀。「嬉皮士」成了不學無術、玩世不恭、耽於享樂的代名詞。尤其在中國,翻譯問題是其一,引介不全面是其二,導致了「嬉皮士」淪為負面標籤,「嬉皮士文化」遭人鄙夷。

但匪夷所思的是,沒有六十年代「嬉皮士文化」,當代中國青年沉迷的、信仰的、誤入的、盲從的、抄襲的、販賣的所謂「亞文化/青年文化」,將無處可尋。而構築起當今主流價值觀的個人平等、種族平權、性解放、環保理念等等,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於「嬉皮士運動」在六十年代所做出的努力。

 

Yippie 

 「Yippie」,國內一般翻譯為「易比士」、「易比派」、「異皮士」,是從「嬉皮士」中脫離出來的更為怪誕和惡趣味,同時也更加大膽和出格的反叛群體。

「Yippie」的始作俑者,名叫阿比·霍夫曼,如果熟悉六十年代史,就會了解這個人是個十足的傳奇。1968年初,他和傑裡·魯賓(SDS伯克利分部領導人)一起成立了「Yippie」組織——但跟媒體捏造了一個所謂「青年國際黨」(Youth International Party,簡稱YIP)的解釋——意圖把「嬉皮士」文化和六十年代激進革命精神相結合。


阿比·霍夫曼

「Yippie」們四處搞怪、破壞,最著名的行動就是1968年8月25日至30日在芝加哥召開的民主黨大會。霍夫曼先是放話要在芝加哥供水系統中投放LSD,後來又提名了一頭名為「Mr.Pigasus」的豬作為候選人參加選舉,爾後,他帶領數千名「Yippie」趕赴芝加哥。芝加哥市長調動兩萬多名警察和國民自衛隊力量制止「暴亂」,最終,超過一千人受傷,數人慘死。

霍夫曼和另外六人遭到審判,史稱「芝加哥七君子」


芝加哥民主黨大會期間的對峙

 

1969年,他帶領「Yippie」大鬧伍德斯託克音樂節,宣稱要建立「伍德斯託克王國」;1971年,他與一名電話黑客創辦《青年國際黨陣線通訊》,成為黑客文化的肇始;1972年出獄以後,和約翰·列儂策劃了一系列反戰活動;1980年,他向警方自首;1989年,他服用150片苯巴比妥自殺。

阿比·霍夫曼和他的「Yippie」,可被視作「Hippie」的激進向度,以暴力破壞和激進革命抵制、反抗以至推翻現行資本主義制度作為綱領,實際是對六十年代後期「嬉皮士運動」行將終結所帶來幻滅感的強烈反應,也是在當時暴力衝突日趨上升的背景下,對「嬉皮精神」的挪用和異化。「反叛」進階為了「革命」,「嬉皮」轉變成了「異皮」,但他和「Yippie」們的願景,註定不會被實現。


阿比·霍夫曼被逮捕時的場景

結語:

「Yippie」之後,「嬉皮精神」並沒有終結,但卻在逐漸衰落。

八十年代,「Yuppie」(雅皮)的出現,標誌著曾經的青年反叛一代徹底歸化於主流社會;九十年代的「Grunge」風潮一度催生出可成氣候的反叛青年群體,但「Grunge熱」幾年間倏然消退,世紀末的「反叛」不了了之;如今,老了的「嬉皮士」還在固守六十年代的「傳統」,新的「嬉皮士」更多只是「轉而」擁抱科技、樂於消費,將「嬉皮精神」用於實驗、小規模集會和文化研究的愛好者,「反叛」的內核在新時代被消解了。

隨著那段歷史不斷遠去,「嬉皮精神」不斷被主流的消費文化吸納、被各種亞文化肢解,今後可能將再不會出現「嬉皮」,取而代之的,或許是矽谷信奉科技樂觀主義的極客、製造網絡文化的新世代網際網路原住民,以及絕大多數以亞文化、次文化、小眾文化為名製造GDP實際卻既無文化創造也無思想產出的年輕消費者。

嬉皮五十年,的確逝去了。

八十年代的「Yuppie」

美劇《矽谷》中的極客扮相


如今的潮流

後記:

作為一個研究西方六十年代史的普通年輕人,我因為沉迷,對那段歷史常常追憶,寫到這裡,感覺可以完結了。「嬉皮精神」誕生於現代社會與後現代社會交替的節點,折射出半個世紀的歷史巨變,是青年一代最原初也是最富深意的創造,那時一切都是全新的,一切都在後來成為了經典,那時所有的為所欲為,都成為了後世青年不斷添加註腳的永恆。

我想說,「嬉皮精神」已遠去,但「嬉皮精神」萬歲。

(END)


「For what it's worth」

×

嬉皮年代

嬉皮年代丨這些迷幻海報就是嬉皮青年們的視覺LSD

如果不能裸體,還當什麼嬉皮?

舊金山「挖掘者」:預演「嬉皮之死」的先鋒團體

1967-1969 :The Fugs樂隊瘋狂史

阿比·霍夫曼的六十年代另類表演秀

如何成為一名嬉皮士?



相關焦點

  • 「復古嬉皮卷」
    短髮嬉皮卷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誇張,比較適合發量少的妹子,發量太多的妹子容易炸毛,日常打理精油護髮素不可少。超短髮嬉皮卷不太適合臉大的妹子,鵝蛋小臉的妹子隨便嘗試,短髮嬉皮卷搭配淺棕色或者咖色系的發色,真的不要太時髦。
  • 超流行的「嬉皮卷」時髦顯臉小
    想要換髮型的女王們,不放嘗試一下今年超火的「嬉皮卷」捲髮,時髦度爆棚!嬉皮卷顧名思義就是模仿嬉皮士造型的滿頭小卷,雖然看上去與羊毛卷相似,但實際上嬉皮卷的卷度要更大哦~今天就來給大家安利一下這個時髦又顯發量(脫髮少女救星
  • 2019流行「復古嬉皮卷」
    短髮嬉皮卷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誇張,比較適合發量少的妹子,發量太多的妹子容易炸毛,日常打理精油護髮素不可少。超短髮嬉皮卷不太適合臉大的妹子,鵝蛋小臉的妹子隨便嘗試,短髮嬉皮卷搭配淺棕色或者咖色系的發色,真的不要太時髦。
  • 嬉皮蘑菇的白領早午餐!
    10月12日,Brunch外賣西餐廳「嬉皮蘑菇」開始在昆明微信朋友圈裡熱傳,接受預訂的時間在10月底,正式送餐的時間在11月中,才預熱一周,已經讓白領們尖叫。現在預訂這份還沒公布菜單的Brunch的白領正在增加,「嬉皮蘑菇」決定找其中10位拍組大片。昆明史上首例餐飲外賣大片,這個城市有點不滿北上廣深的時髦囂張。「嬉皮蘑菇」背後是一群昆明年輕人自己的餐飲管理集團,今年成立,之前做了一年餐飲調研,股東們實操了幾個成功的城中餐飲品牌。
  • 「鳥窩同款」嬉皮捲髮型,居然是捲髮中的戰鬥機?
    宋昰昀在《三流之路》裡演技棒棒,加上可愛的嬉皮捲髮,乖巧柔弱的小女生形象簡直無懈可擊!對比她之前的直發造型,嬉皮卷是不是更具有「看點」?要給大家帶來髮型界新潮、捲髮中的戰鬥機——嬉皮捲髮型。嬉皮卷顧名思義就是模仿嬉皮士造型的滿頭小卷了,但是在女星中流行起來的嬉皮卷絕對不是這種——鳥窩般的髮型。
  • 以嬉皮的名義去熱愛生活
    「我的媽媽是一個嬉皮愛好者,而我爸爸非常討厭嬉皮和關於關於嬉皮的一切。於是他們離婚了。」「我所知道的真相就是:我媽媽喜歡那種高大玻璃瓶子的怪味香薰蠟燭,她將她的房間裝飾的五彩繽紛,點著濃烈氣味的印度香。耳環是大大的和平標誌的金屬片。腳背上的紋身也是和平標誌。
  • 告別油膩的空氣劉海,韓星開始留起嬉皮卷
    是時候換點不一樣的了,最近韓國女星們開始投入另一種髮型的懷抱,網絡稱之為【嬉皮卷】,乍聽以為是黑人小卷爆炸頭,但其實不是,【嬉皮卷】更浪漫、隨意、慵懶些,而且韓國女星就是有能力把一種髮型玩得很誘人。例如空氣劉海留長,變得很難處理時、不妨嘗試把它們燙成【嬉皮卷】,後面則燙出自然的大波浪,之後讓劉海中分、隨意散在臉上,就會有一種瀟灑、隨意的浪漫氛圍。
  • 宋昰昀在《三流之路》和《河伯的新娘》嬉皮捲髮,型捲髮中的戰鬥機
    宋昰昀在《三流之路》裡演技棒棒,加上可愛的嬉皮捲髮,乖巧柔弱的小女生形象簡直無懈可擊!對比她之前的直發造型,嬉皮卷是不是更具有「看點」?是的!要給大家帶來髮型界新潮、捲髮中的戰鬥機——嬉皮捲髮型。嬉皮卷顧名思義就是模仿嬉皮士造型的滿頭小卷了,但是在女星中流行起來的嬉皮卷絕對不是這種——鳥窩般的髮型。被女星們青睞的嬉皮卷是這樣:卷得更大一些的!
  • 初試嬉皮風,入手哪件單品一定不會錯?
    2015春夏時裝周嬉皮士風格再次走紅,反戰、自由、女權、非洲圖騰...這些充滿著小叛逆、小挑戰的嬉皮元素魅力又時髦!綁帶裝飾的條紋衫搭配原色牛仔褲打造隨性的1970’s Style。搭配民族花紋連衣裙增加層次感,隨性搖擺都是美麗的風景。↑背心裙、針織披肩/均為Massimo Dutti 均新品未定價。
  • 冬季流行的「嬉皮卷」髮型,復古又俏皮,換上的人都變美了!
    寒冷的冬天,很多女生都會選擇將頭髮進行捲髮的設計,而最近就 很流行這種「嬉皮卷」髮型,看起來復古又俏皮額的感覺,換上的人都變美了。那麼嬉皮卷是什麼髮型?就是模仿嬉皮士造型的滿頭小卷的,也會在很多韓劇中看到這種捲髮,我們通常也會將它成為泡麵頭的,就是一種很蓬鬆有爆炸感的捲髮,會有增加發量效果,襯出你可愛俏皮的氣質,最重要的是特別的顯臉小哦。
  • 搖滾樂的服飾風潮,嬉皮風格的服裝成為60年代年輕人的一種時尚
    爾虞我詐和人情冷漠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心靈產生了重創,這些社會問題的日益擴大與發展導致了「嬉皮運動」的爆發。「嬉皮運動」是美國50年代「垮掉的一代」的延續,是一場自發性的群眾運動,被稱為是「反主流文化的亞文化群」。剛開始,這種具有反叛風格的文化沒有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可,只是在以群為單位的小範圍裡流行,但隨著嬉皮精神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信奉追隨,嬉皮文化開始在全社會流行。
  • Mad Hippie瘋狂嬉皮全球市場喜訊頻傳,淘寶全球購助力品牌起飛
    近日,美國天然功效性護膚品牌Mad Hippie瘋狂嬉皮在全球市場上喜訊頻傳!
  • 超流行的「嬉皮卷」時髦顯臉小,必須安排!
    想要換髮型的妹紙們,不放嘗試一下今年超火的「嬉皮卷」捲髮,時髦度爆棚!
  • 十萬嬉皮 | 德普和列儂摯愛的這種風格,你真的了解嗎?
    ▼嬉皮士的產生與消逝二戰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沒有經歷過戰爭,隨著美國經濟的復甦,他們輕而易舉地擁有高品質的生活質量,漂亮的住宅、汽車、立體聲音響、電視機和足夠的零花錢。然而過於舒適的生活狀態使他們迷茫,受到垮掉派文學的影響,缺乏生活激情。
  • 去這些地方,過一個嬉皮聖誕!
    曼徹斯特一度被認為是嬉皮運動中興的據點。Tony Wilson,曾讓全英國都為他瘋狂。他是曼城的發現者與拯救者,是Tony Wilson發現了「史密斯」(The Smiths)、「石玫瑰」(The Stone Roses)和「綠洲」(Oasis)。1990年代是曼城的黃金時代,年輕人穿著軍裝工褲與連帽上裝,嚼著口香糖,舉著螢光棒,帶著帳篷,跟著喜愛的樂隊流浪。
  • 韓妞都在追的嬉皮捲髮型get!
    新版泡麵卷最近在韓國可是很火呢,改名叫嬉皮卷之後人氣好像更高了,一起來看看這款髮型怎麼弄吧。泡麵捲髮型怎麼弄又到秋冬大家就又開始關注捲髮了,特別是看起來很蓬鬆的泡麵卷,整個發量增多不說還超級減齡!在韓妞髮型中更是常見,而今年這款髮型又了一個新名字——嬉皮卷。
  • 秋冬燙髮首推嬉皮卷 懶得整理的女孩請跟上
    今年秋冬吹起了一股嬉皮卷的風潮,最近在韓國的SNS上常常會看到長發女孩們,有著一頭搶眼的捲髮,給人自由奔放的印象、卻又能帶來溫暖的感覺。嬉皮捲起源 嬉皮源自於1969年代末期,具有崇尚自由和和平的意念,而嬉皮卷則是該年代極為流行的髮型,整頭的小卷現在燙會有種復古感,除此之外,這個髮型會讓發量看起來比較豐厚,也會有修飾臉型的效果喔!
  • 《雪中悍刀行》可以寫進作文的句子,五十年鴻業,說與山鬼聽!
    《雪中悍刀行》可以寫進作文的句子,五十年鴻業,說與山鬼聽!《雪中悍刀行》是一部個人非常喜歡的小說,也有同名漫畫,講述了江湖與朝堂的動人故事,江湖,一直都在。一起看看那些經典語錄吧。五十年鴻業,說與山鬼聽。
  • 【E-EGO奕果】弈果2015夏季新款之嬉皮風格
    嬉皮風獨具一格,它崇尚純精神,追求自由,穿他們願意穿的衣服,做他們想要做的事,想怎麼動就怎麼動,充分表現了活力,表現了自我的存在。我們用弈果的百變結合嬉皮的態度,融入了新的元素,繁複的印花、圓形的口袋、鮮亮的色彩、精緻的章仔,彩色的甩點,粗糙的毛邊、各種不同性質布料的拼接等,都將成為個性化穿著的表達方式;讓你夏季的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隨性與自我!
  • 聽過嬉皮笑臉,沒聽過「嬉皮燙髮」?最近韓國女愛豆流行的髮型
    小編向你推薦一個最近韓國女明星流行的髮型——嬉皮風格燙髮,可以尋找到俏皮還很可愛的外觀形象哦~讓我們一起看看韓國女明星嬉戲燙髮的造型吧!少女時代泰妍看完後的你,今年嘗試一下嬉皮燙髮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