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語文老師教的一年級學生識字量接近六年級

2021-01-12 中國青年網

暑假就在眼前,可很多娃們的假期卻遙遙無期——各種培訓班正等著他們。就連剛離開幼兒園的小朋友也如此,早被幼小銜接班鎖定了,因為爸媽們都覺得提前學拼音、學認字很重要。

在金華師範附屬小學一(6)班最近一次檢測中,學生的平均識字量達到2591個,近一半學生的識字量超過3000個,最厲害的孩子能認3433個字,已超出課程標準對小學六年的識字量要求,他們怎麼做到的?

原來,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鄭新啟開發出一套「鄭氏識字教育法」,成為獨門秘笈。為此,錢報記者專門去拜訪了他。

《中華字經》當教材

自製「字經卡片」

鄭新啟老師上課。 本文圖均來自錢江晚報

作為一(6)班的語文老師,鄭新啟每周要上9節語文課,教授的內容卻只有一個:識字。

《中華字經》

與其他語文老師不同,鄭老師不用語文書上課。「因為上面有拼音,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他一邊說,一邊展示「自選教材」——《中華字經》,共4冊,由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普通話和語言教學研究室審定。

在鄭新啟眼中,《中華字經》相當於現代版《千字文》,4字一行,16字一句話,一般四句64個字為一課。例如第一課《天文》的第一句:「乾坤有序,宇宙無疆。星辰密布,鬥柄指航。」每冊《中華字經》有1000個不重複的漢字,四冊一共4000字。目前,他在一(6)班已把前三冊教完,最後一冊以生僻字居多,留給學生自學。

鄭老師上課前,班上4名學生走到黑板前,分別寫下「皺」、「癩」、「瘸」、「痔」四個漢字及拼音,每個漢字右下角都有英文X或R或R+X的標註。

每次上新課前,他會指定4名學生先預習那一課,每人學一句話16個字,4人正好一課64個字。在次日的語文課上,再通過他們逐一朗讀的方式教給班上同學。「每個人還要從自己負責的16個字裡,挑一個最難的寫在黑板上,X代表『難寫』,R代表『難認』,由我重點講解。」

與《中華字經》配套的,還有一本《同步閱讀》,每課都有短文、親子閱讀和小遊戲等練習,幫助孩子鞏固新認識的漢字。除了誦讀和課後練習,鄭老師還自製了一套「字經卡片」和漢字筆順表。

「字經卡片」是將書本上每一課的漢字重新列印,打亂後讓孩子按順序再拼回去,培養孩子對識字的興趣。

漢字筆順表是為了讓孩子熟悉漢字的筆順規律,表上一共1000個漢字,根據筆畫順序、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每個字都由不同顏色組成。

「因為教字經,我每天4點多起床背課文,好給孩子們做榜樣。」鄭老師說,背誦本身有規律可循,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背誦的時間與方式,只要用心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半年提升

2000個識字量

「現在,孩子記憶的廣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在起步時可能有些艱難,但是習慣這種識字的方法之後,就會記得很快。」鄭老師說。

鄭新啟有30年教齡,曾在多所學校任教,從小學中段到初三全都教過,但一直有一個夙願,希望從小學一年級起開展集中識字教育實驗,探索一條低段教學輕負高效的路子。

2016年,在一次聊天中,鄭新啟向自己所在的金華師範附屬小學校長,提出了這個大膽的想法,獲得支持。

去年10月初,他給一(6)班的孩子做了第一次識字量檢測,全班平均識字量351個,最少的僅個位數。按照識字量從高到低,他把全班40個孩子分為四組,識字量接近的10人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建立微信群。孩子每天的回家作業,就是背誦上周同一天學習的內容,並且上傳視頻。

去年11月底的第二次測驗,全班平均識字量達到1036個。測驗結果成為新的分組依據,進步的升級,退步的降級。直到今年5月第六次檢測,全班平均識字量達到2591個。

學生張文彪的爸爸說,孩子在幼兒園畢業的時候只認識16個字,現在測出來有2580個,很多字連他都不認識。

對鄭新啟來說,這還只是第一步。「等到二年級,該教孩子怎麼把字寫漂亮,同時進入大量閱讀的階段。三年級的時候,我打算引進經典,像是四書、五經,還有就是寫作的表達。」

作為「鄭氏識字教育法」的支持者之一,校長俞正強表示:「鄭老師是一位對語文教育有情懷的人。他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方法。新的事物產生肯定會伴隨爭論,我們也在聽取各方的意見。學校在這學期末專門給鄭老師安排了一次宣講,感興趣的老師可以去取取經。」

(原題為《小學大綱要求到六年級識字3000個而金華一位語文老師教的學生卻很神奇——一年級學生平均識字量2591個》)

相關焦點

  • 一年級學生已掌握小學階段識字量,是創新還是拔苗助長引熱議
    浙江金華一個一年級班級的41名學生平均識字量達到了2591個,接近一個普通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暑假伊始,金華師範附屬小學的語文老師鄭新啟就被這個數據推到了風口浪尖。有人贊他有敢於革新的魄力,也有人抨擊他的教學方式有些激進。「有革新就必定會有質疑。」
  • 識字9《日月明》小學一年級語文,這樣學簡單高效
    《日月明》是統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課文,該文是一篇識字課文,以兒歌的形式學習識字。與學生互動,進而引出會意字「男、尖、塵、眾」等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結構特點,並說出他們觀察到的特點。然後老師再做總結——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依據事理加以組合,形成新字表達新的意思的造字方法。
  • 小學階段做好識字積累,「四會字」該怎麼學?語文老師教給你方法
    在小島老師看來,這不是粗心的問題,而是本身在識字的學習過程中,就沒掌握好。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識字,新教材的第一課甚至不是拼音了,而是識字,足以見識字的重要性。家長總是認為,老師不講拼音了,拼音都得要提前學習。事實上,並不是老師不講拼音,而是拼音作為識字的工具,要為識字做好服務和準備了。
  • 沒讀過學前班的一年級孩子有多難?拼音沒學完,數學老師不讀題了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7歲入學,上一年級。由於零起點入學,孩子們在幼兒園不允許學任何東西,幼兒園的老師也不允許教任何東西。結果一到一年級,老師和孩子,全都「傻」掉了!老師更犯愁,以前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們呢,進入一年級以後,輕輕鬆鬆,快快樂樂,語文數學都有基礎,也會認字,也會讀,也會算,老師在教授新課的時候,稍微一提,稍微一點,學生就都點頭表示會了,期末考試的時候,一半以上的孩子是雙百,考個98、97分的,都能排到全班倒數!而現在呢?上圖,是一位家長的肺腑之言。
  • 一年級語文下冊測試卷八,小學生字體蒼勁有力,老師:好字
    一年級語文下冊,已經學完了,這個學期,時間其實很寬裕,寒假的延長,並沒有影響到本學期的教學進度。從同學們的掌握程度來看,這個學期,語文學習進步特別明顯。最主要的一個變化,就是一年級小同學,識字量增加了。識字量的增加,使得一年級小學生能夠自主讀題了,理解能力呢,也相對提升了不少。上個學期,由於孩子們識字量少,啥也不會,再加上課本難,老師教得叫苦連天。
  • 小學一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難不難
    關於識字和寫字:識字量同比減少100個,只要求會寫100個字針對網上有關識字難度加大的觀點,陳先雲介紹說:「與人教版課標實驗一年級上冊教材相比,統編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識字量要求已經從400個字減少到300個字,從識字量來看,不僅沒有增加
  • 一二年級老師訴苦:感覺自己不會教了
    鄰居家小妹是師範學校畢業的,當年考上了事業編制,進了一所小學做老師。她已經送走過一批學生了,按理說是很有經驗的老師,可今年接的新一年級的學生卻讓她痛苦不堪。你以為是一年級的學生和六年級的學生比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嗎?不!你錯了!是教材改版之後,再加上疫情期間孩子們沒機會學到什麼,大家集體適應不了了。
  • 語文老師讓上學前就把拼音都學完,一年級才能跟得上,真是這樣嗎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還有一個月就開學了,不少一年級新生家長開始焦慮了。有老師來家訪問學沒學拼音,是否上了幼小銜接?語文老師說讓上學前就把拼音學完。看著家裡那個沒上過銜接班的孩子,家長很擔心,老師這麼問是不是已經給開學後的語文學習做好了鋪墊呢?
  • 小學語文第一課,看似簡單的六個字不要忽視識字方法的學習
    對於部編版教材在一年級的第一課沒有編排拼音部分,很多家長和老師表示比較費解。其實真正的去教一年級之後我們會發現,這種編排方式是有它的道理在的。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離不開漢字。雖然一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但是在幼兒園的幾年學習中也認識了一些漢字,在學習拼音之前編排識字部分其實是關注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讓學生的學習前後聯繫。一年級最開始的漢字學習就是要讓學生體會到漢字學習的樂趣,根據漢字的讀音有效突破拼讀難點,使拼音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測試卷,老師:題型新穎難度較大,附答案
    一年級語文上冊,一共有十篇識字課,十三篇漢語拼音,十四篇課文,八個語文園地。目前,第六單元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就要求一年級小學生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普通話要標準,讀音要規範,才能把此題做對。第二題比較常見的了,看拼音寫字詞,只要一年級小同學平時經常練習寫字,讀課文,對付這些空格,應該沒問題。第三題到第六題,字詞練習,有4種題型,可以說題目很豐富哦。
  • 一年級識字教學在小學階段的重要性
    一年級識字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剛從幼兒園大班升到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的內心世界單純的就像一張白紙,對什麼事都感到新鮮、好奇。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無論是聽說讀寫基本功的訓練,還是行為習慣的養成,在一年級識字教學中始終貫穿養成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 語文老師自製「字經卡片」:學生半年提升2000識字量
    《中華字經》當教材自製「字經卡片」作為一(6)班的語文老師,鄭新啟每周要上9節語文課,教授的內容卻只有一個:識字。與其他語文老師不同,鄭老師不用語文書上課。「因為上面有拼音,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依賴性。」
  • 孩子提前學語文後一年級只考80分,老師:家長要了解提前學的優勢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不少家長反對提前學,因為有語文老師說,很多孩子在學齡前上了幼小銜接後,提前學了拼音和一年級的語文課,導致在上一年級的時候,反而不願意聽講了。課堂習慣也不好,儘管已經掌握了拼音,有一定的識字積累,但是在一年級的第一次考試中,語文只考了80分。全班的平均語文成績在90分,這個80分讓家長焦慮了,家長很困惑,這是因為提前學習了一年級的語文知識嗎?提前學了都考80分,不提前學,是不是應該考得更低?家長的困惑可以理解,小島老師想說一說,關於提前學語文的那些事。
  • 識字8《小書包》,一年級語文上冊預習筆記+課後小練習
    識字8《小書包》《小書包》是部編版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文,該篇課文分為詞語和兒歌兩部分。第7課《大小多少》一年級語文第五單元這樣學習基礎更紮實第6課《畫》一年級語文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預習效果更好
  • 識字10《升國旗》一年級語文,這樣學習不怕基礎不紮實
    《升國旗》是部編版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識字10的課文,該文通過淺顯的語言凝練地表達了關於國旗的知識、升旗的莊重,表達了小學生尊敬國旗、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識字9《日月明》小學一年級語文,這樣學簡單高效
  • 低年級識字任務重,學起來很累?掌握這些方法,輕鬆學漢字
    記得有一次上完公開課後,有位老師說,你班上學生真厲害,識記生字時,你都不用教,他們一個個自己認,不知道多帶勁。哪像我班上,就我一個人在那講,累死了!我告訴她,其實我也教了,以前教的,我教的是方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識字任務確實挺重的((教材的編排目的是讓學生多識字,早閱讀。)新課標關於一、二年級的識字量要求是這樣的:相對於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面對如此繁重的識字任務,怎樣使識字課不枯燥,有效果呢?
  • 二年級語文下冊:看圖寫話要點指導,語文老師:爭取作文拿高分!
    二年級語文下冊:看圖寫話要點指導,語文老師:爭取作文拿高分!幼升小以後,看圖寫話就成為了許多小同學們的「噩夢」。在這段時間裡,有很多家長留言說,小同學的識字量不小,平時課外書也讀看得多,但就是到看圖寫話時用不上,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去闡述圖片上的內容。首先家長應該了解,孩子學習看圖寫話對孩子們將來有什麼用處。小同學們學習看圖寫話不僅能提高小同學思維能力,還能提升小同學們的表達能力。
  • 一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考試卷,題型簡單,難度適中,附答案
    一年級語文上冊,共有十篇識字課,十三篇漢語拼音,十四篇課文,八個語文園地。目前,已經學到了第八單元後半部分,可以說接近尾聲了。那麼,這一冊語文,有哪些重難點和知識點呢,在閱讀的學習中,又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名師為女兒整理的一年級語文《ang eng ing ong》圖文解讀,超全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子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學生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與人格也就尤為重要。小學時期語文一定要放在第一位重視起來,當然其他科也不能不管。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小學同學還處於最基礎的識字階段,如果做一篇閱讀或者解一道文字數學題時,連字都不認識還怎麼解。當然,在低年級的時候都是老師或父母讀題輔助解答,來幫助孩子有一個大概學以致用的概念,而老師在學校教新的知識點的時候,可能教的比較固定或者以大班為主,那麼家長就可以在家輔助孩子多學一些新字、詞語,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學習體系,從一開始就贏在起跑線。
  • 第6課《畫》一年級語文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預習效果更好
    《畫》一年級上冊(語文)在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第五單元是一個識字單元,共安排了《畫》《大小多少》《小書包》《日月明》《升國旗》這5篇識字課文,運用古詩、兒歌、詞語、短句等形式,讓識字課變得生動有趣《畫》一年級上冊(語文)新學部首:本篇課文新學部首「辶(走之底)」和「⺈(斜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