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被滅九族時,其親人為什麼不逃跑?其實逃跑的才是傻子
自禹建立了第一個朝代——夏朝,中國就一直處於皇權主義。在古時候,中國有著嚴重的階級等級,比如最常見的士農工商,做官的自然是比較有地位的福利比較好,這跟我們現代也是一致的。不過那時候商人不吃香,跟現代就有所出入了。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皇帝了,整個天下都是屬於他一個人的。皇帝不能得罪,任何皇親國戚都是不可招惹的對象。否則,一個不小心你就要鋃鐺入獄,招來殺身之禍,甚至於株連九族。那麼那些九族的親戚為什麼不逃跑,乖乖等著被抓呢?其實逃跑的才是傻子!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一一解惑。
首先誅九族,其實就是族刑的一種,何謂族刑呢?顧名思義,它就是把罪犯和一定範圍內的親屬都看作是罪犯,根據與主犯的遠近親疏,一起追究其刑事責任來判刑。這種刑法起源於很早的部落戰爭時期,一般戰敗的一方都會被株連九族,畢竟斬草不除根,就怕對方捲土重來。直到劉恆稱帝以後,深受儒家思想以「仁」治國,除卻像謀反一樣的大罪,一般很少被判族刑。
古時候的通訊、交通可不像現在這樣方便,一般等到官兵來了你估計才知道自己被受牽連了。古代自給自足的生活模式使得人們也不願意遠行,逃跑對他們來說是陌生而害怕的。若是逃跑被抓那就是罪加一等,被株連的話,除了主犯被殺其餘人一般都是流放或者充軍。
就算是你想逃跑,對普通人來說也是極其困難的。城門口一設通緝犯的畫像,士兵更是盡心盡力地挨個檢查,不放過蛛絲馬跡。這麼嚴防死守,怎麼跑呢?逃跑被抓更是罪上加罪!所以還跑什麼?
最致命的是古代人的思想——忠君思想。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為什麼要選擇儒家思想?要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可是諸子百家的盛況。沒錯,儒家思想中就主張忠君愛國!作為皇帝,自然希望百姓都忠於自己,不要謀反作亂。因此,歷代皇帝都沿用儒家思想來禁錮百姓的思維,讓他們根深蒂固不敢背叛皇帝。
有句話是「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這是一樣的道理,深受儒家思想的薰陶,皇帝要你死,你焉能活著?否則就是對君不忠,對國不利,要遺臭萬年的,還不如選擇一死。不得不說,那時候皇帝的洗腦是成功的,跟如今的傳銷有的一拼。
好了,小編講了那麼多,大家應該也明白為什麼被滅九族,那些九族之人不跑了吧,跑也跑不出皇帝的五指山啊!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