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地裡一種植物,根莖似「蠶蟲」,價值32元一斤,別當害草。
不知道大家在農村裡生活的時候,有沒有吃過一種蟲子?它們都生長在那快要枯掉的樹木或樹枝裡,白白胖胖的,大家先別看到「蟲」這個字,就把它想得很噁心,事實上這種蟲子,它們含有很高的蛋白質,可以給人體補充營養成分的。
只是在食用之前,得先用油炸一下,那口感很是香酥美味吶!而且它們的味道和大黃蜂的蟲蛹很相似。
在農村裡能食用的蟲子可不少,不僅只有樹木裡長出來的蟲子能吃,地上的野草長出來的「蟲子」也可以,而且都是純天然,還各具價值,只是有一點不相同之處,此蟲子非彼「蟲子」罷了。
大家應該都很好奇筆者為什麼要在後一個蟲子上面打上雙引號吧!也許已經有人發現了其中的拐點了,雖然兩個都是蟲子,一個要用雙引號,一個卻不需要,這主要的原因是:一個是真蟲子,一個是假蟲子,那打上雙引號的自然而然就是假蟲子了。
但是,筆者今天主要的主題卻是在假蟲子上,因為筆者是科普植物的,自然要以植物為主,而且基本上都是以野生的為話題點,今天之所以要講到蟲子上,那是因為這種野草,每年到了季節的時候就會長出一些粗壯的根莖,其樣子就似,以前人們飼養來吐絲的「蠶蟲」。
01生長環境
此種植物不僅根莖似蠶蟲,其名稱也帶有蠶字,它有一個很貼切的名稱,那便是草石蠶。對於此物,筆者想華北的人們最為熟悉了,雖然它也是我國特有植物中的一種,但首先發現的時候卻是在華北地區。因此,也可以說,草石蠶是華北地區範圍內的所有省份裡的,特產之一也不為過。
草石蠶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只要在潮溼的地方都能生長,而且生命力強悍,也就是有了這些的特徵,所以我國各地都有人進行種植。發展了這麼多年,如今的草石蠶,不僅種植的數量多,而野生也不在少數。這些野生的草石蠶,是由人們種植出來,丟棄掉的殘留根莖發展起來的,所以如今我們在菜園裡,莊稼地裡能見到它的身影外,還有小溪邊,山溝和山谷中也能見到。
02價值參考
草石蠶的植株在沒開花的時候,真的很普通,而且個頭也不高,大概在10釐米左右,這樣的野草,很容易讓人們當雜草看待,因此還會被當作害草給除掉了。儘管上面筆者說全國各地都有人種植,可是並不是所有的村寨都有人種植,因此不認識它是什麼植物的大有人在。比如我們家鄉不就是如此嗎?實話告訴你們,筆者還摘過草石蠶的綠株部分來餵豬。
直到它開花的時候,人們才會對草石蠶產生改觀,因為它的花朵,在細看之下 ,很像小狗吐舌頭可愛極了,因此也有人把它給挖回家,種植成盆栽放在家門口,當花卉植物觀賞,由此就能看出,開花後的草石蠶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除此之外,草石蠶的根莖才是此物的重頭磅,大家都知道草石蠶那酷似蠶寶寶的根莖是可以食用的,它可以煮,燒湯,炒,醃等進行烹飪,而且都獨具特色。
03結束語
看見草石蠶能吃,而且營養價值還很高,除了這些外,大家應該還知道它是一種藥材,且用量廣泛,因為它的價值實在多,因此32元一斤還算低的了。
可能有人會說,小編我這裡多得是,不要32元一斤,只要25賣給你,你要多少就有多少。
筆者在這裡說的是純野生,大家應該都知道,野生代表沒有人管理,處於放養狀態,而且經常面臨著被畜牧踩踏,人為破壞等行為,等到它長成蠶寶那麼大的時候,已經不知道今年是何夕了。再說筆者將它介紹,並不是要做什麼買賣行為,而是想讓更多人去認識它,希望今後若在家鄉遇見了,可別再把它當害草給除掉。
當然了,關於草石蠶的話題還有很多,今天筆者就先說到這裡了,如果你很喜歡吃草石蠶,對它又很是了解的朋友,當你讀了這篇文章後,覺得筆者寫漏掉了,歡迎留言給我,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