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中醫中藥能夠防治嗎?
國家衛健委昨天頒布了4個中藥治療方。湖北和陝西也分別出了預防的中藥方和飲食建議。
但,不要看到方子就盲目跑藥房抓藥。這些權威發布給大家提供了非常有益的信息,我們根據自身情況先分析,看有哪些可以參考。
本文內容提要:
陝西衛健委公開發布的成人預防方、兒童預防方、食療建議
媒體報導的2個湖北省中藥預防方
國家衛健委公開發布的4個中藥治療方
藥方功效分析
預防的關鍵點
【一】
中藥預防方是否有效?
這種病毒才剛發現,它對人體的危害還在觀察和研究階段,要出一個專門針對新冠肺炎的預防藥方,那恐怕很難。
但是中醫對於疫病有幾千年的實踐經驗,有不少與這次肺炎相似的疫病方子可以參考使用——提升人體正氣、祛溼化濁、解毒……身體的抗病能力增強了,就不容易感染,即便得病也更容易好轉。
所以有人疑惑為什麼不同省份開出的預防方不一樣,這很正常,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方向對了,選哪條路是根據疫情的發展變化、地域、人群等具體情況來定。
當然,不要相信網絡亂傳的方子。要看,就看衛健委發布的正規中藥方。
【1】
陝西衛健委正式發布的中醫預防方
陝西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醫藥預防方案
(一)成人預防
組成:生黃芪15g、炒白朮10g、防風6g、炙百合30g、石斛10g、梨皮30g、桔梗10g、蘆根30g、生甘草6g
用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後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4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連服3~5天
(二)兒童預防
1、組成:生黃芪9g、炒白朮6g、防風3g、玄參6g、炙百合9g、桔梗6g、厚樸6g、生甘草6g
2、用法:藥物用涼水浸泡30分鐘,大火熬開後改為小火15分鐘,煎煮兩次,共取汁50~100ml,每日分2~3次口服,連服3~5天
食療方案
可適量食用荸薺、百合、蓮藕、雪梨、銀耳、山藥、山楂等;可適量飲用白茶、茉莉花茶、金銀花等。
允斌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陝西方的基礎是「玉屏風散」(黃芪、白朮、防風)。補氣固表,使人體不易受外邪侵襲。對於平時經常感冒的人是有益的。
黃芪在方裡非常重要,提升正氣。
注意:正在感冒咳嗽,不可以用帶有黃芪的方子。
成人方,最妙的是用了梨皮。在《回》書中我曾寫過,梨皮和梨肉不一樣,梨皮止咳效果好。熱咳的人也可以用。
另外的幾味藥也都是藥食同源,安全平和。可能是考慮西北乾燥,清潤的材料用得較多。平時身體溼氣重的人,可以參考後面的湖北方。
食療方案給了10種食材,其中銀耳、山楂、百合這三樣我建議是重點(孕婦不要食用山楂)。
【2】
湖北省試行的中藥預防方(據媒體報導)
湖北省出了試行的預防藥方,但尚未正式對公眾發布,這是嚴謹的態度,避免大家盲目照搬。
以下是媒體報導的湖北方,建議大家在沒有看到正式發布之前,謹慎對待。
據媒體報導,未經官方正式發布的
「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
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一號方
蒼朮3g,金銀花5g,陳皮3g,蘆根2g,桑葉2g,生黃芪10g(開水泡,代茶飲,7-10天)
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二號方(即之前報導的七味湯)
生黃芪10g,炒白朮10g,防風10g,貫眾6g,金銀花10g,佩蘭10g,陳皮6g(煎服,每日一付,分二次,7-10天)
允斌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兩個方子的主藥還是黃芪。這是中醫的寶貴經驗。《黃帝內經》:「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黃芪就起到這個作用。
當然,現在吃有點「臨時抱佛腳」了。黃芪最好是每年有規律地吃,時刻讓身體充滿「一身正氣」,傳染病來臨時才能從容應對。
湖北的二號方(七味湯),其基礎還是「玉屏風散」(黃芪、白朮、防風)。加了祛溼的陳皮和佩蘭,適合湖北的氣候特點,也適合體內溼氣重的人。
【3】
國家衛健委正式發布的4個治療方
2019 年 12 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了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現已證實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病位在肺,基本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 。
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本方案不可用於預防)。
1. 溼邪鬱肺
臨床表現:低熱或未發熱,乾咳,少痰,咽乾咽痛,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基本方藥:麻黃、杏仁、草果、檳榔、蟬蛻、連翹、蒼朮、桔梗、黃芩、牛蒡子、生甘草。
2. 邪熱壅肺
臨床表現:發熱,口渴,不欲飲,胸悶、咽幹少痰,納差,大便不暢或便溏。舌邊尖紅,苔黃,脈浮數。
基本方藥:麻黃、杏仁、石膏、桑白皮、金銀花、連翹、黃芩、浙貝母、生甘草。
3. 邪毒閉肺
臨床表現:高熱不退,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胸悶氣促,腹脹便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基本方藥:杏仁、生石膏、瓜蔞、大黃、麻黃、葶藶子、桃仁、赤芍、生甘草。
4. 內閉外脫
臨床表現:神昏,煩躁,胸腹灼熱,手足逆冷,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舌質紫絳,苔黃褐或燥,脈浮大無根。
基本方藥:人參、附子、山茱萸,送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散。
允斌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以上是該文件的部分內容,黑體字是我給大家劃的重點。因為這是治療方,健康人用不到。
但我們可以看出,這次肺炎都有哪些可能的症狀,治療的思路又是什麼。
這裡面的中藥,半數也是藥食同源,特別是我標黑色的那些,都是平時可以吃的。大家在飲食中也可以借鑑。
草果:是常用的燉肉調料,溫胃祛溼化濁
蒼朮:經常用避疫香包的朋友們都熟悉它獨特的香味,我的每一個防疫病配方裡都有它,健脾祛溼、抗病毒。用來塗抹皮膚,防止皮膚病也很有效。
桔梗:化痰的藥。朝鮮族用它做鹹菜吃。
牛蒡:咽喉腫痛、胃火便秘用它效果很好。也是日常排毒的食材——防癌明星
甘草:補氣、潤肺、調和藥性……好處太多了 ——千古名方
桑白皮:是桑樹的根皮。我們平時用得更多的是桑葉——「人參熱補,桑葉清補「
金銀花:清熱解毒,《吃法決定活法》書中每年暑期的節氣茶方 ——抗病毒的金銀花甘草茶
山茱萸:六味地黃丸的成分之一,《吃法決定活法》書中推薦給老人補腎的食材——專補人體之「漏」
【4】
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寫給老讀者們,一起分享討論。
治療、預防,方不同
衛健委公布的4種治療方,為什麼沒有劑量?這是因為沒有一種方可以通治,一定要請醫生根據自己的症狀、所在地方的氣候特點、本人的體質情況,來辯證開方。
提醒:治療方不能用來預防,預防方不能用來治療。裡面有些藥材可能會相同,但是組成的處方是不同的。
如何預防:祛溼是重點
新型肺炎的病機為溼、熱、毒、瘀。根據所能了解到的病例情況,我認為,「溼」很可能是本病的最關鍵點。
事實的確如此,2019年南方下了很多雨,北京也難得的下了好幾場雪。而人體出現各種溼氣重的表現,這一年來很多人留言來分享了切身感受。
看武漢肺炎的死亡病例,我們也會發現,公布出的既往病史有糖尿病、高血壓、腦梗、慢阻肺……而且幾乎都是老人。高齡又有慢性病或亞健康的老人,大多身體溼氣較重。
己亥年最後的兩個月,《黃帝內經》說是「時寒氣熱,流水不冰,地氣大發」。
這兩個月地震高發。連一向少地震的湖北也震了。12月26日湖北地震,我正好在距離震中很近的地方講課。那個晚上,全國有3個地方先後地震。「大災之後,常有大疫」。這是因為地質災害會引起病毒流行。當然,這只是一個規律。武漢肺炎的原因有待專家分析,做為普通人我們不要妄自揣測。
「流水不冰」:我家旁邊有個湖,年年冰凍得結實,今年靠岸的地方卻總有一片水域凍不實。
「時寒氣熱」,該冷不冷,病毒不能蟄伏,人體生熱毒,與溼結合起來,很容易有炎症感染。
為什麼前年出版的《順時生活》提前建議大家今冬喝兩個月果菊清飲來祛溼排毒,就是為了幫助身體順應己亥年氣候環境對人的影響。
現在我們進入庚子「金」年。五行中,肺屬金。所以庚子金年的養生,以養肺為首要功課。
怎樣養呢?如果痰溼重,先清肺祛溼。如果氣虛,補肺氣,如果陰虛,注意潤肺。這不是一時的事,而是庚子年一整年的養生功課。
哪些食材可以清肺祛溼?
魚腥草、羅漢果、牛蒡、茯苓、陳皮、藿香、佩蘭
哪些食材可以潤肺?
銀耳、百合、葛根
哪些食材可以補肺氣?
黃芪、甘草、蓮子
今天談了一些我個人的觀點,拋磚引玉,期盼大家留言討論、指正。
其中關於《黃帝內經》的內容,不是玄學,而是古人通過嚴謹的天文學研究和長期的觀察總結出的規律。
如果我的解讀有疏漏不足之處,請盡情批評。但請不要因此而否定《黃帝內經》、否定中醫中藥。
中醫藥文化是偉大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護佑我們的民族戰勝一次又一次的瘟疫。相信這一次,它依然能夠幫助我們共度難關。
謹祝
庚子年吉祥安康,天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