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是2004年上映的一部武俠電影,由張藝謀執導,影片的攝影畫面完全可以作為攝影教科書的內容,尤其是牡丹坊那一段,牆壁採用了綠色、紅色和金色,顯得特別誘人而富有韻味,而章子怡冷色調的藍色衣服,則與外界的富麗堂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作為商業片的通病,《十面埋伏》同樣沒有跳出劇情是硬傷的怪圈。其實上映之前劇情還是片方眼中的一大賣點,但最後卻成了槽點。故事存在紕漏,人物的行為缺乏動機,情節推進略顯僵硬,並且作為觀眾最不解的地方在於章子怡扮演的小妹竟然死了四次,這種劇情能與之一戰我只能想到《明日邊緣》。
其實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故事線的漏洞大到只能通過這種生硬的方式作為結局。但電視中劇情的漏洞,必然依靠其它元素查漏補缺。於是「飛刀門」出場了。觀影中有明顯的體驗就是飛刀,飛刀,又是飛刀,於是不難想到劇情已經空洞到了需要通過「讓刀飛一會兒」的方式才能湊夠電影的時長。
影片在視聽效果確實方面下足了功夫,演員的服裝,場景的選擇,再到電影的拍攝剪輯和音樂的選取,都稱得上是質量上乘,而某些甚至成了現在都難以匹敵的經典。章子怡的水袖舞,兼具柔美與力量,琵琶和古箏演奏的國風音樂也與水袖擊鼓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驚豔四座,美的不可方物。同時電影中每一個場景甚至都可以拿出來當電腦背景,林海,竹海,雪海,這三個場景或顏色豔麗,炫彩奪目,或以色襯勢,讓人身臨其境,這種場面自
《十面埋伏》之後,下一個還是出現在《妖貓轉》,並且後者依靠的是大量的特效,有一絲炫技的意味,但前者真的帶來一種「多感官」的美的體驗。《十年埋伏》作為最早一批起勢的《華語電影》,不論從地位還是成就,它都是一部成功的電影,雖不完美,但瑕不掩瑜。票房成功,觀眾買帳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