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經常一個人在路上,漸漸地我懂了,出去旅遊無需太多言語,無需向親朋好友闡述太多的理由。無論你的理由有多好,多麼的完美,對於不懂你的人而言,都是藉口,對於至親至愛的人來說都是滿腹的擔心。
所以,最後我懂了,若是想去旅遊,無需多言,一個字就可以概括,這個字就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走」字。
文藝點,我們可以說「要麼旅行,要麼讀書,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
哲理點我們可以說:「人生一定要有兩次衝動,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想闡述的是「說走就走,才是旅遊的最高境界」。
然而,長大了的我們,真的能做到說走就走麼?也許大學生時代的我們,可以任性妄為,可以有無數次的衝動,有無數次的說走就走的旅行。大學生時代的我們,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若是想去旅遊,我們完全可以靠著勤工儉學,利用節假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兼職賺些路費,然後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看自己想看的風景。
只是,人生終究是一場不期而遇的旅行,是一場只能向前,不能返回的單邊旅行。即使學生生涯再好,也有終點,最後,我們還是得走向社會。步入社會的我們,發現事實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除了親朋好友,又有誰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包容、寬恕你。
漸漸地,我們發現,若想在這個社會,站穩腳步,身為職場小白的我們,只能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學習,有時候為了學到某一項技術,不得不加班加點,最後我們發現,此時若是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簡直是人生最奢侈的事。
一兩年過去了,好不容易在這個社會有了一席用武之地,正準備放鬆時,我們卻發現,我們懂得也許只是這一行的皮毛,若想不被新人超越,若想更上一層樓,我們不得不利用節假日去提高自己。最後,終於得到領導的認可,不停地參加培訓、不停地參加行業交流會。
終於,我們不再是初出茅廬的打工仔,我們終於有時間去旅遊,卻發現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畢業以後,為了前程,我們各奔東西,有的人去了人人嚮往的北上廣,有的人回鄉發展,有的人為了繼續深造,不惜遠走他鄉,去國外留學,還有的人……
最後,我們發現身在五湖四海的我們,想聚一聚,真的很難,更別提當年全班提出的「一年一聚,三年之旅」。也許,當初我們是認真的,或許如今的我們依然想履行自己的諾言,實現全班的約定。但是,我們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風華正茂的恰同學了。
幾年未見,當初玩得好的閨蜜。幾乎都為人妻、為人母,甚至有的閨蜜都懷上二胎了,真的是世事難料,當初的我們,也許誰也想不到,一別再見對方都是孩子媽了。仿佛,昨日我們還是穿著校服的莘莘學子,今日我們卻已是繫著圍裙的賢妻良母。再次見面,一起旅遊世界,都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
都說越長大越孤單,果不其然,這些年我漸漸的習慣了一個人去旅遊,不是我喜歡一個人,而是現實不允許。昔日喜歡一起旅遊的好友幾乎都在圍著孩子轉,孩子太過年幼,終究不適合遠行。
我也想過和家人一起旅行,然而我的父母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永遠都捨不得給自己放個長假。早已過慣了勤儉節約的生活,約他們去玩,總是捨不得花錢,有的時候都到景區門口了,看到門票有點小貴,就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打退堂鼓。最後,拗不過他們,只能周邊兜兜轉轉。
一個人去旅遊也許孤單,也許寂寞,但是依然能收穫很多。尤其是煩惱重重無處可說時,來一場旅遊,心情也會變得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