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女孩》是由奧斯卡最佳導演湯姆·霍珀執導,影帝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主演,兩人的再次合作,在熟悉度和默契度上,堪稱一個「王炸組合」。
電影來源於一個真實的事件。
改編自世界上第一位變性人伊納爾·維基納的故事。
電影開頭講述了,一對丹麥的畫家夫婦,因為妻子在作畫時,女模特缺席,便突發奇想讓丈夫披上女裝做起女模特。
因為這次經歷卻打開了丈夫內心對女裝的嚮往,意外多出一個女性人格「莉莉」。
此後,男性和女性兩重人格在他體內激烈鬥爭,他發現了自己對女裝從未有過的情愫,逐漸產生對男性身體的疑惑甚至厭棄。
像是打開了內心塵封已久的大門,進入到一個新的世界。
至此,平日裡總是以羞怯示人的丈夫,在換上女裝之後立刻變得開朗嫵媚。
「他」的一顰一笑就像是天生的,是如此自然。
然而,命運之神不會讓你如此順利。
「丈夫」是一個身份,一旦拋開這個身份後,夫妻矛盾隨之而來。
他」與妻子的感情糾纏,仿佛再也理不清的線頭。
不過好在,妻子最後選擇支持「他」。
在妻子的鼓勵下,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手術改變自己性別的人。
直至後來,「他」因為子宮移植手術的排異反應而不幸去世。
電影劇情其實沒有多的起轉承合,但是劇中演員角色的塑造絕對堪稱完美。
小雀斑用了三年的時間來揣摩「莉莉」的形象。
在一場略帶「羞恥」的戲中,小雀斑要全神貫注地模仿著一位脫衣舞娘。
他所學到的動作,嫵媚到將莉莉的內心展露無遺。整個手指都是帶著滿滿的戲。
當獨自站在鏡子面前時,他像一個女人一樣注視自己的身體,一寸一寸划過自己的肌膚。
當無意間瞥見自己的男性器官,那一瞬間的悵然失望,難以形容。
就像是誤觸礁石的波瀾,立刻重回大海中然後無影無蹤。
「他」是如此沉迷「女性」這個身份,而小雀斑非常精準地將這些內心情感細膩地呈現了出來。
而劇中另一個丹麥女孩——妻子這個角色,她是由艾麗西亞·維坎德所飾演。
她的演技同樣精湛的令人折服,摘下次年的小金人最佳女配。
她演出了對丈夫那種令人動人的愛。
妻子放下對丈夫的執拗,將畢生的愛賦予丈夫最愛的"莉莉",義無反顧。
當丈夫在丹麥遭到眾人的排斥時,一起帶著他來到法國。
當丈夫想要做變性手術時,她不僅沒有反對,反而支持他。
當丈夫在每一次痛苦中醒來的時候,陪伴在他身邊的永遠都有妻子的身影。
劇中,兩人最後在車站話別時,丈夫最後一次他以丈夫的身份,鄭重的吻上妻子的嘴唇。
兩人都潸然淚下,因為這最後一吻,意味著丈夫從此在妻子的世界裡消失,「莉莉」將永遠代替丈夫了。
《丹麥女孩》這部電影沒有僅僅停留於變性人所面臨的生存困境,而是將整個故事上升為對於美的追求。
畫面太美,反而將整個氛圍烘託的更加悲傷。
劇中開頭的空鏡,肅穆的夜色下,荒蕪的田野,透露出幾分悲涼。
仿佛預示了丈夫下半生的孤獨和悽慘。
導演湯姆·霍伯在拍攝這部電影時,特地強調了如油畫般的色調,將一幀一幀的畫面絕美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丹麥女孩》不僅畫風色調細膩精緻,在服裝設計上也花了很多心思。
劇中的女性角色,他們的穿著打扮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的永恆經典,浮華絢麗。像是構建了一個空虛精緻的夢幻空間。
《丹麥女孩》在電影中所傳遞出來的僅僅是變性人群所經歷的冰山一角。
隨著人們對於人類性別、性向建構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細分,跨性別者和變性手術已經不再是從前那樣難以觸碰的禁忌話題。
靈魂與性別本就不是一個共生體,它們是獨立存在的。
即使性別有了錯誤的方向,內心的靈魂依舊可以自行糾正。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不再被自己心裡的另一個自我所痛苦地束縛,活出自己想要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