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沈周:《月下泛舟圖》 115×57cm
沈周(1427-1509), 字啟南,號石田,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工詩文書畫,尤長山水,「吳門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此圖畫月夜泛舟川上,筆墨蒼勁,景色平遠,近濃遠淡,款署「乙未八月」,大有秋月溶溶之意。
明 陶成:《秋趣圖》 144×90cm
陶成,活動於明成化、弘治年間,字孟學,號雲湖仙人,江蘇寶應人,工詩及篆隸,多才藝。亦善山水、花鳥,尤喜勾勒竹圖。
圖繪一白兔臥於草叢,身後湖石傲然挺立,寥寥幾筆,湖石的秀麗之姿於筆端自然流出,石後秋菊數叢,使人聯想到陶淵明「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詩意。
清 潘恭壽:《高閣秋林圖》 161.5×42.5cm
潘恭壽(1741-1794),字慎夫,號蓮巢,丹徒(今江蘇鎮江)人。能詩、善畫,為「京江派」先驅。
此圖遠處山峰險峻,山下一片秋林,紅葉蕭瑟,屋舍掩映其中,屋前流水潺潺,隱士抱甕取水,畫面透出一種歸隱山林的閒適心境。
清 楊伯潤:《橫山紅葉圖》 27×27cm
楊伯潤(1837-1911),字佩夫,號茶禪,浙江嘉興人,清代海上畫派名家之一。工詩,善書畫。書近顏真卿、米芾,尤工行草。山水規摹董其昌。圖繪遠山蒼翠,近景一高士策仗立于楓樹之下。畫面布局自然,意境幽邈,用筆乾濕互濟,設色淺絳,蒼潤秀逸,富有文人韻致。清 朱偁:《金桂文雀圖》 18×54cm
朱偁(1826-1900),早歲名琛,後更名偁,號夢廬,浙江秀水人。朱熊之弟。工花鳥,擅沒骨花卉草蟲,為海上畫派寫意花鳥的代表人物。
此圖以沒骨法繪金桂數枝,枝葉茂密,錯落叢雜,一小鳥倒掛於枝上,生動傳神。用筆簡潔,敷色淡雅,得華喦筆意,高古秀潤,別具風致。朱福元先生(1919-2009)是當代著名書畫收藏家,崑山石牌鎮人,夫人方韋(1924-2015),崑山蓬朗鎮人。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朱福元夫婦東渡扶桑,以經商為業。朱先生家學淵源,酷愛書畫,因商務關係常往來於香港和東南亞各國,見到大量散失在海外的中國古代書畫,傾全力收藏。他銖積寸累,畢生努力,收藏了自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名家書畫作品,洋洋大觀達數百件之多。崑山與古崑崙山同名,朱先生顏其齋為「崑崙堂」,以喻庋藏書畫之富、鑑賞品味之高和深懷故鄉之意。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著名書畫鑑定家啟功、徐邦達、謝稚柳、楊仁愷、趙樸初等造訪崑崙堂,觀賞朱先生藏品後,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紛紛題詩盛讚。1998年11月,朱先生夫婦毅然決定將珍藏的三百餘幅書畫精品捐贈給家鄉崑山,造福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