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總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2020-12-21 叮麻育兒

你遇到這樣的場景嗎?

孩子到了兩三歲的時候,特別喜歡塗鴉,拿著彩筆在牆上、地上、桌子上亂畫,怎麼說都沒用,當面答應的好好的,再也不亂寫亂畫了,但是轉過頭來,又繼續畫,把家裡畫得亂七八糟。

遇到這種情況,你是放任還是制止?

孩子不聽話總是在牆上「塗鴉」,這位爸爸的做法很有愛,值得借鑑

有位爸爸的分享得到了很多網友的點讚,這位爸爸家的孩子也是非常調皮,特別喜歡塗鴉,有一次在牆上畫了一個歪七扭八的房子,爸爸看到以後並沒有責罰他,而是把小房子用相框框了起來,並且用紙條在旁邊標註了畫的名字、作者,以及作畫的原材料,是不是很有愛?

孫儷也曾在微博上感嘆過等等和小花的牆上塗鴉,說家中的牆,就是孩子的畫板。鄧超則說 「牆紙可以換,可是靈感被抹殺掉就沒有了。」

一般來說,寶寶到了一歲半以後,就會開始塗鴉,比起畫紙、畫板,他們更喜歡在牆上,桌子,地上,或者是床單這些空間比較大,沒有束縛的地方塗鴉,只要是可以塗鴉的地方,都有他們的大作。塗鴉可能只是一些簡單的線條,但是色彩鮮豔,還是很好看的。只是處理起來非常麻煩,很難擦拭掉,所以很多父母都非常討厭孩子的這種行為,有些甚至會打罵訓斥,嚴格制止。

但是,塗鴉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活動,能夠促進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喜歡塗鴉的寶寶,往往具有超過同齡人的想像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將來可能在文學、藝術領域大有作為。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

專看想像力這一點,就不應該禁止孩子塗鴉的行為,為什麼這麼說呢?為人父母,最希望的就是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成才,又是補習班又是才藝班,各種知識使勁填塞,恨不得孩子一天24小時都在學習,掌握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識。為此甚至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

但是事實上,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

16歲時,愛因斯坦曾經問過自己:「如果有人追上光速,將會看到什麼現象」,以後他又設想「一個人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機中,會看到什麼現象」。他在充分發揮想像力的基礎上,經過嚴格的邏輯思維和嚴密的數學推導,創立了相對論,然後獲得了諾貝爾獎,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作為一個發明家,他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想像力。對此,愛因斯坦自己也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學家狄德羅也說過,「想像,這是一種特質。沒有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為詩人,也不能成為哲學家、有思想的人、一個有理性的生物、一個真正的人。」

可見,想像力有多重要了!

想像力正在被肆意破壞

只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父母和學校,只關注了孩子吸納的知識,而忽略了他們的想像力培養。

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曾經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調查顯示,孩子的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卻排名倒第一,造力排名倒第五。同時,美國一個權威諮詢機構調查結果表明:孩子1歲時,想像力、創造力高達96%,可這種情況在7歲上學以後發生逆轉。到10歲時,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只剩下4%。

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

愛因斯坦: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父母別再扼殺孩子的想像力了

1.孩子的角被打磨

生活中,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乖巧聽話」,老師要求回答問題必須「正確」,許多的「框框」不斷地把有稜角的孩子打磨成千篇一律的「規矩」,但是這種「規矩」的大腦根本無法迸發出天馬行空的想像。

孩子喜歡畫畫,畫紙上畫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形狀,然後開心的拿給媽媽看,媽媽你看我畫的這西瓜像不像?媽媽瞅了一眼,太難看了,一點也不像,然後拿出手機,找到西瓜的圖片,告訴孩子,你看,這才是西瓜,你畫的一點也不像,按照這個畫才對。

2.不要問,或者固定答案

孩子小時候,幾乎就是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他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小腦袋天馬行空的想個不停,問題也特別多。但是忙碌了一天的父母,面對孩子的各種疑問,總是不耐煩的訓斥,讓他們閉嘴,或者給一些固定的答案。

比如學字的時候,孩子指著冷和熱問媽媽,這是什麼字?媽媽說這是冷,這是熱;孩子又問,冷是什麼意思?熱是什麼意思?媽媽直接來了句,冷就是冷,熱就是熱,什麼什麼意思?你怎麼那麼多事兒?學不學了,不學就睡覺!

然後孩子就嚇得呆住了,久而久之,再也不敢問題,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

在遇到問題時,如果媽媽給孩子準備一些參照物,一杯溫熱的水和一杯冰涼的水,讓孩子摸一摸喝一喝,說出自己的感受,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3.填鴨式的教學

叮麻的學生時代,接受的就是填鴨式教學,不管是數理化,還是語數英,老師都是照本宣科,特別無聊。不僅如此,作業布置的還特別多,每天除了看書就是寫作業,別說玩耍了,就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用,上課稍微走神就會挨罵,男生則會挨揍,哪有自由思索的膽量和時間呢?

雖然現在的教學是素質教育,注重孩子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實際上很多學校還是以成績為準,家長們為了孩子有個好成績,又是補習班又是學習班,不允許孩子有絲毫懈怠,結果成績雖然有所進步,但是想像力卻被嚴重損害。

四個方法,提高孩子的想像力

既然如此,那麼怎麼才能保持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呢?除了把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的思想和發展,給孩子詢問和思考的空間以外,還可以試試這幾個方法:

1.孩子動起來

很多家庭,對孩子特別嬌慣,別說洗衣服做飯收拾衛生,就連書包和玩具的整理,都不讓孩子碰一下,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但是研究表明,勤於動手的孩子更富創造性和想像力。因為手腳的每一條神經都與我們的大腦連結、受大腦的支配,而手腳的不同動作又可以促進大腦的發育,所以說適量的活動是必須的。

父母應該從小就給孩子養成勞動的好習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雖然不至於下地務農,但是收拾玩具,穿衣服整理被褥,背書包,自己走路,自己吃飯等等,都是可以做的。孩子需要的不止是學習,還需要生活自理,有基本的生活常識,否則再多的知識又有什麼 用?

2.盡情的塗鴉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塗鴉,在他們一歲半以後,尤其喜歡在牆上、地上等,一些不受限制的場所塗鴉,雖然只是一些亂七八糟的線條,但是如果仔傾聽的話,孩子會告訴你畫的是什麼,甚至還會描述一個場景,講述一個故事。

叮咚兩歲的時候,也特別喜歡塗鴉,在牆上畫一些奇怪的線條,然後指著線條告訴我說,媽媽這個是大樹,你看這個大樹已經發芽了,是不是更漂亮了?發芽的樹?不就是一些亂七八糟的綠色線條麼?哪來的樹?雖然如此,我還是會非常驚喜的樣子,然後問他:這個樹是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那棵柳樹呀?真的太漂亮了……現在叮咚已經4歲了,知道牆壁塗鴉處理很麻煩,已經很久沒在牆壁上塗鴉了,不過又盯上了自己的汽車沙發,畫了很多粗黑的線條,然後告訴我說,媽媽,我給汽車刷了新的油漆,是不是更帥氣了?

遇到塗鴉,很多父母都很頭疼,擔心牆壁塗鴉不好處理,其實方法並不困難,可以給孩子選擇可以擦拭的彩筆,然後隨便塗鴉,塗鴉過後跟孩子一起擦拭處理;或者給孩子一片專門的塗鴉牆面,貼上白色的牆紙或者染上黑色的染料,等到以後不喜歡了可以換掉,也可以一直保存留念。

3.有趣的遊戲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小孩子是好遊戲的,是以遊戲為第二生命的。」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玩遊戲,都需要遊戲。遊戲不僅可以拓展孩子的想像力,還可以鍛鍊孩子的情商,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比如過家家。孩子扮演喜歡的角色,跟爸爸媽媽一起過家家,把自己想像中的樣子落到現實裡。也可以做一些思考的遊戲,比如搭建積木,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想像搭建積木,雖然看起來有些滑稽,搭建的樓房也不標準,但是這都意味著寶寶的想像力非常豐富。

既有趣又能拓展想像力的遊戲非常多,父母閒暇時間陪孩子玩一玩,樂一樂,還能促進親子的親密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4.大量的閱讀

閱讀是由連續的、富有形象性和邏輯性意義的組合,可以促使大腦主動去進行富有想像力的創造性思維,可以說,閱讀是培養想像力的土壤。

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應該陪孩子一起閱讀,雖然還不認字,內容也不太明白,但是這些閱讀可以讓他們的大腦進行天馬行空的想像,還可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大一些,就可以順利的進入自主閱讀了,以後的學習也會更順利。

還記得那位童話大王鄭淵潔嗎?鄭淵潔小學二年級開始看童話,閱讀童話書和接受課本教育同步進行,不僅讓他獲得了很多的知識,同時也激發了想像力。因此,在後來他才能創造一人33年寫一本雜誌的奇蹟,筆下的皮皮魯、魯西西影響了幾代孩子。

孩子小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看一些童話、神話、科學幻想類型的書籍;稍微大一些,再看一些科學發明類的書籍,讓孩子閱讀與想像相結合,在閱讀中拓展想像力。

比如這套科幻冒險的繪本——《奇先生妙小姐:神秘博士科幻冒險故事》,就非常適合3-6歲孩子閱讀。

這套繪本一共14冊,每冊都是手掌大小,重量很小,攜帶方便,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裡面的內容卻是非常精彩的。有綁架好友的豹人、有爭奪地盤的蜥蜴人、還有改變時間的女博士……

幽默的語言,簡潔的插畫,再加上天馬行空的構思,和科幻的冒險,每一個元素都在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孩子的興趣,拓展他們的想像力。

叮麻寄語:

孩子的世界,充滿著無盡的可能性。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發展,尊重孩子的思想,然後給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間,讓孩子變得勇敢,堅強,有自己的興趣,有自理的能力,也有豐富的想像力。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孩子總在牆上「塗鴉」?巧用「阿倫森效應」引導,理智應對塗鴉期
    如果說孩子喜歡塗鴉父母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孩子喜歡在牆壁上塗鴉呢?其實孩子的想法非常簡單,牆上塗鴉能讓他們有更多的發揮空間,雖然紙上也能作畫,但是紙張的篇幅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孩子在作畫時還要騰出一隻手壓紙張。
  • 「畫師爸爸」走紅,把兒子塗鴉改成動漫人物,網友:別人家的爸爸
    每當看到孩子隨筆塗畫的時候,家長想的是"這孩子畫的是啥",但是總是沒有多去留意,慢慢地孩子也沒了畫畫的興趣。而在日本東京卻有一位不一樣的"畫師爸爸",他家兒子也喜歡隨手塗畫,但他卻不是不理睬,而是對孩子的塗鴉進行"升級",變成了形象動畫大作。
  • 「畫師爸爸」走紅,將兒子塗鴉改成動漫人物,網友:別人家的爸爸
    每當看到孩子隨筆塗畫的時候,家長想的是"這孩子畫的是啥",但是總是沒有多去留意,慢慢地孩子也沒了畫畫的興趣。而在日本東京卻有一位不一樣的"畫師爸爸",他家兒子也喜歡隨手塗畫,但他卻不是不理睬,而是對孩子的塗鴉進行"升級",變成了形象動畫大作。
  • 文墨軒練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我們調查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以下一些原因是家長的如:家長過去嬌慣孩子,孩子養成說一不二的壞習慣,現在不聽話了。家長粗暴,經常打孩子,孩子反感他們。家長曾傷害過孩子的自尊心。家長沒有起到模範作用,孩子對家長不服氣。孩子經常挨訓,已經和家長形成對抗心理。家長冤枉孩子,孩子很委屈,所以不聽話。家長對孩子說話時態度不好,語言不文明,不尊重孩子。
  • 【塗鴉】牆上的藝術
    The impossibility of knowing exactly when and why messages appear, or even what they are supposed to mean, can turn even the most banal remarks into puzzles.公共場所塗鴉從不具有激進性——或者,至少不是在好的方面。
  • 這位爸爸的做法值得借鑑!
    其實,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家庭有類似小陶這樣的意外之事發生,而有一些家庭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孩子意外到來,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夫妻會比較糾結和焦慮,在要與不要中進行抉擇。看了下面這對夫妻的選擇後,也許會對很多人有啟發。
  • 孩子總亂塗亂畫,家長別輕易打罵阻止,孩子是到了「塗鴉敏感期」
    在孩子隨意畫了幾筆之後,親戚趕緊抓住小孩子的手,並對他說道:"你別在牆上亂畫呀,你要畫的話,就直接畫在本子上就好了。"說著,親戚把孩子重新抱到椅子上。然而,還沒等孩子屁股坐穩,孩子又站起來。不過這次不是畫在牆上,而是直接把顏料灑在地板上面。看到這樣的景象,親戚又崩潰了。
  • 孩子問「為什麼我不能玩pad」,這位爸爸的做法霸氣極了!
    孩子問「為什麼我不能玩pad」,這位爸爸的做法霸氣極了!「一開始就是覺得很方便、很實用」,鄰居說:「但是因為我們大人監督得不好,她一玩就玩很久,用眼姿勢也不對。就導致最近看她總是揉眼睛,說眼睛不舒服。就帶她去看醫生,醫生說我們家孩子用眼疲勞,再不適當控制就可能會導致近視等眼睛問題……」為了保護眼睛,夫妻倆囑咐孩子看一會pad就要關掉休息,但一個四歲的孩子哪有這種自制力,於是夫妻倆就著急了,索性沒收不讓孩子碰平板電腦了。
  • 逗伴匠磁力塗鴉牆膜,再也不怕孩子在牆上畫畫了!
    其實孩子從1歲多會抓筆開始,孩子們就進入了「塗鴉期」,差不多要持續到七八歲,大人眼裡的亂塗亂畫,其實都是孩子成長發育的表現,也是他們內心世界的表達。而且,塗鴉也是最能刺激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方式!可是,一不小心,家裡的牆壁就被孩子們畫上了「標記」,阻止吧,怕扼殺孩子天性,不阻攔吧,只能讓大白牆遭殃了。
  • 這位爸爸的應對方式,值得你深思
    他們並不想去過多的幹預,選擇尊重孩子的私生活。不過如果說完全對孩子不管的話,肯定是不行的。畢竟孩子這個年齡太小,做事易衝動,思想不成熟,一定需要家長來正確引導的。否則,很有可能就會導致孩子劍走偏鋒,導致不良的後果出現。本期話題:15歲女兒:我今天去男朋友家睡!這位爸爸的應對方式,值得你深思!
  • 楊雲曬父女日常,楊威暖心陪伴帶女兒塗鴉,畫面溫馨有愛
    而對於孩子的塗鴉很多父母都會立刻制止,然而對於孩子來說塗鴉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樂趣,同時塗鴉也可以讓孩子的想像力得到很好的發揮,塗鴉也是孩子內心世界展現的一種方式,甚至更是孩子某種天賦體現,因此明智的父母都不會制止孩子塗鴉,還會給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能任性地塗鴉。
  • 孩子不想上學,家長應該怎麼做?高情商父母的做法值得借鑑
    01孩子不想上學,高情商父母的做法值得借鑑1)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所以每當父母聽到孩子說不想上學的時候,第一反應肯定會有怒氣,有的父母甚至二話不說便開始責備孩子「不懂事」。其實高情商的父母應該意識到,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也許並不是一時興起,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耐心詢問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知道了原因之後,父母才能「對症下藥」,更精準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 寶寶「塗鴉敏感期」,爸爸被畫成全網最靚「蜘蛛俠」,網友笑噴
    相信家有「神獸」的家庭,總有一段時間會發現孩子對畫筆特別感興趣,拿著畫筆就在家中的各個角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家裡的白牆、地板、桌面,甚至是衣服襪子都可能成為孩子揮灑畫筆的藝術空間,只要是神獸寶寶可以夠得到的地方,無處不成為畫板。
  • 寶媽「縱容」兒子在牆上塗鴉,結果超驚豔!網友:別人家的媽媽
    「別人家的孩子」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不少網友從小開始,父母的口中都有這麼一個「別人家的小孩」樣樣都比自己強,小時候沒少因為這個不服。前幾天,一位熱心網友上傳了一個視頻,不少網友們看了紛紛表示要轉發給自己的父母看看「別人家的媽媽」。
  • 如何拯救孩子的「塗鴉牆」?
    「兒子太淘氣了,總喜歡在牆上亂畫,牆壁被塗得亂七八糟。」「孩子喜歡把自己的貼紙貼在牆上,撕下來後牆面容易掉皮。」……近日,記者採訪發現,不少淘氣的孩子喜歡在牆面亂塗亂畫,讓家長傷透了腦筋。市民李女士深有感觸,孩子太調皮,稍不注意就在牆面上亂畫。「孩子才兩歲,不懂事,再說都不管用。」
  • 孩子不聽話?恭喜你,這是好事
    所以,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我們無需大驚小怪,更不要憂心忡忡。因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孩子不聽話?恭喜你,這是好事。只要父母引導得當,最後會趨於平衡,孩子好商量會聽話,但也不至於麻木無主見。但父母如果方法不對,往往會導致惡性循環:你越管,孩子越不聽,最後劍拔弩張,天天吼罵,親子關係緊張。
  • 孩子叛逆不聽話怎麼辦?這些父母的做法太絕了
    孩子到了特定的年齡之後,就會開始叛逆,不聽話,這是每個孩子必經的階段。當父母也需要有創造力。也許你正為孩子的叛逆期而頭痛,但這些父母想出了一些絕妙的辦法,可以讓孩子主動去做家務,不再和兄弟姐妹吵架,按時回家等等。
  • 這位爸爸把女兒的每幅畫做成便當!畫風詭異,卻讓無數人羨慕!
    一般我們印象中的便當是長這個樣子的☟而這位爸爸做的便當是長這樣子☟畫風看起來有點奇怪,但讓人想不到的是,爸爸之所以會做的醜萌便當是按照女兒的塗鴉做的。爸爸做便當的時候,就連那個2的造型都擺出來了,這也太有愛了!
  • 為啥小嬰兒總愛「打臉」?並非不聽話,背後隱藏的愛鮮為人知
    不過,當小傢伙們突然變得不聽話、揮手亂打人,媽媽們可能會面臨崩潰。為啥可愛的小傢伙,突然變成了小惡魔?為什麼每次看到媽媽的臉,小寶貝們上來就是一巴掌?並非寶寶不聽話了,背後隱藏的愛鮮為人知。為啥小嬰兒總愛「打臉」?並非不聽話朋友頤蓮的寶寶4個月大,自從小傢伙手腳伶俐以後,頤蓮就頻頻受傷,不是被寶寶打了鼻子,就是被寶寶撓了臉頰,因為這事,頤蓮心裡沒少上火。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在教養孩子這一條路上,父母遇到過不少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其中最為讓父母頭痛的就是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小編甚至聽到有父母調侃: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打一頓就好!小編聽到以後只覺得哭笑不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是一個比一個精明,跟爸爸媽媽鬥智鬥勇,有時候真是故意跟爸爸媽媽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