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愛幼是中華美德,看見需要幫助的人主動幫忙也是人類天性。然而這並不是道德綁架的藉口,當弱勢群體以自己的弱勢為由去強求他人,那麼就已經不需要得到他人的同情了。如今公交車讓座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心病,在自己不舒服的時候,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到底讓不讓座?
朋友家的孩子被教育得非常懂禮貌,是個惹人喜愛的好孩子。據朋友說,孩子從懂事開始,就十分懂得謙讓,從來不為了一己私慾和他人爭搶什麼,在公交車上也始終是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主動讓出座位,有些被讓座的老人不願意,想讓孩子繼續坐著,孩子總說自己年齡還小,站一會兒沒什麼大不了的。
然而這樣的孩子也有需要幫助的時候,孩子那幾天病得不輕,住院觀察幾天後病情好轉,這才能出院和媽媽一起回家,公交車上剛好有個空位,媽媽心疼孩子身體不適,就扶著孩子去坐那個座位。這時候有位後上車的孕婦站在孩子身邊,見孩子沒有讓座的意思便開始破口大罵:「不給孕婦讓座,你們老師就是這麼教你們的嗎?真沒素質。」孩子精神萎靡,被罵得面紅耳赤,正要起身卻被媽媽一把按回,理智回懟道:「我兒子今天剛出院,正是不舒服的時候,老弱病殘孕都應禮讓,你強迫一個病人禮讓你是什麼道理?讓座是自願的,你道德綁架別人不覺得羞愧嗎?」孕婦頓時啞口無言。
而這位媽媽不僅維護了孩子不受道德綁架,更是給孩子的人生上了一課。
關於道德問題,該如何教育孩子?
一、 尊重他人
尊重是一種做人的原則。只有尊重他人,他人才會尊重你。即使有著如上面案例一樣不值得尊重的人存在,但尊重他人對於孩子的成長仍舊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要從態度上尊重他人,而不是浮於表面,浮於表面的尊重無法長久,十分不利於孩子未來的成長交際。而父母也要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只有孩子最親近的人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孩子才會學得尊重他人,而在孩子表現出對他人的尊重時,父母應不吝於自己的誇獎與讚賞。
只有這樣,在孩子面對道德問題時,才不會成為被人們所不齒的那一方,對孩子的人格成長以及人際交往都能起到正面作用。
二、 量力而行
面對道德問題,絕不能夠一味地妥協,道德綁架就是因為有人會妥協才存在的。家長需要教育孩子懂得量力而行,當自己有餘力的時候去幫助別人才是能夠長期堅持且不會傷害自己的做法。比如以上案例中的孩子,當自己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大可不必為他人讓座,在被他人強迫的時候闡明自己不讓座的原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