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暇之餘,打開手機知乎,看了一些關於如何寫好作文的回答,表示深有感觸。教學過程中,學生面臨的作文問題也大致是審題、立意、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要解決之,就要從我們平時學習過程中不斷打磨,從一到多,再從多到一。
我這裡先解釋一下什麼是「一」和「多」。「一」就是共性,就是所有好的文章共同的好在什麼地方;「多」就是豐富多彩,就是千變萬化,就是形形色色,同樣的好作文,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特色,這就是「多」。
考場作文首先要解決的是什麼呢?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審題、立意、構思,把你最想表達的,或者說最能夠表達的,以一種最為清晰,最為明白,最為好看的方式呈現出來。考場作文不同於其他寫作,它更需要我們去把握和遵循一些考場作文的規則和規律。
我們有些同學覺得考場作文「套路」太多,沒有深度,但是你要在考場上寫有深度,也可以,首先還是要讓老師能一眼看懂。
我的意思是什麼呢?考試閱卷老師也是草草而過,哪有空猜測你什麼石破天驚的深刻的內涵什麼的。能直接告訴老師「我要寫的是什麼,而且我寫的非常文採飛揚,一看就給人一種炫酷華麗的感覺哦!」僅此而已。
第一、審題
審題如何審?以下篇幅我都會從問題和解決辦法各條列舉,方便大家閱讀和把握。
我班上審題的問題主要是哪些呢?有學生從來不審題,或者說他認為的審題就是看一眼就行了,然後就搜腸刮肚地想怎麼寫,該用什麼材料,如何來寫。有些學生也審題,但是審的更像是「冤枉題」,也就是說審了一大通,還是沒有抓住關鍵,時間都白費了。
審題誤區:
1. 脫離材料 隨意而為
2. 朦朧感知 似是而非
3. 抓一鱗而棄全魚
4. 抓現象而棄本質
解決辦法:
1.我們審題要注意把整個題目都要審完、審清,關鍵是要把握到出題者的整體意思。有的是材料作文,也就是先給出一段材料,接著給出一個關鍵詞,讓同學們圍繞此來進行寫作。那麼我們審題的時候,就要在限定的材料裡去推導和感知關鍵詞意義,不能脫離材料,隨意而為。
2.對題目意思的感知不能朦朧,不能模稜兩可,更不能似是而非。比如,2018年上海卷——作文主題:談「被需要」的心態。很多同學拿到這個題目寫的時候,對其理解就比較飄忽,沒有抓住重點,寫起來就容易「散」。整篇作文就得分不高。
3.根據材料和題目來寫,就要審思題眼,找到中心所在,並且要整體上去把握,然後學會去選取其中的某一個點來入手。我們班上部分同學剛開始也不會審題,覺得審題太難。我給他們說的是,出題老師根本沒有難為你們的意思,只是給你一個方向,他們出題也是希望你們更好寫,而不是寫一堆玄妙難懂的文字讓你不知所云。
4.審題要抓好兩方面,有閱讀材料的就要把材料讀透,把材料和最後題目給出的主題詞聯繫起來,不能忽略材料。舉個例子:
例如:《古蘭經》上有一個經典故事:有一位大師,幾十年來練就一身「移山大法」。一天,他當眾表演移山。他的移山之術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這個故事讓人回味無窮:現實世界中有太多的事情就像「大山」一樣,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或至少是暫時無法改變的。大師的「移山之術」啟示我們:如果事情無法改變,我們就改變自己。請以「改變」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 800 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大家看看這個話題「改變」自己能不能把題審好?
第二、立意
審好題後就要開始立意了。班上一個平時學習很刻苦的同學在期中考試過後前來找我,他表示自己作文得分是28分(滿分50),問自己作文得分低的問題出在哪?我拿過卷子一看,還是沒有中心立意,文字雖然流暢,不過都沒有一個清晰的中心意思,因此,該篇作文被閱卷老師打入三類作文。
那麼我們該怎麼立意呢?通過跟他交流這道作文題,我發現他審題沒有問題,出題老師的意向他很明確,但是卻在立定寫作中心意思上出現問題。立意上出了偏差,整個作文就脫離原題意思,寫偏了,考卷作文自然就納入低分檔了。
立意問題:
1.立意偏差
這是最為常見的現象。立意很大程度上來說是和審題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最為常見的就是審題沒有仔細審,直接造成立意偏差。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看到材料中有一個詞語,就不顧其餘,拿著這個詞,朝著這個意思去寫,然而出題人的重點恰恰是另外某一方面。這樣一來,作文首先立意就偏了,後期即使寫得再好,也是拿不到高分。
2.站在道德制高點蔑視一切
這種問題也是比較常見的。也就是對我們的題目沒有正確看待,也能審對題,但是出發點不對,態度不對,站在一個「高視角」來批判,來頤指氣使。這樣一來,考場作文出現的情況就是見什麼都不對,自己唯我獨尊,洋洋灑灑一大通指指點點後,覺得自己天下第一。這種作文也是嚴重的立意問題,也是歸為低分檔作文的。
3. 立意不明
常見的考場作文問題之一。也就是在寫作過程中,總是不痛不癢地挨著點邊寫,可能考生想表達某個東西,但是由於與題目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就順帶地挨著點題目要求寫,覺得這樣也能夠扣題了。這其實還是敷衍塞責, 湊合充字數,勉強作文章,得分當然不可能高了。
解決辦法:
層層提問,深入挖掘
我們可以圍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這三個問題來深入挖掘。
比如以「梯子」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我們就可以想「梯子」是什麼?梯子本來的意思是供人攀爬的工具,但是如果只是圍繞此來寫,是不是就無話可說了呢?那麼我們該不該深一層下去想,梯子還可以是什麼?它的抽象意義是什麼?需要考生做的就是自己給「梯子」一個定義。
比如它可以是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事情,也可以是自己生活學習上經歷的一些事情,也就是要把「梯子」這個助人向上的抽象意義表現出來,你會怎麼寫呢?
是什麼追問以後,我們就要問自己人為什麼需要「梯子」?人如果沒有梯子會怎麼樣?如果在第一步你把梯子定義為引人向上的一股力量,那麼你就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就需要你通過你作文的敘述把這個問題說明白,是你經歷了哪些事情讓你明白了梯子的作用,所以你覺得你需要這樣的梯子。
最後我們還要對有了梯子的意義和怎樣更好利用梯子加以闡述,這便是對怎麼樣的論述。
審題「三步曲」(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展示——以「梯子」為話題寫作
是什麼?
梯子是助我向上攀登的肩膀——爸爸的肩膀
梯子是媽媽的臂彎——讓我感到溫暖堅實
梯子是朋友鼓勵的話語——讓我自信昂揚
為什麼?
爸爸教會我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敢於攀登,爸爸就是我生命的「人梯」,我要傳承爸爸的精神——父輩的辛苦是為了後代更美好的明天
媽媽無怨無悔,為了整個家辛苦操勞,讓我體會到家的溫暖——媽媽的陪伴,就是溫暖的港灣,家就是媽媽,媽媽就是家——無論自己在外多遠,遇到什麼困難,媽媽就是最堅實的後盾,默默支持著我——媽媽就是那一直備在我身邊的梯子,推動我不懈前進
每當自己膽怯,每當自己拿不定主意,每當懷疑起自己——朋友的話語讓我備受鼓舞,讓我自信昂揚,迎接挑戰——朋友是梯子,支撐我一路向前
怎麼樣?
我們要善待我們人生中的「梯子」,既要時時想到我們的梯子,又要求助於梯子,和我們的梯子好好相處,把梯子當成人生伴侶,生命中便能安詳無畏,困難無懼,越來越好。
第三、結構
一般的結構是總分總,這一般為議論文,但是我們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起承轉合。好的結構能夠讓作文清晰瞭然,結構就相當於一個人的骨架,可以支撐我們的內容。
在組織結構的過程中,我們也就要注意劃分段落層次。一個段落不能太長。多分幾段出來,當然也不能段落太多,剛寫一點就分一段,那也不行。方法就是要適度。該分的時候就要分。
我們的文章段落是隨著表達的意思進行分層,結構層次清晰,能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為宜。
結構問題:
首尾「重災區」
開頭和結尾是我們同學寫作的兩個「重災區」,最近這次期中測試,從同學們的考卷評講中,我總結到的一個深有感觸的一點就是,大部分同學開頭和結尾沒有寫好,有的是開頭沒開好,但是結尾還行,有的是開頭開好了,結尾卻不好,還有的是開頭和結尾都不好。
這些同學都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上出現了問題,不能不引起重視。為什麼同學會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出現問題呢?
原因主要是沒有對自己要表達的內容進行很好地構思,也就是在結構這塊做得不夠。我們寫一篇作文就要有大概的思路,我先是說什麼問題,接著會再講什麼,最後再說什麼,都要有一個清晰的安排,自己要明確知曉。
之所以會出現開頭和結尾的各方面問題,是因為這些同學對文章的連貫性,對文章的整體表達缺乏連鎖的思路。也就是出現了寫到哪是哪,沒有通盤考慮。
解決辦法:
結構方面要在動筆之前去細細醞釀,先要在心裡或者草稿紙上想清楚,自己該怎麼安排文章的結構:第一段寫什麼,中間段寫什麼,最後段又寫什麼,要層次井然;而且最重要的是首尾要有一定的呼應,這也不一定是要固定地首尾呼應;也可以是點題升華,或者是餘音未盡,給人深思,關鍵都是要圍繞中心寫作。
第四、語言
這篇文章開篇也講到了,我們考場寫作注意文辭優美。特別是要用到一些酷炫的句子表達,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各種修辭,諸如比喻、排比等要根據作文內容要求具體運用,也不能把自己給限定死了,一定要用什麼。
語言問題:
1.語言單一
其實寫作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表達的需求而善用語言,也就是根據實際的需要來選擇我們寫作的方式,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自然也會根據不同場合、運用而變化。
但是當下學生最突出的問題便是語言過於單一,寫議論文是一個語言特色,寫記敘文也是一個語言特色,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比較沒有吸引力。我們要學著不同的語言風格來表達不同需要。
2.句式太長
很多學生喜歡寫長句子,長句子容易出現病句不說,閱卷老師看起來也比較費力。雖然作文不是不可以寫長句子,但是我們老師在具體閱卷過程中,沒有那麼多時間來斟酌,很多長句子內容並不清晰,無法很好展示出來,容易看不懂,那麼何不寫短句子呢?
解決方法:
1.模仿
好的文章都是從學習別人開始,借鑑別人開始的。我們要善於運用好的文章,特別是要模仿一些好的寫作手法,一些語言其實也可以直接引用進來。先就是要多去借鑑,多去學習,好的語言都有哪些特性,可以作一個歸納,總結,具體在學習過程中加以豐富,並且在考試作文當中加以運用,作文語言就能逐漸出彩起來。
2.巧用修辭
我們寫作過程中,多注意一些人物的描寫,從心理、神態、動作、語言各方面拿捏好,特別是要注意運用我們一些常用的修辭手法,當然在具體運用的時候要注意出新意。
這涉及到選材這一塊,我們選材的時候要注意語言上的篩選,通過新穎素材增加文採。
這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生活氣息】一江牽兩岸,一山隔萬嶺。同樣是讓百味遜色的蟹子,在南方顯的婉約雅致,在北方卻綻放得豪邁鏗鏘。是口味的挑剔,更是飲食文化的必然。百味發於味蕾,醉於五內,融匯在心中的卻是對這片廣袤河山的芳心暗許。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希望能對孩子的作文有一定幫助。孩子的作文問題需要引起我們重視,同時科學分析,一一找到對策,這是最好的辦法。對於作文,孩子有什麼問題呢?歡迎留言。
我是滕老師,專注於孩子提分教育學習,任何孩子學習上的問題都可以私信發送「滕老師」向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