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電影市場的價值藍海,藏在現實題材的「小人物」裡

2021-01-08 鏡像娛樂

鏡像娛樂原創

文丨龐李潔

編輯丨李芊雪

網絡電影,有片價值藍海如今越發明亮。

近日,聚焦「小人物」成長的網絡電影《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下稱《我叫劉海柱》)在愛奇藝上線後,熱度持續走高。貓眼數據顯示,該片上線後連續9天位列網絡電影全網熱度榜TOP3。截至目前,《我叫劉海柱》累計分帳票房已經達到1214.4萬,成為今年又一部分帳破千萬的網絡電影。

值得注意的是,《我叫劉海柱》以船廠工人劉海柱的視角切入上世紀80年代的東北,並非當下網絡電影市場的熱門題材,能夠在短期內迅速躋身「千萬」陣營,與影片質感和「小人物」的故事內核不無關係。

愛奇藝電影中心項目合作部總監張依詩在採訪中談到:「以前大家會認為這種現實題材、沒有什麼高刺激元素的片子很難成爆款。但從視頻平臺整體電影的用戶反饋來看,他們對普通人生活的故事,接地氣的喜劇是有很高的需求,並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例如,此前在愛奇藝上線的《我來自北京之過年好》《臥魚》《老大不小》等影片,同樣以刻畫現實的鏡頭,勾勒出鮮活的「小人物」群像,上線後也都取得了超出預期的票房。

由此可見,在怪獸、打鬥充滿網絡電影主題之際,消費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內容訴求,講好小而美的「小人物」故事,某種程度上更適合網絡電影這個載體。於是,愛奇藝這樣的平臺在市場導向下主動調節,已然為創作端及差異化內容創造了更豐沃的生存土壤。在怪獸之餘,更大程度上去挖掘「小人物」現實主義的好故事。

「小人物」大爆發

「黃膠鞋、七分褲,職業法師劉海柱。」這是劉海柱深入人心的螢屏形象。

時隔八年,許君聰飾演的劉海柱在網絡電影中再度歸來,曾經的孤膽英雄更多了幾分柔情底色。片中,劉海柱遇到心愛的姑娘熱忱又膽怯,面對越來越打不動自己的父親,默默守護卻沉默寡言,而當自己的家人朋友受到「惡勢力」威脅時,他孤身一人直面相抗,又顯現出些許俠義豪情。影片對劉海柱不同側面的描摹匯成「小人物」弧光,給了《我叫劉海柱》直擊人心的力量。

尤其是在當下,張依詩分析道:「今年情況比較特殊,大家經歷了一段比較特殊的困境,可能會更關注自己身邊的生活、身邊的人。所以在這段時期內,現實題材內容也會比以前更受關注。」

事實確是如此,前不久上線的《樹上有個好地方》,主角「超過」是輿論刻板印象中的「差等生」,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直到支教老師的出現,看到了「超過」身上鮮少有人發現的閃光點。鄉村教育的難點、教育理念的衝突透過一個孩童的成長折射出來。

不止是網絡電影,愛奇藝「超級影院」中以PVOD模式發行的影片,包括《春潮》《婚姻故事》等,前者以一種三代人共處的中國式親情,展現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後者則透過一段相處將近10年的婚姻,透視被婚姻逐漸消磨的自我。

從網絡電影到「超級影院」影片,聚焦「小人物」的現實題材作品越來越密集,在網絡市場所聚合的觀影人群也不斷擴容。據張依詩透露,除了《我叫劉海柱》《老大不小》,今年播出的《臥魚》《雙魚隕石》等聚焦「小人物」的網絡電影的票房表現,都超出了預期。具體而言,《我叫劉海柱》的票房上限有望衝破1500萬,而《老大不小》則以80萬的小成本撬動了近420萬的票房,投入產出比將近525%。

從這個角度來看,愛奇藝布局的現實題材影片市場價值持續釋放,不僅是網絡電影市場,包括版權電影、原創電影,在平臺勢能助推下,「小人物」現實主義題材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這背後也反映出平臺有能力深入挖掘潛在用戶市場,以及對現實主義題材和更多元化題材的造片能力。

更重要地,就當下整個泛娛樂市場的發展環境而言,現實題材在院線電影、劇集與網絡電影強關聯的市場之上,都已呈現出爆發的勢頭。這意味著,關照社會現實的內容存在巨大的待挖掘空間,而「小人物」的切入視角,則以更真實、更易共情的方式達成與觀眾的情感連接,進一步拓寬了現實題材與電影市場群體的連接點。而愛奇藝依託自身的運營邏輯和商業模式,持續助推「小人物」現實題材和更多元化題材作品發酵,無疑催化了這一進程。

造「小人物」爆款的能力

目前來看,小人物」現實題材網絡電影能夠持續發酵,與平臺所構建的項目運營體系也不無關係。以愛奇藝為例,該體系通過平臺的項目評估、聯合營銷、分帳模式等覆蓋到網絡電影前期策劃、中期創作、後期運營。

在建立合作之前,愛奇藝會從類型題材、故事完成度、表演契合度及視聽影像幾個維度對該項目進行評估。這種評估模式對影片潛在市場價值的預判,並不僅僅著眼於當下熱門題材的指向,而是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個關注點的綜合評估,給更多好故事以機會。

正如當下「小人物」現實題材作品不斷擴大聲量,包括關注北京胡同「蝸居」土著的《老大不小》、勾畫大學校園青春與成長的《臥魚》等,儘管都不是當下市場的熱門題材,但在故事性和價值觀輸出等方面的表達,值得被更多人看見。正因如此,愛奇藝的內容評估實際上從一開始就給內容多元化打下基礎,「小人物」現實主義作品的爆發,只是當下突出的一種表現。

作為創作市場與消費市場之間的連接者,隨著影片進入創作周期,愛奇藝將依據用戶喜好和數據觀測,對劇本內容、影片剪輯等方面給予意見,幫助創作端更有針對性地把控內容方向和影片節奏,並與後期營銷推廣建立高配合度的運營打法,以在高度的市場導向和用戶反饋機制下,提升爆款內容的孵化概率。

影片上線後,從片方營銷策略到投放相關物料、資源,再到藝人玩法設置,包括具體的營銷動作、第二天的數據反饋、站內外的輿情監測、導流的數據等,愛奇藝都將直接反饋給片方,以作及時調整,放大片方營銷的轉化空間。

不過,在的營銷體系基礎之上,針對影片內容自身的特性,最終的營銷策略呈現出差異化的態勢。此前,《臥魚》在上線期間,愛奇藝透過數據,將影片受眾定位在年輕男性群體,實現精準連接。而在影片上線後,主演王櫟鑫四平臺接力直播,累計觀看量近50萬,激活粉絲傳播積極性。最終,這部小成本網絡電影的分帳票房突破800萬。

更早一些的《陳翔六點半之重樓別》,則採用線上線下聯動的模式,以趣味短視頻+線下觀影團、影院貼片廣告等擴展輻射範圍,將影片票房突破2200萬分帳票房;而觸動國民集體記憶的《大地震》,平臺在營銷導向上更側重情感話題發酵,並通過持續的物料釋出,觸發影片長尾效應,影片最終突破1600萬分帳票房。

顯然,數據指引下的項目孵化和精準營銷,已經成為做大票房空間的重要抓手。張依詩總結道:「以前片方會覺得做營銷和不做營銷的差距不大,但現在大家都默認營銷的重要性,畢竟動輒就是幾百萬的票房差別。」於是,當前網絡電影的營銷投入逐漸開始取決於票房預期,而非投入的製作成本。

基於這樣的變化,愛奇藝電影中心營銷公關部總監孫雪觀察到:「這一年,網絡電影已經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營銷體系。現在,網絡電影的片方對一個影片上線前、上線後的精細化排布等,已是今非昔比。」

整體來看,從項目評估到聯合營銷,愛奇藝在造片能力上已然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如今,「小人物」現實題材作品集中爆發,亦在執行層面驗證了該方法論的可行性。更關鍵的是,在網絡觀影群體中,愛奇藝坐擁當下最大的付費會員生態,且在網絡電影市場的布局時間最長,在行業洞察、內容架構,以及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等方面相對更為成熟。因此,隨著愛奇藝已成體系的造片方法論被複製到更多元化的內容運營中,平臺對創作市場也將顯現出更強的吸引力,雙方合力之下,網絡電影市場將在持續的創新中被越做越大。

商業模式反哺上遊市場

當然,這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過程,它的底層支撐是網絡電影的商業模式。

2014年,愛奇藝首次為網絡電影定性,通過對影片時長、格式等硬性指標的界定,規範市場秩序,並簡化片方與視頻平臺的對接流程。與之相伴,網絡電影市場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應運而生,視頻平臺與片方之間基於C端的市場收入,根據平臺評級對應的單價和有效觀影人次進行分帳。

至此,網絡電影的盈利模式變得清晰起來。內容分成+營銷分成+廣告分成的商業模型,成為愛奇藝為片方打通的收益通道。

隨著行業對網端發行收益空間的持續探索,多種盈利方式疊加的商業模型也逐漸成為新的趨勢。包括最近興起的PVOD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一部影片以接近於院線上映的時間在視頻平臺上線,甚至跳過院線直接在視頻平臺播出,片方通過單點付費的模式獲取收益。目前來看,這樣的發展態勢,實際上為片方創造了最大化的收益空間,同時滿足了用戶的觀影需求。

反映到數據表現上,據鏡像娛樂統計,截至9月10日,在愛騰優三大視頻平臺,共有56部網絡電影分帳票房超千萬,遠超去年同期。其中,僅愛奇藝一家就覆蓋到30部「千萬級」影片,佔比過半。

當然,今年特殊的市場環境確實催化了網絡電影的爆發。但不可否認的是,行業大盤經歷的這次猛增,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用戶的網絡觀影習慣,這部分增量人群也將被納入網絡電影的目標用戶群,沉澱為市場的潛在消費力量。更重要的是,網絡電影商業模式的成熟,給創作端創造了更好的生存環境,而網絡電影在今年整體呈現出的發展勢頭,也給更多影視公司布局注入動力。

具體而言,一方面,持續在網絡電影賽道布局的影視公司,像《東北往事:我叫劉海柱》背後的淘夢影業、孵化出《奇門遁甲》(分帳票房5600萬+)、《毛驢上樹》系列的奇樹有魚、創作《鬼吹燈》系列(多部分帳在2000萬左右及以上)的新片場影業、《陳翔六點半》系列背後的爆笑江湖文化等,目前已在網絡電影行業站穩腳跟,躋身頭部陣營。來自網絡電影的收入已經成為這些公司的核心收入點。

另一方面,由於網絡電影呈現出回款快、回報空間大的特點,傳統影視公司也集體加大了對網絡電影的布局。華策影視半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在院線電影受阻的情況下,公司來自電影銷售的收入達到4571萬,網絡電影成為重要驅動力。目前,華策影視在2020年計劃上映或開機的網絡電影達到16部之多,在網絡電影賽道的布局持續擴大。

相似地,華誼兄弟在今年上半年,網際網路娛樂板塊的營收達到3556萬元,佔總營收的10.96%,其中,分帳票房2300萬左右的網絡電影《九指神丐》是其中的重要驅動力。除此之外,光線傳媒、完美影視、慈文傳媒、新麗傳媒等在網絡電影方面亦有布局,且有逐步擴大的趨勢。

由此便不難理解,平臺網絡電影商業模式的成熟已經開始反哺上遊市場,無論是更多專注於網絡電影的影視公司找到孵化方向,還是傳統影視公司下場帶動更多資源、人才入局,最終都指向產出多元化的優質內容。加之愛奇藝等視頻平臺在數據驅動、技術驅動方面的優勢,為網絡電影的工業化探索和內容升級提速,行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已然形成。

未來,隨著行業良性循環持續釋放能量,更多精品化內容完成市場對接,彼時,網絡電影市場的包容性將真正被激活,行業觸角將伸入更多垂類圈層,鏈入更細分的市場,呈現出多元內容共生的百花齊放新格局。

鏡像娛樂原創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編輯署名,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關注現實才有說服力――談工業題材網絡小說的價值及其走向
    這一領域風起雲湧、波瀾壯闊,歷經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共生,機遇發展期向市場競爭期的跨越式發展。工業題材小說創作緊跟時代步伐,在不同時期湧現出一批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優秀作品。進入網絡時代,以類型文學為基本形態的網絡文學置身於這片沃土精耕細作,找到了適合網絡傳播的表達方式,並逐步建構起新的藝術範式,代表了新時代工業題材小說的發展趨勢。
  • 軍事題材網絡電影:把握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此前,很多院線電影受疫情影響遲遲無法上映,網絡電影也因此迎來了一個井噴式發展期。題材豐富的網絡電影填補了觀眾的觀影需求缺口,網絡電影愈發朝著專業化、類型化、精品化的方向發展。其中,軍事題材的網絡電影同樣不斷湧現,在製作思路、內容選材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的突破。無論是院線電影,還是網絡電影,軍事題材電影始終是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重要載體。唱響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深得觀眾的喜愛。
  • 萬瑪才旦: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進入市場 需要打破偏見
    影片中的生活並不激蕩,卻是別有韻味,萬瑪才旦擅長在作品中加入夢幻與現實的交錯感,他並不是在刻意地強調藏族文化的神秘,而是讓人看待世界時,多了一個視角。這種獨特的作者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上並不是主流,卻贏得了足夠的尊重,因為它打破了商業片一成不變的蒼白,讓電影變得更為藝術和優雅。
  • 《2019年網絡電影行業調研報告》
    縱觀2019年網絡電影生產鏈的各個環節,儘管依然存在諸多發展難點,如創作面臨資金人才短缺、投入產出難把控、整體產出規模收窄等問題,但還是可以看到更多值得欣喜的亮點出現,比如隨著行業與政策監管的收緊,網絡電影產業已逐步趨向成熟;各平臺的發力讓市場整體走向更為多樣性、更廣闊、更宏大的局面,市場尚且存在諸多有待開發的新藍海;票房天花板的不斷刷新,也從一個側面助推網絡電影在題材創意和製作水平上持續升級飛躍
  • 未來兩年網絡電影市場最值得你關注的幾件事——網絡電影市場前瞻
    除新興純網生內容公司外,更有知名院線電影公司加碼網絡電影市場,如:耀萊影視、華策影業、壞猴子文化、聯瑞影業、自由酷鯨等公司均位列其中。院線公司是會加速行業升級,還是因水土不服而難有亮點成績,這同樣是明年網絡電影市場中有待重點關注的。本文將1-10月網絡電影項目備案量在5部及以上的公司稱為頭部公司。
  • 網絡電影策劃:尷尬的地位,向上的野望
    在網絡電影處處被直男向創作壟斷的紅海市場,票房破1500萬的《雙世青蛇》女性用戶佔比超70%,海報、片名、故事都獨具古風柔美氣質。王景領導團隊做項目,策劃製片合一,她堅信網絡電影在預算有限之下,切忌貪大而全,唯有集中火力把一個點做透,打到極致,才是突圍之法。下一部,她的《銀河系大排檔》又要搶先挑戰科幻網絡電影這片藍海。
  • 對話新片場影業:IP深耕、多元題材、精準宣發是如何助推網絡電影的?
    排除了院線電影的強社交屬性,對於目標受眾的男性觀眾來說,網絡電影更像是去掉社交屬性之後,回歸本性的個人化選擇。聚焦小人物成長,涵蓋喜劇、軍事、動作等故事類型。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和分帳模式的進階,網絡電影的商業屬性日漸突出,預算也在逐步提升,在觀眾對各類題材的需求下,強制作、強情節的探險,魔幻、怪獸題材也成為了近幾年的大熱門。
  • 鍛造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精品(圓桌談)
    現實題材升溫的原因有哪些? 歐陽友權:經政府倡導、文學賽事推介和輿論的積極引導,網絡文學業界大力倡導現實題材創作,近年來發掘和培養出一大批「有夢想、有情懷、有故事」的網絡作家,這是現實題材創作呈現整體性崛起的原因。 何常在:現實題材的升溫,既有國家政策引導的作用,也與網絡文學自身的發展規律有關。網絡文學20多年的發展,使其已經具備了深厚的現實積澱。
  • 2019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揭曉 半數網絡小說為現實題材
    其中,《浩蕩》《天下網安:縛蒼龍》《關河未冷》《朝陽警事》《我在火星上》《宰執天下》《天道圖書館》《書靈記》《傳國功匠》《星輝落進風沙裡》等10部作品入選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慶餘年》《全職高手番外之巔峰榮耀》《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鬥羅大陸》《藏海花》《誅仙》等6部作品入選IP影響排行榜,《天道圖書館》《修羅武神》等2部作品及「起點國際Webnovel」入選海外傳播排行榜。
  • 國內首部礦難題材電影開機!牟鳳彬鞏漢林攜手演繹36天生死救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12月6日,根據「1225」山東平邑石膏礦礦難真實事件改編的災難題材電影《礦難36天》在濟南開機。據了解,該影片是國內首部礦難題材的現實災難影片,著名演員牟鳳彬、鞏漢林攜手演繹36天生死救援。
  • 奇幻電影多爛片?超現實題材也需現實主義創作精神
    「《封神傳奇》視效上不錯,但看了一半我在巨大的聲音裡睡著了。因為實在不明白這個故事講了什麼。」市民顏西是奇幻電影愛好者,在他看來國產奇幻電影其實有非常好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作為「底本」,但相比創作故事,很多電影製作方更願意把錢砸向有流量的明星,讓這些明星在「奇幻」的背景中談一場「懸浮」的戀愛:「這是對奇幻電影的極大誤解。」
  • 避免奇幻題材扎堆之前,網絡電影的痛點需解決
    在2019年骨朵熱度Top40的網絡電影中,古裝玄幻類型衝在了首位。截止今年上半年分帳過千萬26部的影片中,9部均為奇幻題材。奇幻類型過熱的現象越來越顯著。儘管這類題材在市場端體現出了明顯的優勢,但帶來的問題也很明顯。大量的同質化作品湧入平臺,必然會破壞網絡電影類型多樣性,不利於行業內容創新,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 現實題材電影《勇敢的你》發人物海報 陳喬恩範偉徐帆周一圍領銜
    近日,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期間,現實題材電影《勇敢的你》正式發布了電影的8款人物海報,以及首支劇情版預告片,2020年初國人在特殊時期發生的諸多感人故事初步顯現。
  • 從《臥魚》看,網絡電影中的「小眾」,如何帶動市場大眾?
    內容想突破,市場帶不動? 無疑,今年網絡電影領域最熱門的兩個話題就是,打破天花板,以及類型創新。 方向所有人都能看得到,但要不要做,背後卻有許多現實考慮。
  • 藏族導演拍攝的藏地題材電影《氣球》即將上映——萬瑪才旦:我無法...
    在秋天的一個日子裡,他準備去中央民族大學找朋友,走到雙安商場的時候,看到了空中飄浮著一隻紅氣球,這個景象觸發了他的靈感,很快就寫出了劇本,但卻沒有找到拍攝機會。後來,他寫成了小說,發表在廣州的《花城》雜誌上。2018年,終於有了拍攝機會,他在小說的基礎上改編成劇本,這就是現在的《氣球》。
  • 網絡電影疫情下火爆,應向《白夜追兇》等網劇學習,走精品化道路
    解說:受疫情影響,2020年傳統院線停滯,網絡電影卻盛況空前。6月6日,廣電總局公布了2020年4月重點網絡影視劇規劃備案情況,其中通過規劃備案的網絡電影共298部,現實題材佔比高達68%。呈現出了穩步提升的趨勢。通過數據分析,從中可以看到不少值得行業關注的信息。今天我們特邀專家為大家深入解析。
  • 現實題材爆發,國產劇更好看
    2020年,現實題材劇集迎來大爆發,《裝臺》《安家》《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三十而已》等好劇出圈,爆款劇、精品劇大量湧現,整體口碑明顯提升。去年,評分超過8分的劇集只有7部,而今年,評分超過8分的劇集已有二十多部。隨著電視劇市場的復甦,國劇正變得越來越好看。
  • 深耕現實題材,新媒誠品如何以內容為本實現創作之道?
    「硬核」敘事、主流價值的燃情表達,在收視、熱度、口碑等多方面取得了亮眼成績。 以《激蕩》為例,故事從20世紀90年代出發,視角以陸氏三兄妹在弄堂裡共同成長為藍圖,講述了三人在經濟動蕩不安,及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風雲變幻的二十多年間所經歷的人生故事。
  • 《北京女子圖鑑》探索網絡電影女性市場初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數據顯示,影片60-70%為女性用戶,打破了網絡電影以往以男性用戶佔比為主的市場規律。 其實就網絡電影來說,「系列化」影片早就出現過。像《罪途》系列、《特種兵歸來》系列、《大夢西遊》系列、《鬼吹燈》系列、《這個保安有點彪》系列、《陳翔六點半》系列等。 然而將系列電影以季播形式上線卻是首次出現。
  • 現實題材爆發 國產劇更好看
    2020年,現實題材劇集迎來大爆發,《裝臺》《安家》《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三十而已》等好劇出圈,爆款劇、精品劇大量湧現,整體口碑明顯提升。去年,評分超過8分的劇集只有7部,而今年,評分超過8分的劇集已有二十多部。隨著電視劇市場的復甦,國劇正變得越來越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