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隆納是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但是它的歷史比馬德裡更古老,是西班牙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港口城市,現在是西班牙的工業首都。巴塞隆納的建築風格多樣,不僅僅只有高迪建築。全世界的建築設計大師湧向巴塞隆納參觀超現代主義建築。
雖然高迪建築對現代建築風格的影響已不那麼明顯,但現代建築的色彩搭配和想像力依然傳承了高迪的風格。高迪深受自然形式的影響,大部分建築外觀以自然形成的有機形狀為主。如果參觀聖家堂,你將了解高迪如何神奇地運用自然形狀創造出他自己的建築風格。
當描述巴塞隆納的建築時,大膽、傲慢、五彩繽紛、與眾不同、和諧、變化多端和獨樹一幟這幾個形容詞就會浮現在腦海中。本期我們將帶你看那些高迪與巴塞隆納德國館之外的,巴塞隆納現代建築。
01,讓·努維爾 阿格巴塔
阿格巴塔是巴塞隆納標誌性的現代建築之一,其設計理念在於給人以水柱噴射的印象。這也是整棟建築採用波光粼粼色彩搭配的原因所在。
努維爾曾這樣表示阿格巴塔沒法建在任何其他地方,「阿格巴塔完全是屬於加泰隆尼亞的。其正式的設計被加泰隆尼亞建築師層層通過了,其設計靈感來自蒙特塞拉特的多山的山峰。該塔按照城市規模設計,以前從未有過,同時也是向彩色大師高迪致敬。」
02,弗蘭克·蓋裡 金魚雕塑
金魚雕塑是解構主義大師蓋裡在這裡的一個介於建築與雕塑之間的作品,魚形雕塑,長寬約54*35米,由古銅色鍍金不鏽鋼條纏繞交織,以獨特的結構構成一條大型跳躍著的"金魚"。
陽光下,雕塑表面反射的光線與太陽的光線交相輝映,並隨著光線強弱而不斷變化,不僅突出了這個有機的雕塑主題,而且與旁邊的商業中心塔樓形成了奇妙的視覺反差。雕塑下方的扶梯和電梯,將商場和停車場緊密相連,是商業區的主要人流通道。但是因為功能不確定又頗具爭議。
03,EMBT 聖卡特林那市場
這是一座鄰近巴塞隆納大教堂的食品市場,在初步建成時是一座非常有趣且爭議頗多的建築。但後來人們慢慢地愛上這裡—對於建築本身而言這是常有的事,大部分人認為,從長遠來看這座建築將是非常成功且極具傳奇色彩的。
有人說,當我近距離欣賞這座建築時,這裡更像是專為明信片打造的景觀,而不適合置身其中親身感受。五彩斑斕的馬賽克屋頂是這座建築最與眾不同的地方,站在地面上是欣賞不到的。但是,通過屋頂上的褶皺結構還是可以瞥見這一獨特之處。
04,理察·邁耶 現代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坐落於擁擠的拉瓦爾區,但卻營造出一種獨特的空間感,因而得到廣泛讚譽。現代藝術博物館前面的MACBA廣場因活力四射而名揚海內外—該建築創造了一片公共空間,人們可以聚在這裡休閒娛樂。
此外,該建築也因其規劃和建造風格而受到廣泛好評。拉瓦爾區是巴塞隆納經濟最落後的行政區,當地人在這座建築內接受建造工作的培訓。這是這個新實體在進駐該區時鼓勵當地社區參與的一種方式。
05,卡拉特拉瓦 1992奧運會電信塔
電信塔坐落在巴塞隆納海拔200多米高的濱海小山丘蒙特胡依克的山坡上,位於城市的南面。這座高136米的高塔是周圍體育建築群的制高點,不僅是分散的奧林匹克建築群的象徵性焦點,也成為巴塞隆納的地標性建築。
通信塔曲線優雅,簡潔大方,又充滿雕塑性的動感,它的另一個作用是充當日晷,底座有顯示時間的刻度盤。通常被觀光客稱做奧林匹克環。
06,磯崎新 1992年奧運會體育館
聖喬治宮體育館專為1992年夏季奧運會而設計,但至今仍然是巴塞隆納最大的室內體育設施。這座多功能建築位於Montjuic山坡上,部分位於地下,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這座能夠容納17,000人的設施的外形輪廓。
巨大的圓頂屋頂及其標誌性的凸窗在地面上完成,並用了20天時間就升舉到建築物的頂部。屋頂高出競技場地面45米,覆蓋著寬敞的內部空間,並給人以輕盈感。建築物的外飾面採用了普通磚、瓷磚、金屬鋅和石灰華等從本地取得的建材。
07,何塞·路易斯·賽爾特 胡安·米羅基金會
米羅是與畢卡索,達利齊名的西班牙著名藝術家,但風格卻與他們截然不同,他的作品都帶著一種冷靜思考之後的天真,而米羅基金會不只展藏著米羅終其一生的藝術遺產,還是西班牙當代藝術研究中心的總部。
賽爾特的這一作品是現代主義經典之作,與四年後建成的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包浩斯檔案館的現代語彙非常相似。
建築注重環境,和地域,功能,空間和細節等方面的深入挖掘,以及對建築生成手法的深度探析,避免只停留在形式表面而忽視建築的內在精髓,同時它也容納了比現代主義時期更為複雜的情感訴求,建築的環境觀與地域化成為其設計哲學的主要方面。
08,伊東豐雄 Porta Fira 雙塔
項目包括兩個相互對比的高樓,他們互相形成一種微妙的對話。景觀兩座大樓在外形方面對比清晰明確,但兩者的關係依然是是和諧互補的。這兩座建築都有高度的象徵意義,他們站在巴塞隆納的西班牙廣場展覽中心的入口,向歷史建築威尼斯塔致敬。
酒店大樓用有機形式設計,外形隨著觀察角度不同而改變。辦公樓跟歐羅巴廣場正交垂直,標明了廣場盡頭。建築與眾不同的外形,結合110米的高度,還有80108平方米的表面積,使這個建築成為新歐羅巴廣場,L』Hospitalet de Llobregat和巴塞隆納天際線上的裡程碑和有力一筆。
09,米拉萊斯 天然氣大廈
2003年,巴塞隆納臨海街區由米拉萊斯設計的天然氣公司總部大樓落成。超大的體量感是這一典型的現代建築的獨特之處。
龐大的體量並沒有與巴塞隆納小尺度的街區和周圍的住宅以及其它公共建築相衝突,相反,總部大樓視角獨特的主入口以及大跨度的外挑部分則成為了這座建築最有魅力的設計。
因為體量過於龐大,建築師在設計之初將建築分割成若干個較小的建築體塊,在分別對應著城市的不同方向並與相隔、相近的周邊建築妥善協調;最大可能地保證視覺上的關聯;同時,在立面的處理上以一系列的超大玻璃窗將風格統一起來。
10,裡卡多·波菲 W港口酒店
波菲設計團隊在巴塞隆納的建築實踐,採用傳統的加泰隆尼亞建築方法,並融合現代建築理念和規劃方法。酒店位於巴塞隆納港的新入口處,佇立在地中海之濱,是一座標誌性的現代建築,銀色玻璃反射著天空的顏色和海水中的閃耀的波光。
主體與較低矮的裙房連接在一起,裙房中設計了一個中庭,身在大廳中可以欣賞地中海的風景,也可以享受屋頂灑下的天光。波菲爾在巴塞隆納W港口酒店的建造過程中大量使用玻璃和鋼鐵,這標誌著他具有可塑性的建築感悟力又一次重大進步。
11,阿爾瓦羅·西扎 奧運會氣象站
氣象中心位於巴塞隆納的Paseo Maritimo沙灘上,為1992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建。由混凝土和磚石築成的建築,位於岸邊的人行道旁,與海保持一些距離。圓柱形的體塊在四周環境中較顯眼,尤其是八個射線狀分布的開口,它們分別是露臺或小庭院。
雖然建築看上去是一個封閉的整體,但是一個九英寸直徑的中心開口,為室內空間提供自然採光。為了突出建築出入口,建築師在純粹的體塊中設計了兩個直接的缺口,與海岸線平行,形成了頭頂有遮擋的像翅膀一樣的小空間。
傳統的加泰隆尼亞哥德式建築,保留了斯多葛學派建築設計風格的松樹聖馬利亞教堂,塔樓高聳入雲端的聖家堂,還有我們以上盤點的經典現代建築,巴塞隆納已完美融合新舊建築風格,塑造出一個令人驚豔的迷人城市。可能沒有什麼事情比漫步於巴塞隆納的大街小巷和靜靜感受這些建築散發出的迷人魅力更讓人愉悅的了。
關於城市,以及步行巴塞隆納的更多體驗,請期待我們後續推出的巴塞隆納建築之外的旅行體驗。
本文來源:ArchiWorld世界之旅(archiworld),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