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於「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問題,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其中知乎上的一個觀點引發了網友的熱論:中國式家庭教育=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這是中國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其作者觀點:不健康的家庭關係更多的是情緒的流通,而不是情感的流動。這種不健康的家庭關係在疫情的影響下越發顯現,家庭關係緊張,親子關係矛盾加深...其網絡上還出現了各種版本的吐槽短視頻,其中尤為凸顯的是親子關係吐槽的視頻,引起了廣大子女的點讚與效仿。其實,親子矛盾的根源更多的是因為家庭中缺失了父母對於孩子的「感恩教育」。
2020年6月21日父親節,也正是一個可以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時機,張德芬空間與女性、情感、個人成長、心理、公益等相關品牌微博(藍V、橙V、紅V)跨界合作,在當天聯合發起#無所不能的靠山#微博話題活動,聚焦父愛,喚醒子女感恩意識,為父親節獻禮。藉此增強親情,讓大家回歸感恩教育,從而也提升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力,促進家庭和諧。
(張德芬空間 父親節 微博活動)
感恩教育雖然更多的是需要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中去感受,但因為很多孩子處於叛逆期時,非常反感父母的這種「說教」行為,所以張德芬空間在父親節活動當天發出9張不同場景海報,體現當代父愛,從而展示一種健康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也希望網友們能夠通過海報中展示的內容拉近與父親的關係,能夠通過父愛的力量,讓孩子找到來自家庭、來自父親給予的安全感。
本次活動的總曝光量高達500w+,引發了60w網友的共鳴,網友紛紛轉發,吐露心聲,也一併讓網友了解到父親對於家庭的責任與擔當,更能從海報中看出父親對於家庭建設的付出與不易,從而聯想至現實,喚醒父愛如山,回歸感恩教育。
很多網友在張德芬空間父親節微博活動中留言評論,回想過去與父親相處的點滴,也描繪了自己心中父親的形象,表達了對父親的感謝。還有的網友反思現在與父親的相處模式,認為自己長大後並沒有向父親傳遞過自己的孝心與關愛,但也會學著理解父親,並寫下了對父親的感恩與美好的祝福。
(張德芬空間 父親節微博活動 部分留言)
還有的網友,在留言中講述了自己從小就一直被自己父親所束縛,乃至長大後也一直受其影響,並表示自己無法理解父親對於自己的說教方式,無法原諒父親對於自己造成的心理陰影。其實這一切歸根皆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正如作家盧熠翎在他的書《與生命和解》中所提到的那樣:原生家庭是我們成長開始的塑形土壤,我們的性格、情緒模式和行為模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從小生長的家庭環境,以及我們曾經遭遇的事情給與我們的記憶和信念。所以,面對原生家庭的影響,有人因它心懷憤懣,從此人生陷入桎梏; 但也有人憑藉自己的努力,把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轉化為自己成長的動力,讓人生變得更加完美。
(盧熠翎:與生命和解)
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在她六個月大的時候,因父親出軌,導致父母離異,在成長過程中母親對她也很冷漠。朱莉曾說:我承認當時很受傷,但我一點也不恨我的母親,因為這一切都是我的父親造成的,她是天下最爛的男人。甚至在她成年後與父親斷絕了父女關係。但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是難以擺脫的,所以朱莉也變成了她所憎恨的父親的樣子,而婚姻也在重複著他父親的命運。她前後三段婚姻所嫁的伴侶,不是已經訂婚、就是已經結婚的。
因此,我們人生的下半場,往往與我們的原生家庭有關。原生家庭的束縛力量非常的強,當我們被原生家庭所傷害,我們需要去了解原生家庭背後的法則,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好,更自由。
引用盧熠翎在《與生命和解》書的腰封上寫的一句話:「成長,始於與父母的和解。我們無法改變父母,與其責備父母、埋怨過去,不如把握自己作為一個成年人的主動權,積極主動地修復自身問題,你會發現,成長其實就是一條與父母和解的路」。
其實當我們怨恨父母的不完美時,是否想過我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天下沒有完美的父母,所以我們想要突破和擺脫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並不是改變父母,而是應該調整自己的內在。因為,我們沒有任何的理由要讓父母為我們改變,我們需要的是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由此,才能真正的與父母和解,與自己和解。
知名個人成長作家張德芬說過:我一直倡導自我負責的成長方式,我的眾多書籍作品中也一直在教導大家如何做到真正的成長。就如《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書中提出過ABC理論,正好詮釋了「為什麼療愈原生家庭對我們帶來傷害時,我們不需要改變父母,而應該調整自己的內在」。張德芬是這樣解釋的:A是引發你情緒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對事情的詮釋,C就是結果(我們的負面情緒)。當人們不喜歡C的結果時,總會抱怨A,往往忽略了B,只有B是我們可以掌握和改變的因素。
所以在此次原生家庭的問題上,A:父母的不完美,B:是我們自己的情緒,C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所以我們需要去接受A,調整B,而改變C的結果。
(張德芬空間 父親節活動 獎品展示)
本次活動的獎品也緊跟活動主題,聚焦在原生家庭、親子教育、心理健康成長方面,張德芬空間提供了知名個人成長作家張德芬女士的籤名版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和知名心理學作家盧熠翎先生的籤名版暢銷書《與生命和解——療愈原生家庭的傷與痛》。希望這2本書,能夠助力大家成就更好的自己,突破中國式親子關係。通過閱讀《遇見未知的自己》學習和培養自己的獨立人格,達到內心的成長。也可以通過《與生命和解——療愈原生家庭的傷與痛》緩解原生家庭中的問題,克服成長中的心理矛盾。
張德芬空間:
自2017年成立以來,張德芬空間一直堅持做心理健康、個人成長方面的知識普及,打造以網際網路+為核心,將有需要的人匯集到平臺上,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減輕人們的心理壓力和負擔,提升了家庭以及社會的穩定。同時,圍繞心理健康、個人成長領域相繼開展了多形態業務體系:「以張德芬空間微信公眾號為首的個人成長類MCN矩陣」、「線上線下課程平臺-時空心靈學院」、「中國新女性體驗式學習社群-張德芬幸福研習社」、「電商平臺-遇薦生活館」等業務板塊,隨後又跨界衍生出各類公益項目及產品:「公益基金」、「心理測試」、「個人成長類話劇」、「心理領域的書籍」、「療愈心靈歌曲及MV」、「專注身心成長領域內容打造的-芬空間APP「等。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