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中國同店銷售5年來首次增長,今年業績預期不樂觀

2020-12-21 界面新聞

記者 | 盧奕貝編輯 | 昝慧昉1

3月19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發布2019年財報。數據顯示,屈臣氏去年全球銷售額為1692.2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47億元),中國區銷售額為245.9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2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

截止2019年,屈臣氏旗下共擁有12個零售品牌,在全球25個市場經營15794家店鋪。財報顯示,零售業務全球銷售額與去年相近,主要增長來自於店鋪數量增加5%,以及同比店鋪銷售額的增長。不過,被2019年下半年香港貿易環境影響及匯率不利,而兩相抵消。

收益方面,屈臣氏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及EBIT(息稅前利潤)分別為168.9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4.27億元)及136.7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4.86億元),同比增長4%及5%。主要得益於中國超市收入增長,及與永輝、騰訊成立合資企業所得的一次性收益有約6.33億港幣(約合人民幣5.78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屈臣氏中國同比店鋪銷售額5年來首次錄得增長,幅度為2%。這意味著,屈臣氏改革轉型的舉措似乎有了成效。

自2015年開始,屈臣氏中國業績出現停滯增長,2016年首次出現營收負增長,當年門店銷售同比下降10.1%。為挽救頹勢,2017年屈臣氏中國區高層換帥,由高宏達接任CEO,並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線上數位化轉型中,屈臣氏一直試圖擴大其線上線下客戶社群。

2017年,屈臣氏開始增強門店數位化運營能力,在內地3000多家門店提供了「門店自提」及「閃電送」等購物服務。2018年開始,屈臣氏又陸續與菜鳥、餓了麼、京東到家等合作拓展外送服務。同時,屈臣氏還與騰訊、永輝聯手,利用大數據、行動支付等數位化工具,推動其零售服務升級。

到今年,根據公開資料,屈臣氏在社交平臺上有超過6600萬粉絲;在數位化工具方面,屈臣氏有微信公眾號、企業微信、屈臣氏雲店、屈臣氏值得拼和直播等多個平臺。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屈臣氏曾通過企業微信,組織全國2.4萬名導購開展線上的客戶運維工作。同時,還做了上百場專題直播活動,直播間最高人氣突破10萬人次。

線下,屈臣氏對旗下門店進行改造升級,希望營造出年輕化的購物場景。

2017年開始,屈臣氏在門店中增加彩妝品類與智能設備,隨後又開設了專門的彩妝體驗空間「Colorlab」。2019年1月,屈臣氏推出子品牌「Watsons+」跟網易嚴選聯名的首家電商聯營店。到今年1月,屈臣氏又推出了「玩美概念店」,設有多個顧客體驗區,包括Tap & Shop24小時自助點購站,讓顧客可以全天候通過電子屏幕選購及預訂產品,並自選分店取貨。

對門店品牌的構成,屈臣氏近年來做了大幅調整。它縮減了國貨品牌、自有品牌數量,大規模引進彩妝、潮流進口品。門店服務方面,也在盡力扭轉過去被人詬病的「貼身式」銷售,轉而在店內增加了掃碼購、無人貨架、虛擬試妝工具等,對店鋪的考核也不再以自有品牌銷售佔比為主,只考核整體店鋪銷售。

雖然從財報看,多方入手的改革顯示出正向結果,但在人工、租金等成本日益高企的境況下,如何避免過度依賴新開門店獲取增長,提升既有門店的盈利能力、同時從線上線下獲得有機增長依然是個挑戰。

過去5年,屈臣氏中國每年新增店鋪數量穩定維持在300多家,開店速度遠超其他地區。2019年屈臣氏中國新增店鋪339家,同比增長9%,總數達到3947家。如此大的門店基數下,繼續保持以往的開店速度並不現實。

財報中,屈臣氏也對今年的零售業績做出了預測:2020年上半年,預期香港業務將繼續受壓,同時,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影響,也會令內地業務受阻。

相關焦點

  • 5年來首次增長,屈臣氏新零售變革挽救經營頹勢
    近幾年,屈臣氏中國同店的銷售額持續下滑,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屈臣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策略,並取得一定的成效。2019年,屈臣氏同比店鋪銷售增長了2%,這是屈臣氏中國5年來首次取得的正增長。2019年,屈臣氏中國區業務維持穩健發展,銷售額245.91億港元,同比增長3%;其中中國區同比店鋪銷售額增長改善至2.0%,為5年來首次實現正增長。2019年,屈臣氏中國區店鋪數量淨添加339家店鋪。
  • 五年來首增!屈臣氏中國單店同比增長2%的秘密
    CBO記者郭芬新零售探索終有成效,屈臣氏中國同店銷售額迎來5年內的首增長。3月19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發布了2019年財報。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屈臣氏在全球25個市場經營15,794家店鋪,同比增長5%,實現銷售總額1692.2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45.57億元),基本與去年持平。
  • 聯商美妝周報:屈臣氏同店銷售增長 林清軒新物種將出現
    聯商美妝周報:屈臣氏同店銷售增長 林清軒新物種將出現來源:聯商網2020-03-23 15:46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3.16-3.22),屈臣氏中國同店銷售5年來首次增長;林清軒孫來春談品牌未來改變;資生堂官宣劉亦菲成為全球代言人
  • 歐萊雅仍看好今年業績增長,但全球化妝品市場並不樂觀
    不過,全球美妝巨頭歐萊雅仍對2020年的業績持樂觀態度。歐萊雅集團近日在官方發布的一份聲明中提到,「我們有信心能夠在今年再次引領美妝市場,以及取得又一年銷量和利潤的雙增長。」這一樂觀態度基於假設消費反彈會遵循以往的相似發展模式,以及新冠疫情大流行及其所帶來的混亂僅持續幾個月時間。
  • 屈臣氏2016年業績不佳 中國門店數量已達2929家
    屈臣氏(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品牌老化、導購過度推銷可以說是飽受詬病,2015 年同店銷售額已經下降了 5.1%。   長江和記實業集團日前公布了 2016 年業績報告,旗下的零售品牌屈臣氏在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高達 10.1%,可見這項衡量零售商投資回報的重要指標更加糟糕了。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下滑30%,上半年僅增4家店
    數據顯示,財報期內,屈臣氏全球銷售額為736.2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60.07億元),同比下降11%。其中中國區銷售額為88.0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8.92億元),同比下降30%。高達30個點的業績下滑,這是屈臣氏有史以來財報上公布的最大業績跌幅。
  • 持續改革後的屈臣氏業績好看點兒了
    記者 | 楊秋月屈臣氏中國迎來了三年來最好的業績。3月21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和記」)發布了2018年財報,截至2018年12月31日,屈臣氏的銷售額為1689.9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442.2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EBITDA)為161.64億港元(137.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財報稱,中國內地業務繼續成為屈臣氏主要盈利來源。
  • 屈臣氏強壓第三方導購 強制要求銷售屈臣氏自有品牌
    據8月25日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上半年財報披露,屈臣氏中國2015年1至6月實現營收111.26億港元,這一數據相比2014年同期98.4億港元增長13%。 對此,財報表示,由於屈臣氏中國持續於中國內地擴展地域版圖及推廣利潤較高之產品。由此看來,開店和推新產品成為屈臣氏的業績上升的主要原因,但也正是因為推廣新品,屈臣氏卻引來了非議。
  • 屈臣氏銷售額跌幅創史上新高,中國區銷售下滑30%
    在中國內地市場,今年上半年屈臣氏集團銷售額為88.0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78.92億元),同比下降30%。這也是屈臣氏財報有史以來業績跌幅最大的一次。按業務看,此次疫情對該公司保健及美容產品部門的影響最大,這個板塊貢獻了屈臣氏集團上半年收益的80%。
  • Coach手袋中國銷售強勁,母公司第一財季業績超預期
    其中核心品牌Coach在線上和國際市場的提振下,全球同店銷售額增長1%,已連續第8個季度實現同店銷售增長。報告期內,Coach在歐洲、日本和中國內地的強勁增長抵消了香港和北美零售市場的低迷。據悉該品牌在香港的門店因不可控情況而被迫停業,北美區的業績擇受促銷活動減少和購物中心客流量下滑而無增長。
  • 聚焦年輕化美妝市場、升級實體店 屈臣氏業績跌幅收窄
    實體店的高成本和新零售的衝擊,成為屈臣氏(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過去幾年面臨最大的挑戰。幾經同店銷售業績承壓之後,屈臣氏在大陸地區的業績終於出現止跌苗頭。   根據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發布的未經審核中期業績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屈臣氏大陸地區營業收入增16%,較去年的4%有較大提升。
  • 星巴克撤回2020年業績預期,中國市場正逐步恢復
    而在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場中國,第一季度的業績經歷了斷崖式下跌之後,已經緩慢回升。星巴克於美國時間4月8日披露了2020財年第二財季(自然年即2020年第一季度)財務預期。公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調節後為28美分,而2019年第一季度星巴克的每股收益為53美分,今年的每股股息幾乎只有去年的一半。由於早前疫情造成的業績停滯,中國市場對星巴克的每股收益帶來15到18美分的負面影響。
  • 每日時尚要聞:屈臣氏中國上半年新開85店 廣州太古匯銷售暴漲
    屈臣氏(需求面積:250-350平方米)中國上半年銷售額錄得91億 同店下滑6.2%   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屈臣氏中國區營收106.1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91.3億元),按人民幣計算同比增長4%,但因匯率波動折算成港幣後則略有下滑。
  • 屈臣氏「賣身」為上市 業績卻下滑
    賣身為上市,業績卻下滑   在很長一段時間,屈臣氏都是和記黃埔(現長江和記)的一塊核心資產。高增長、高增速並且其所貢獻的業績也一直在和黃所有業務裡面排名第一。2013年時,和記黃埔為了全面釋放屈臣氏的潛力,開始了大手筆的資本操作,第一步就是剝離百佳。
  • 屈臣氏中國區業績大降30% 自己不行怪疫情?
    新快報訊 記者陸妍思 實習生陳詩泳報導 近日,屈臣氏公布2020年上半年業績,與大多數公司疫情期間主要靠中國區保業績迥異,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
  • 馬莎百貨三季度GM部門同店銷售大跌5.8%
    由於假日季期間訂單履行能力不足,Marks and Spencer Group PLC (MKS.L) 馬莎百貨M&S 三季度業績惡化,包括服飾、家居用品和聖誕商品的一般商品部門同店銷售大跌5.8%,遠遠超過市場預期的2%-3%,連續14個季度出現下跌。服飾銷售5.3%的同店銷售跌幅是該部門持續低迷的元兇。
  • 屈臣氏股份不賣了?疑嫌估值不夠,淡馬錫或擱置出售
    公開財報顯示,2015年以前,屈臣氏在中國市場一直都維持著兩位數增長,從2016年開始,屈臣氏中國市場營收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下滑4%,同店銷售額也下降了10%,這是屈臣氏進入中國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而這種負增長一直持續到2019年上半年。
  • Tiffany連續12個季度同店無增長 中國市場有起色
    Tiffany連續12個季度同店無增長 中國市場有起色來源:聯商網2017-05-25 07:56美國高端珠寶品牌蒂芙尼Tiffany&Co.連續12個季度同店無增長。Tiffany&Co.
  • 部分電子通信公司業績超預期增長
    36家公司預計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下限在50%以上,23家公司預計至少實現淨利潤翻倍。5G、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基建」項目有力帶動相關上市公司超預期增長。(中國證券報)   統計顯示,截至7月10日晚,153家電子、計算機、通信板塊上市公司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63家公司預喜,佔比41.18%。
  • 必勝客同店銷售重回正增長!「巨輪掉頭」用了哪幾招?
    4月30日,中國最大的餐飲運營公司之一「百勝中國」公布其2019第一季度財報。百勝中國本季度多項財務數據好於預期,實現系統銷售同比增長9%,主要得益於新店加速開張、肯德基的強勁表現、以及必勝客的實質性改善。在這當中,必勝客「振興計劃」的階段性成功,是一大亮點。來看看餐飲老闆內參對此次財報的獨家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