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藝術家們聊聊「何為潮流藝術?」

2021-02-18 NOWRE

究竟什麼是「潮流藝術」,你是否曾思考過這個問題?Street Art,Urban Art,亦或是 Pop Art,在西方語境中,哪一個才是與「潮流藝術」相稱的說法?細想起來,這些問題的答案著實過分模糊了些… 

「潮流藝術」一詞已廣泛出現在當代藝術領域當中,它被寬泛地用於表示多類藝術現象,常與街頭藝術、塗鴉藝術或結合或替換使用,加劇著圍繞這類藝術表達方式的「混亂局面」。而回溯早年間的脈絡,塗鴉和街頭藝術作為與亞文化生活方式相關的反叛行為誕生於世,它起源於本地社區的公共空間,對主流藝術機構懷有敵意,亦帶有強烈的反權威色彩。可在過去十餘年中,事情發生了巨大變化。 

隨著網絡時代到來,街頭藝術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影響力,今時今日,我們所說的「潮流藝術」,則遠遠超越了原本發生在街頭巷尾的塗鴉藝術形式,結合著社群媒體,超越了地理環境局限,它不再只屬於社區公共空間。潮流藝術包羅萬象,它甚至讓昔日以繪畫、雕塑、裝置藝術和行為藝術等舊有藝術分類法顯得不合時宜了起來。而將創意與商業深度結合,潮流藝術擁有了以千禧一代為基礎的追隨者,也最終躍進高端藝術市場,就這樣,成為了當下藝術領域的主導力量之一。 

一場潮流藝術展

Via The Artware Store Group exhibition

深冬時節,在深圳華僑城的街角巷中,空降了一家「潮流五金店」,作為一場藝術展覽,它試圖找尋到屬於中國的街頭文化與潮流藝術介入的未來。像一處秘密基地,「潮流」與「五金」共享著的某種密碼於此處轉譯。成為了「藝術」的五金用具與作為「五金」意義的藝術作品雜糅、並置。

「潮流五金店」展覽現場 | Via The Artware Store Group exhibition

關於到底是什麼是「潮流藝術」的問題實在無解,而就像所有光亮下都難免伴隨陰影,隨著潮流藝術在主流領域紮根發芽,被各類品牌及喜愛潮流文化的 Hypebeast 們所追捧後,「潮流藝術」一詞在近些年也愈發有了「高度商業化」的含義,甚至有著被主流文化或消費主義吞併的趨勢。 

帶著這些思考與頗為尖銳的話題,NOWRE 來到了這間「潮流五金店」,我們邀請了四位參展藝術家:歐陽儒JAMES LEEROCK LEE,以及 NYSOMETIMES,一起聊了聊「潮流藝術」的定義、發展和未來。 

歐陽儒

藝術家

JAMES LEE

藝術家

ROCK LEE

藝術家

NYSOMETIMES

藝術家

   

它是藝術+流行文化

+媒體+生活+能負擔得起的

- JAMES LEE

JAMES LEE 藝術作品 | Via JAMES LEE

有一種觀點是:「潮流藝術」在英文裡並沒有相對應的詞彙,這是一個在西方世界並不存在,由本土定義出來的藝術分類,你對於此觀點如何看待?

碰巧前⼏天跟⼀位外國朋友聊起過「潮流藝術」,對⽅⽤了「Fashion Art」這個詞,我感覺還挺貼切。我們所認知的所謂潮流藝術,在⻄⽅來講它是來源於街頭藝術,並慢慢發展成現在這個樣⼦的,我想這個詞也充分體現了其商業屬性吧。

「潮流藝術」這個稱呼,更像是由商業市場所定義的,比如我覺得我這種藝術類型屬於 Pop Art,國內市場則傾向把卡通化的藝術作品稱之為「潮流藝術」。

我想「潮流藝術」是根據當下流行趨勢,以不同藝術形式來表現的一種藝術分類。有這種藝術分類其實是好事,可以讓大眾更為清楚地了解當下的事物,也拉近了大家與藝術之間的距離,讓藝術不再是高高懸掛在美術館中遙不可及的作品,它也不局限在創作與展覽的傳統框架之內,它是藝術+流行文化+媒體+生活+能負擔得起的。

我理解的「潮流藝術」指代是很寬泛的,像野獸派、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現在很流行的波普藝術,這些都是西方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流派,它們都多多少少可以和潮流藝術相關聯。「潮流藝術」不單單指單一某種藝術風格,它囊括了各種各樣的先鋒作品風格,它是一個整體。

每個時代的藝術

終究會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

- NYSOMETIMES

NYSOMETIMES 藝術作品 | Via NYSOMETIMES

潮流藝術與街頭藝術(Street Art)的區別又是什麼呢?

潮流藝術…我覺得它跟年輕、叛逆是分不開的,包括街頭藝術也是⼀樣的,都表達了這種態度。與街頭藝術最主要的區別可能在於媒界,因為街頭藝術的匿名性⽆限增加了其創作⾃由,Banksy 就是最好的例⼦。

潮流藝術在每個人眼裡都有不同的判斷方式,我個人覺得街頭藝術是包括在潮流藝術當中的,街頭藝術更多的是塗鴉及一些街頭行為的公共藝術,而潮流藝術則可以包括插畫設計、塗鴉和雕塑等等。

其實我倒覺得不用刻意區分街頭、潮流這些類別,各種文化都可以是潮流藝術的一部分,可以是球鞋、滑板、街頭運動、搖滾、卡通、經典 icon,甚至品牌 LOGO 等等,都是早期 Pop Art 會用到的視覺語言,發展到現在,融入了一部分黑人文化、一部分反消費主義、一部分政治話題,各種各樣的文化都混雜在一起了。

是的,就像 KAWS 源於街頭藝術,後來發揚於潮流界, Banksy 的街頭塗鴉牆被拆下來放進了博物館,他的塗鴉作品也被潮流化。其實確實不太存在什麼潮流藝術與街頭藝術的區別,街頭藝術本就是形成潮流藝術的一種關鍵元素。

你對於「潮流藝術家」這個稱呼如何看待,是否願意被貼上潮流藝術家的標籤?

我覺得自己更像是「潮流藝術玩家」,我喜歡從好玩的角度去看潮流,去發現不同範疇的藝術玩法,打破二次元壁,也希望能傳遞更多幽默的「光」能量給這世界。潮流藝術是一種途徑,讓更多人容易接觸和感受到這種能量。

我覺得自己只是個愛創作的人,平時對潮流文化嗅覺比較靈敏,所以作品裡就有這些 DNA。既然我已經找到了抒發情緒的出口,市場給我貼什麼標籤對我來說倒也不太重要。

不管是「潮流藝術家」還是「街頭藝術家」都僅僅是個稱呼而已,最重要的是我在做的事情是不是我認為酷的東西。

我覺得每個時代的藝術終究會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我個⼈也是不在乎別⼈會如何給我歸類的。

藝術商業化是不可避免的

- ROCK LEE

ROCK LEE 藝術作品 | Via ROCK LEE

「潮流藝術」是否代表著包含高度商業化的成分?或者說它是否是一個延續了街頭藝術「酷感」,同時又能被主流價值、商業資本吸納的特殊類別?

藝術商業化是不可避免的,在做自己想做的內容的同時,又可以實現產品化也是一種很好的現象,最好的當然是可以實現雙贏。

所謂潮流藝術是和現代生活關聯最為密切的一種藝術形式,不像傳統藝術類別那麼有距離感,這種大眾藝術使更多人擁有了談論藝術的權利和自由,所以它自然會有更大的商業價值。

是的,我也認同這類觀點,無可否認它是融合了商業、藝術與潮流的特殊藝術類別,但它能被更多人接觸,接受和擁有,我想這就是「潮流藝術」的魅力所在吧。

有「酷感」,同時⼜能被主流價值和商業資本吸納,我覺得這個屬性確實是有的,終究藝術就是資本市場。很多所謂的潮流藝術都在做視覺、做酷感,但是我始終認為態度是最核⼼的。精神理念的深度與⼴度,最終會決定⼀個藝術家能⾛多遠。

早期街頭藝術大都在公共空間創作,是抵抗主流、權貴或為弱勢群體發聲的代表,但在近些年不斷被主流所擁抱後,有了很多改變,比如有些已不再在公共空間發起創作,甚至開始迎合主流文化,你認為這種變化是好是壞?是否代表著街頭藝術失去了本來的態度?

我其實覺得是有變質的,街頭藝術的變化和嘻哈音樂很像,從對社會和生活不滿的控訴,為弱勢群體發聲,到現在成為頂級主流文化,內容與早期已經大不一樣了,很多都是無病呻吟或迎合市場。街頭藝術原有的態度和精神是應該要保留的,關鍵在於要如何用態度去詮釋當下的想法,用最 Real、最 Bold,以及最 Humor 的方式來表現。

創作主流文化內容當然沒問題,但是迎合主流就是去做大家都看得到的,一旦一群創作者去創作一群人都看得到的,就等於大家什麼也沒看到…沒有自身感觸的作品會缺乏頑強生命力,而跟著時代的發展現在街頭藝術家被資本擁抱後有了的新創作方向,就這點而言,資本安排一切罷了。

時代在進步,藝術也在進步,街頭藝術在保持原本初心的同時與時俱進,我倒是覺得不失為一種好現象,並不一定代表說街頭藝術失去了本來的態度,而是為街頭藝術賦予了更多的身份和含義。

是的,我覺得所有藝術形式都是會隨著社會經濟⽂化政治來⾛的。創作者⽣活的狀態決定了他們的態度以及創作內容。⽐如說現在的中國年輕藝術家們本就出⽣在安穩的社會環境⾥,吃穿不愁就很難有很極端的表達。我在 SFMOMA(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看過一個中國 70-90 年代藝術家的群展,整個展覽可以說是全程高能,我被作品裡面那種能量和嘶吼所震撼。這種力量是我們這輩藝術家很難做到的,畢竟當下藝術家們的喜怒哀樂以及創作表達大多源於小我的個體。但我倒不覺得這一定是壞事,我們依舊可以表達出這一代人當下的態度。 

此外,年輕藝術家在社會中的生存狀態也很影響創作,例如在對於藝術家支持力度大或者有著成熟藝術體系的國家中,藝術家們不需要擔心溫飽,那麼他們的創作相對來講就會更純粹更講究「自嗨」。而像我這種在上海初來乍到的藝術家,交著大筆的房租,自然而然就會更為敏感地去揣摩觀眾,傾向於達成一種共鳴,人類生存的那種本能這時侯就體現出來了。

不應去教育年輕人

怎麼做中國文化

當代年輕人做出了什麼

什麼就是當代的中國文化

- 歐陽儒

若潮流藝術一直按照當下趨勢發展,你認為它在未來的前景將會是怎樣的?

我覺得按照這趨勢發展,潮流藝術會隨著流行文化不斷地進化和變化,不再限制於平面和立體媒介,會通過多媒體、科技智能,讓人能夠與科技、潮流藝術全面互動,達到更完美的體驗,可能就會像是「銀翼殺手」和「頭號玩家」的那種賽博朋克的互動感吧。

我覺得就商業而言,二者的結合會更加緊密,現在各類品牌已經愈發意識到了藝術賦能的重要性。

我也認為「潮流藝術」與商業品牌的粘性會越來越強,藝術需要更多載體,商業品牌同樣也需要更多藝術性視覺語言的表達。

大家熟知的 KAWS、村上隆,以及 Daniel Arsham 的作品,近年在國內掀起了很大熱潮,中國的受眾群其實比較「崇洋」,加上國內強大的黃牛群體做輔助,很多作品在轉賣市場都能炒到幾倍的價格,這類海外潮流藝術家在國內也可以說是風生水起了。 

反觀國內的潮流藝術家,普遍境遇比較一般,絕大部分原因是創作邏輯和標準還是用西方的那套東西,沒有形成自身獨特的創作方式。其次國內也需要市場流通、媒體等方面形成一個成熟的潮流藝術系統才行,現在的潮流還是側重於服裝行業的,它沒有一種自身的亞文化模式,國內的潮流藝術、潮流玩具都處於比較初期的狀態。想做潮流必須得先從我們的亞文化起步,就這點而言國內還是需要時間的。不過現在大眾對各種文化的包容度越來越高了,我對於本土潮流藝術的前景是充滿期待的。

從各種西方湧現的亞文化來看,亞文化之所以形成都源自於社群的建立,但目前中國似乎不缺乏各種文化社群,比如滑板甚至是某類音樂社群等等…那我們缺乏的到底是什麼呢?

那我就拿滑板、音樂來舉例好了,滑板和當今流行的嘻哈樂種的根源都在西方,但它們也成了我們的亞文化。既然當初文化大革命去除了大部分傳統文化,重新塑造新文化,那麼每一個個體文化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新時代的文化反應。 

我以前常說不應去教育年輕人怎麼做中國文化,當代年輕人做出了什麼,什麼就是當下的中國文化。如今可以看到新生一代藝術家,也就是所謂的潮流藝術家們都愛畫卡通,因為我們這代就是看著迪士尼卡通和日漫長大的,這就是我們的生長環境影響的,要我創作水墨畫那我就只能是模仿,因為成長環境裡這類文化薰陶較少,早已被外來文化所取代。反過來說,如今我們選擇畫迪士尼經典 icon 也一樣只能是畫得更像國外的東西,此時大多數國內潮流藝術家處在一個尷尬的階段。但是還是有不少藝術家從裡面慢慢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創作方式,我想大家還是需要時間沉澱,我也確信在未來十年裡一定會誕生出一批真正的本土潮流藝術家。

當下,越來越多的品牌頻繁地與藝術家們展開聯名合作,那麼藝術與商業之間是否應該設立一些邊界?

我想如果任何事情都設置邊界…將是很無趣的,共生並發展才是最好的方向。藝術商業化與商業藝術化,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畢竟是做潮流藝術,能夠和不同品牌合作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也是種妙事,但前提是品牌和藝術家的合作要能產生化學反應,為了跨界而跨界,為了聯名而聯名是毫無意義的。

商業化到一定水平後要靠藝術來提升高度,藝術依附於商業則變得更有價值,這兩者是分不開的。

這主要取決於⼤環境,很多品牌其實並沒有給藝術家充分的創作⾃由,有些把藝術家和插畫師混淆,甚⾄有的合同說要改到甲⽅滿意…我覺得商業和藝術其實並沒有明確界限,但我希望整個合作的⼤環境可以變好,藝術⾃由創作能帶來最⼤的附加值,當這一點可以達到認可的時候,二者就會沒有邊界了。

Via The Artware Store Group exhibition

聽過 4 位藝術家的探討,不難發現潮流藝術囊括著各種各樣的先鋒作品風格,我們其實可以把它視為一個特殊的混合藝術分類。從塗鴉、攝影、街頭的裝置作品,再到大型壁畫,各種風格都在藝術家們的手中傳達著具有「酷感」的視覺特徵。這些潮流藝術作品結合著當下這個時代的景象而誕生,共同促使著潮流藝術成為了這個時代最宏大的一場先鋒藝術運動。至於潮流藝術的未來,我們也有理由對它懷有期待。

Via The Artware Store Group exhibition

「潮流五金店」藝術家群展-The Artware Store Group exhibition 

時間:2020 年 12 月 18 日至 2021 年 2 月 28 日 

地址:深圳南山區華僑城創意文化園 F106 空體

WRITER  Liz Gioro

熱門內容

           

換個工作不?NOWRE 需要你

           

國外開店、結識 NIGO® 再回國開展品牌,FiSN 主理人 CU 細說個人經歷

           

Mizuno 與空山基聯乘事件:關乎球鞋,關乎未來

商務合作:info@nowre.com

相關焦點

  • 「放下身段」的藝術創作,反而令以GD、TS等先鋒玩家更「燃」?
    :「嚴肅」的藝術理念,正在跟一言難盡的去年一起說 Bye Bye,越來越「平易近人」的藝術家們,用「歡樂趣味」消除「距離感」,令潮流聯乘更受玩家們喜愛。同樣還有村上隆,標誌性「太陽花」元素,近年已慢慢令玩家們「審美疲勞」,於是他便開始在「DOB 君」元素上進行新創作;將其製成潮玩擺件後,這種藝術形式,也得到了 GD、TS 等人的「認可」,TS 更因此邀請村上隆,為 Cactus
  • 關於「藝術家聯名」,賣的是藝術還是品牌?
    「品牌」代表的難道只是與藝術家合作的另一方,而不包含藝術家嗎?「藝術」指的是使用媒材、形式,商品背後的創作概念還是品牌故事?從 20 世紀進入 21 世紀以來,當代藝術市場飛快暴漲,網絡的發展、全球化、個人資本升高和私人美術館與畫廊的興起,都造成了市場運作模式的改變。
  • 為什麼這些潮流藝術家的「版畫」這麼值錢?| 知物美術館
    ,高尚至美術館,通俗到與快時尚品牌Uniqlo推出合作款T-shirt,曾經被傳統藝術行業鄙夷的潮流藝術,隨著時代精神和藏家群體的變化在全球範圍內形成了強勁的風潮和全新的文化現象。例如:作品「限定版數」和與之相反的「大量複製」等關鍵性問題也從現況衍生,這個要起源於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德國,1892-1940)在1936年所寫的一篇極具影響力的文章〈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這篇文章中提到版畫和一些傳統藝術創作形式之間的關係,他認為版畫和那一種觀者看見藝術品時的尊崇感是能經由複製的方式所釋放出來,而且可被大眾看見的,但那一時的剎那感是無法像原作一樣維持的
  • 品牌定製「日語沙龍」、「藝術家在場」上線! | 「陸+藝術中心」六月藝文活動預告
    一同探索未來理想生活倡導生活藝術、風格態度、文化潮流理想生活日,我們來了/// Ideal Life Day ///\\ 六月主題:愛與生活的永續 」以及楊土土個展「藝術家在場」六月,真的是讓人充滿幻想與期待的日子日語沙龍成立於2009年,是一個支援日語學習者學習與就業的公益性組織。
  • &FRIEND'S「BEARBRICK EXHIBITION」潮流藝術玩具展
    以當下炙手可熱的潮流玩具及收藏品「BE@RBRICK」作為主題元素,這次展覽是京城首次迎來珍藏BE@RBRICK的集體亮相,免費對公眾開放。童趣感染力十足,讓現場每個童心未泯的潮流愛好者們沉浸在滿滿的童年回憶氛圍裡。
  • 「親民化」藝術是 MoMA 的生產動力?
    合作單品是以 MoMA 的「藝術精魂」為主題打造,聯名款滑板鞋 Sk8-Hi、Era、Slip-On 以及 Authetic 與超現實藝術家 Salvatore Dali、印象派畫家 Van Gogh 以及抽象派畫家 Pablo Picasso 的結合,充分的展示出 MoMA 的藝術屬性,除此之外,隨同釋出 T-Shirt、衛衣以及隨身包等,均非常契合的演繹出滑板文化與藝術之間的「跨界交合」。
  • 潮眼te丨DIOR在kaws和空山基後,又找來潮流藝術「考古學家」
    ///美國藝術家 Daniel Arsham 以「考古學家」的精神,深入探索 Dior 典藏,將各種經典元素投射到幻象中的未來,以仿舊、侵蝕、裂化賦予單品年代感,成為穿越光年後的未來遺蹟。01大秀作品預覽DIOR 2020 春夏男裝在提前在泰國曼谷舉行預覽,Kim Jones 與藝術家 Daniel Arsham 互助,獻出「未來考古學」,也從 DIOR 歷史取材,重新詮釋 20 年曾有過的報紙印花,成為服裝、高筒運動鞋的圖案等,展現更加創意的時尚,那時候就已經曝光了大秀的作品。
  • ​必得 |「當代藝術與潮流」專區煥新亮相!
    的確,和動輒幾十上百萬的畫作和雕塑相比,藝術家限量作品的收藏門檻相對低,價格決定了它更容易成為大眾化的藝術消費品。並且因為版數限量的特點,一旦售罄就很難再買到同款,這也就決定了其升值空間很大,同時帶給大家投資契機,必得將在之後更詳細的為大家解讀關於收藏投資的乾貨知識,敬請關注~
  • 藝術家陳海「無聲」藝術計劃 大漠日記展影酒會
    藝術家陳海藝術家陳海與主持嘉賓榮劍現場對談展覽影像放映現場藝術史論家、批評家範景中先生說:「創造淡遠,創造華麗,創造出水光雲影,搖蕩碧虛,撫玩無極,追尋已遠的境界,一直是陳海教授數十年來以朗淨之筆在畫布上孜孜以求的。
  • 2020北京國際設計周「Pop Box」—國際潮流文化展
    後來的接棒者村上隆和KAWS,更是成功地開啟了潮流藝術與商業品牌的合作模式,促使泛形態與風格的潮流藝術產生了更加深遠的影響,催生出了千變萬化,跨領域、跨人群的潮流商品與文化。時刻捕捉與締造當下時代最熱門、最流行元素的潮流藝術,已經開始為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和品質代言,成為時尚人群彰顯態度與品位的一種生活方式。
  • 如何運用「冥想機械人」去表達李寧所主張的「運動的藝術」?
    針對該系列,中國李寧以「運動的藝術」為名,「出格」地邀請來了新媒體藝術家陸揚作為藝術總監,將虛擬數字人 DOKU 視作「運動的藝術」這一概念的表達先鋒,為我們帶來了一番充滿著機械感的未來景象。由此,「運動的藝術」這一概念得以具象化表達。然而就在最近,中國李寧與空山基(Hajime Sorayama)展開聯名合作的消息於社交媒體中擴散。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喜歡潮流藝術?揭秘九個最hot的藝術家
    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潮流藝術,甚至有人為了收藏到這些藝術玩具,通宵排隊購買。看著長長的隊伍,很多人就不解了,什麼是潮流藝術啊?最近我們與藝團兒、毛壯在廣州舉辦了一個「廣州潮流藝術展」,試圖科普潮流藝術。
  • 2020立邦「為愛上色」藝術+城市彩繪,成都首面牆畫亮相高新區
    《赤兔之誠》的創作突顯了赤兔馬對關羽的溫暖陪伴和效忠對於為何會連續3年參加立邦「為愛上色」藝術+項目時,Sheep直言:「跟隨「為愛上色」藝術+項目,我已經去到了上海、成都、百色、九寨溝。無論是鄉村的學校還是城市社區,在牆繪過程中,通過和孩子以及居民們的溝通,可以感受到當地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風土人情,這些回憶於我而言是非常寶貴的。當你發現,你所做的事情可以激勵別人更好地追逐他想要的生活時,這個行為就是「為愛上色」,今年我還將前往甘孜州理塘縣,用藝術創作為那邊的人們帶來色彩和祝福。」
  • 藝術|這些藝術家們以大地為媒介,用藝術與自然對話!
    後臺回復「設計說」日站君會為您推送一條設計物語365天,365句經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Hello~大家好,我是日站君。大地藝術,是始於上世紀60年代末的一種藝術運動,其表現為大地景觀和藝術作品本身不可分割的聯繫。
  • 潮眼te丨潮流藝術家聯名 New Balance,能否打破「僵局」?
    周物欄目New Balance 運動品牌已經超過百年歷史,作為一代人傳奇鞋子,近年來卻有些乏力,潮流藝術加持是否使你回心轉意?與著名潮流藝術家 Ron English 展開聯乘合作,合作推出「850 Grin」玩偶,採用抽籤方式送出全球限量 100 只。
  • 「重磅」木桐酒莊 2018 年份藝術酒標,由中國藝術家設計!
    徐冰用「英文方塊字」寫成的「人民藝術這可不是「瞎寫」的,每一個字母都有自己對應的漢字筆畫。朱利安表示:「當我發現徐冰時,我被他的作品迷住了,他創造了一種具有詩意力量的符號。我們的酒標也是一種符號,每件藝術品都指向一個年份:我們可以管 1973 年叫畢卡索木桐,也可以稱 2018 年為徐冰木桐。」順帶一提,其實木桐歷史上還有 2 個年份是邀請中國藝術家來設計酒標的。分別是 1996 年和 2008 年。
  • RR · 藝術 | KAWS虛擬AR售價1W美元,誰在為潮流藝術買單?
    東京著名的澀谷交叉路口與巴黎羅浮宮外的AR COMPANION簡單來說,這次的「Expanded Holiday」在全球12個標誌性的地點,預先藏了12件巨型 COMPANION 的 AR 雕塑。▌品牌合作,擴寬藝術的表現形式 ▌新時代潮流藝術家們有別於傳統藝術家的高高在上,本身就成長於街頭的他們,樂於放下身段與成熟的商業品牌合作,以服裝、玩偶、鞋履等載體,將自己的藝術品滲透到不同角落,不管你的經濟實力如何、處於什麼階層,只要你對潮流藝術感興趣,總能知道擁有它的方式。
  • 書中自有黃金屋,想了解何為藝術家?《創造力極論》為書單必備!
    但是這並不妨礙部分對此有興趣的人,寫書的、買書的依然是大有人在,所以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幾本關於潮流的書籍。關於藝術,這也是近些年來潮流圈發展的一大趨勢,從 KAWS 到村上隆、從 Bansky 到 Madsaki,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們從以往看似高不可及的角度慢慢走下,並延伸出不少「觸手可及」的周邊。那麼,到底何為藝術家、藝術家之間又有什麼區別;何為純藝術家、何為商業藝術家、又何為「蓋棺定論型」藝術家?
  • 潮眼te丨潮流當代藝術,國內入門選擇畫廊——WK gallery
    WK gallery 致力為北京的文化體驗和社群協作提供新的互動平臺。以發現和支持從事當代藝術創作的青年藝術家為主要方向。為年輕藝術家們提供展示和實踐的平臺,發掘了不少目前中國、日本、韓國當代藝術語境中的活躍參與者。
  • 拆解改造Nike「Mars Yard Overshoe」,深度解構藝術家TomSachs!
    適逢本回是 NASA 紀念專題最終章, 便為讀者們一一解構 Tom Sachs 的成名經過,也希望讀者們知道一點,這位藝術家的創意與思想比起那雙鞋作更富前瞻性!無容置疑,「NIKECRAFT:Mars Yard Shoe」 的出現帶給 Tom Sachs 很高的收視,亦將他的名字注入到每位的腦海之中,然而其實這位紐約當代裝置藝術家早於 90 年代經已在美國聲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