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治冠心病的國醫大師,從不吃這東西,但是很多人很愛吃

2021-01-09 健康傳真

他是第三屆國醫大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他是第四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師承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博士生導師;

他曾任中國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心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他提出冠心病、心絞痛(胸痺心痛)痰瘀互結證新理論;

他採用化痰宣痺、活血化瘀治法,成功研製國家中藥新藥丹蔞片,是痰瘀互結型冠心病康復治療的唯一推薦用藥,包括國家「973」專項在內的10餘項科研課題針對此藥持續進行臨床研究。

他就是陝西省名老中醫——雷忠義!

雷忠義生於1934年,如今已經83歲高齡,但是一直對中醫事業充滿著熱情,對患者充滿著關懷之情。

他高徒雲集,卻常叮囑學生說,繼承發揚中醫學術,要科學傳承,實踐創新;臨床要以中西並重,取長補短,優選方案,以治病救人為終極目標,切戒門戶之見。

雷忠義注重職業操守,常告誡學生要有眼界和胸懷,強調中醫學博大精深,內涵豐富,要多讀書,多實踐,讀書乃知不足,實踐方出真知,要力戒心浮氣躁,更不可學術造假。

國醫大師雷忠義83歲仍舊耳聰目明、思維敏捷、動作矯健,這都要歸功於他的養生之道。

1、堅持太極常運動

很多心血管疾病多是由於吃得多,動的少,缺乏運動造成的。雷老常常引用《呂氏春秋·盡數》中「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來說明運動的重要性。

雷老堅持太極運動已經有十多個年頭,只要不下雨、不下雪,每日早晚兩次,每次30~60分鐘。他青睞於三種太極運動,即楊氏太極拳,楊氏太極劍,楊氏太極刀。

雷老認為,太極運動形意皆動,運動量適中,心、腦、身都能得到鍛鍊。生命在於運動,腦筋在於開動,心臟才能一直跳動。

【養生解讀】由於太極拳將意、氣、形結合成一體,使人身的精神、氣血、臟腑、筋骨均得到濡養和鍛鍊。達到「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態,所以能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健身的作用,保證人體健康長壽。恰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提**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神守。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太極拳之所以能夠養生,道理也正在於此。

2、從來不吃動物內臟和肥肉

在雷老的養生之道裡,特別提到了一句話「從來不吃動物內臟和肥肉」。雖然動物內臟營養豐富,但也暗藏著健康危害。肝臟是所有動物的解毒產所,腎臟也是「過濾器」。

【養生解讀】一些內臟的膽固醇比較高,容易結合生成過量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促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每100克動物肝、腎、胰、心、腦等嘌呤含量均有數百毫克,屬於高嘌呤食物。痛風人群、高膽固醇人群和代謝症候群人群是不適宜食用的。

比起動物內臟豐富的營養物質,它膽固醇含量也不可小覷,為了心腦血管健康還是少吃為好。這裡建議大家少吃動物內臟,也不是不能吃。想吃也沒問題,注意食用量就好。此外,動物肝臟買回家後記得要衝洗乾淨,用冷水泡上半小時再清洗。烹飪時不要吃半生熟的,一定要熟透才能吃,確保食品安全。

3、早睡早起 中午小憩

雷老認為,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保證。他早睡早起,晚上10~11點鐘就寢,6點鐘起床,有晨讀的習慣,中午小憩一會兒。晚飯後有夜讀的習慣,但從不熬夜。他說,健康不但要養正氣,同時必須避其邪氣。雷老主張「冬避三九之寒,夏避三伏之暑」,既能順應天時之常,又要避天時乖逆。

【養生解讀】子時(23:00-1:00)此時膽經最旺。中醫理論認為:"肝之餘氣,匯於膽,聚而成精。膽為中正之官,五臟六腑取決於膽。氣以壯膽,邪不能侵。膽氣虛則怯,氣短謀慮而不能決斷。"由此可見膽的重要性。有些人隨便切掉膽是輕率的表現。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前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膽有多清,腦有多清。"在子時前1-2小時入睡,晨醒後腦清晰,氣色紅潤。

4、穴位按摩養護心臟

在雷忠義看來,穴位按摩是中醫治療冠心病的方法之一。推拿按摩可使血管擴張、減少血流阻力,減輕心臟負擔,調節心臟功能。

穴位按摩時,常取左側靈墟、屋翳、天池和心俞穴,採用掌摩法,每分鐘20圈左右,心前區3穴(如圖)共按摩12分鐘,心俞穴按摩4分鐘,按摩中感到心前區發熱,逐漸波及四肢和腰背,若按摩結束時,未出現熱感傳導者,則酌情延長5-10分鐘,每日按摩1-2次,20日為一療程。

另外,也可取肺俞、心俞、膈俞、內關,每穴按揉100次,以患者感覺酸脹且能耐受為度;平推胸椎1-6節棘突兩側膀胱經,以有熱感為度。必要時加熱敷,每周治療3次,20日為1療程。

雷忠義表示,指壓至陽穴對預防和治療心絞痛也有較好的效果。取穴位置在肩胛骨下緣、離脊柱約五指處,每日用拇指按壓2-3分鐘。也可以在心絞痛發生時,立即用拇指進行按壓,疼痛可很快緩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國醫大師雷忠義教授與他的「孩子」
    近日,由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開展的第三屆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授予雷忠義教授等30位同志國醫大師榮譽稱號;30位第三屆「國醫大師」獲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的親自表彰,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傅興國
  • 國醫大師雷忠義:杏林耕耘六十六載
    這是我能背誦的800多首『湯頭歌』之一呀,最普通不過的一劑藥方,能治好嗎?……兩三天後,藥到病除。那段時間,我眼看著薛成、李紫瑩等老中醫時常用普通湯藥,治癒了許多患者的疑難雜症,讓我感受到了中醫的神奇,深深地迷上了中醫。」
  • 國醫大師盧芳和他的傳人
    中醫傳承了幾千年,至今興盛不衰,歷史上那些國醫聖手手到病除的神奇,在國人眼中儼然就是神仙再世。雖然西醫技術進步越來越快,但中醫的道法自然的天然屬性和辨證施治治病治本的理念,依然深受國人信賴,名中醫尤其受到人們的追捧。國醫大師——就是名中醫裡的明星。 4月24日第三批國醫大師入選名單公布,在30人的名單裡,黑龍江省唯一入選者是盧芳。
  • 為中醫而生的國醫大師!
    錚錚鐵骨立傳世豐碑曜曜精神引時代前行2021年1月10日,是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離開兩周年的日子。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廣東省中醫院在二沙島醫院舉行緬懷鄧老活動。躬耕杏林不知倦矢志岐黃濟蒼生鄧鐵濤,祖籍江門,是全國首屆國醫大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現代著名中醫學家。
  • 關於馬兜鈴科等中草藥毒性問題,國醫大師梅國強如是說
    同樣,在由君和堂中醫連鎖管理集團主辦的第一期「疫後迎春 中醫守護」新冠肺炎愈後康復系列研討會上,身處疫區的國醫大師梅國強教授針對此次新冠肺炎愈後康復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給出兩個代表方供大家臨床參考。同時,關於馬兜鈴科等中草藥的毒性問題,梅老先生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 國醫大師臨證秘法7:膝痛用風府穴
    因為膝關節是人體下肢重要關節,擔當著支撐人的站立和行走的重要任務,如果經常處在風寒潮溼的環境中,很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外邪不去,膝蓋就會疼痛了。我是見證者,亦是執行者,詳情請看賀普仁口述、鍾健夫等人撰稿的《國醫大師賀普仁:「一針一得」治百病》一書。所謂「一針一得」,指針刺或艾灸一個穴位便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 國醫大師楊春波當選首批學部委員
    國醫大師、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名譽院長楊春波榜上有名。楊春波。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首批學部委員共93人,由代表中醫藥行業及相關領域最高學術水平的兩院院士、國醫大師組成。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以及國醫大師路志正等。
  • 國醫大師劉嘉湘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國醫大師劉嘉湘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2020-12-21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習俗洗藥澡佩香囊:揭秘國醫大師香囊配方
    當然,這只是電視劇裡的情節,但端午習俗倒是大致相同的:賽龍舟、吃粽子、懸艾葉菖蒲、佩戴香囊、喝雄黃酒、洗藥水澡……  然而沿襲千百年的習俗究竟有沒有經過科學考證呢?其中有沒有不恰當的做法呢?為此,記者聯繫到咱們成都的老中醫們,為大家揭秘兩位國醫大師的香囊配方和端午習俗。
  • 冬吃蘿蔔夏吃薑,99歲國醫大師教你正確做醋泡姜,健康長壽的秘訣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俗語可以說是人盡皆知的了。在咱們的中醫文化裡,本來就是藥食同源,很多不起眼的食材其實都是日常保健的良藥。就拿生薑來說,感冒了,很多人都會喝薑湯,女生不舒服的那幾天,也會喝紅糖薑茶,日常保健也經常會食用生薑,用生薑泡腳等。
  • 來聽聽這位國醫大師「解密」!
    來聽聽國醫大師薛伯壽的中醫理論分析吧~△薛伯壽,國醫大師。1936年生,江蘇泰興人,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師從當代傑出中醫學家蒲輔周,曾參與中醫藥防治傳染性疾病相關工作。新冠肺炎,流行之廣已勝非典,感染者甚多。作為一名醫生,特別是專業與疫病更緊密,我一直在關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救治。
  • 國醫大師鄧老妙用補氣藥五爪龍
    ▲鄧鐵濤(1916.10-2019.01)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創始人之一,現代著名中醫學家
  • 熟讀此文學好太陽篇,就能輕鬆治好很多病了
    從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逝,詳細了解疾病發展的特點;詳細論證中醫的診治原則與用藥原則,中醫不是慢郎中,樹立中醫診療疾病的信心,推薦學習中醫的八字方針博學強記,慧悟通達;外感病易傳變迅速,難以摸清疾病病情發展所向;本著傳頌經典的原則,運用《傷寒論》六經辨證詳細分析外感疾病引經典用經方,將複雜的病機簡單而直接化;現代發熱並不局限於外感發熱,通過六經辯證分析發熱的三陰發熱證候,「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 冠心病能治好嗎?得了冠心病嚴重嗎?最 佳治療策略是什麼?
    「冠心病能治好嗎?得了冠心病嚴重嗎?怎麼治才是最好的方法?」雖然對冠心病並不陌生,但突然被確診為冠心病,很多患友心裡還是不知所措,甚至陷入恐懼和焦慮。若問冠心病能治好嗎?得了冠心病嚴重嗎?冠心病是一個心臟的供血血管「冠狀動脈」發生的疾病的總稱,包含很多種情況。
  • 國醫大師鄧鐵濤關於「少火生氣」的詮釋與運用
    ▲鄧鐵濤(1916.10-2019.01)首屆國醫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診法代表性傳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創始人之一,現代著名中醫學家
  • 「三棵草」就能治肝病?看看國醫大師的經驗!
    李佃貴教授是第三屆國醫大師,全國勞動模範,博士生導師。筆者有幸跟診李佃貴教授學習數月,現介紹李佃貴教授治療肝病所用一組角藥,以供同道學習。「三草」即地耳草、垂盆草、龍膽草。李佃貴教授臨床運用此角藥治療肝病取得了顯著療效。
  • 國醫大師治療痛風經典驗方——五味絡石藤丸正式上市
    由國醫大師張大寧教授提供的經典驗方「五味絡石藤丸」,目前已由日照華方中醫醫院全國名老中醫經典藥方院內製劑研發中心生產並通過了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督局審批,即日起將通過日照華方中醫醫院服務全市人民,並通過企鵝華方網際網路醫院服務全國患者。
  • 京津冀中醫:專訪國醫大師鄧鐵濤的弟子中醫衛士曹東義
    生於中醫世家,成為國醫大師鄧鐵濤弟子京津冀在線網綜合(劉傑)曹東義教授出生於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年輕時被村裡選為赤腳醫生學徒,到了衛生所幫忙,參加了培訓,自此開始學醫。在工作和實踐中,見證了太多太多的生存和死亡,越來越覺得中醫的實用性和正確性、以及無可代替的優勢,遂逐漸轉向中醫方向,慢慢地給人用中醫理論給人看病,並拜了鄧鐵濤大師、朱良春大師為師。1985年曹東義在讀了研究生以後,開始踏踏實實地進入中醫專業。一開始做中醫,不好幹,當時好多人下崗,急性病人不吃中藥,慢性病人吃不起中藥。
  • 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傳承工作室落戶石家莊市中醫院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任學光 通訊員段曉晶)12月24日,國醫大師石學敏院士傳承工作室落戶石家莊市中醫院。當天,石學敏院士在該院公開收徒,五位中醫骨幹拜石學敏院士為師。
  • 國醫大師廖品正先生的春秋人生
    見到廖品正先生,我還是習慣稱她廖阿姨,儘管早就知道三年前她已獲得「國醫大師」這個中國中醫藥界的最高榮譽稱號,但總覺得叫阿姨才真切自然,多少歲月,多少情感,都融入這一聲熟悉的稱呼裡了。這讓廖阿姨受到很大刺激,反而增強了學習中醫的願望。最讓她刻骨銘心的是,爺爺去世的時候,很多患者前來家中弔唁,有的緬懷、有的感恩、還有的為擔憂日後染病何處求醫而哭泣,這讓廖阿姨不僅看到了大醫仁心的感召影響,而且對生命至上的從醫境界有了新的認識理解。那年廖阿姨剛上高中,她在送別爺爺的悲痛之中堅定了一個信念,此生必要繼承爺爺的事業,做無愧於爺爺的好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