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心中,清華北大是中國自帶光環的最高學府。
能入學者,無一不是人中龍鳳,行業精英。
然而,每年有很多人跳著健美操就輕鬆進來了。
比如最出名的這位奶茶妹妹。
憑什麼?
其實他們就和國外名校招收特殊才能的操作一樣的。
意思也很簡單,我想要招個有錢人家的孩子進來。
成績不過關咋辦?
搞個燒錢的小眾才藝進來,我特招還不行嗎?
這個才藝你能跳出花來,基本等於你會就代表你家有錢。只要你家有錢,那你真就是個人才!
說說美帝吧。
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但是他畢竟有一個民族的主體,就是WASP,就是百人的盎格魯撒克遜的新教徒。
那這些人覺得我們是這個國家的精英、我們是主流階級。
這個意識原來還不是特別清楚,到了19世紀的下半葉,也就是美國的鐵路網已經造成全國一盤棋的時候,種族的主流意識開始覺醒。
他們就覺得哈佛、耶魯那是要培養我們的孩子的,我們的下一代仍然要當這個國家的領導人。
所以我們就不能讓其他族群的孩子輕易的進來。
但是又不能明擺著說不公平吧,因為大學畢竟是招生考試嘛。
所以我們就設立了一個門檻,就是哈佛、耶魯這樣的學校,開始考希臘語和拉丁文。
那其他族群公立學校是不教這兩門語言的,所以自然你就考不取。
但是這個規定實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也覺得這玩意不對頭,為啥?
因為沒有競爭了,只要是WASP的主流精英的孩子,考哈佛、耶魯完全就不費勁,其實他們的成績不是很好。
長此以往就是其他族群的精英你不能把他納入進來你的體系,那這個國家也有問題,這個族群本身也會產生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後,他們就取消了這兩門考試,希臘語,拉丁文都不考了。
其他的族群就開始起來了,那最起來的就是猶太人。
猶太人在常春藤盟校的入學標準,大概是百分之七上漲到百分之二十幾;
甚至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就是哥倫比亞大學,一度達到了百分之四十。
那這些WASP的主流精英又不幹了,因為自己孩子的機會被剝奪了,怎麼辦呢?
又搞出一套標準,說你社交好不好,你體育好不好,搞出一大堆的限制條件。
其實就是原來搞得希臘語和拉丁文,又把猶太學生的那個比例給降下去了。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個趨勢又開始出現逆轉。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爭霸,那美國人心裡清楚,這一仗是不能輸給蘇聯的,我們美國人還得登月亮呢。
所以那個時候的美國名校,算是對全民敞開了大門:只要考試成績好,上哈佛,耶魯是可以的。
所以你看,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就是趕上了這波好時候。
但是這個階段很快又過去了,美國的名校又開始固態復萌,開始強調那些亂七八糟的素質教育的標準。
說到這兒你就該明白了,他們其實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要找一個均衡點。
一方面要用考試成績,把其他的族群精英給挑進來;另外一方面,要靠這些素質教育的標準,把他們攔出去。
所以不管怎麼變化,這些標準的設立不是讓你過來的,是讓你出去的。這個實質我們心裡要清楚。
教育分層,國內的名校有模有樣學過來。
老實說,這樣是非常不符合我們社會主義價值觀的。
間接加劇階層分化的行為,我個人認為是必須嚴格批判的!
前幾天清華校友會合唱隊的一個節目少年在知乎引起了很多討論,有人感慨於他們的情懷,有人卻在其中看到了不公以及階級固化。
我看到的兩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言論,都來自今天的清華學生。
一是:這些老先生回去以後會不會讓手下的年輕人996呢?
二是:那個年代的清華畢業生真的是天龍人,國家給了最好的資源與機會,而現在的清華畢業生呢?高級燃料而已。
這兩點背後蘊含的是對於階級固化的焦慮。
過去的清華畢業生努力就會有成就,他們大多能有相當好的成就。
現在是什麼樣子,北京一套房子上千萬,畢業年薪50萬,不吃不喝也得20年,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太多的人直接佔好了位置,而不像幾十年前,一片蠻荒,大家各憑本事。
恰好的是,這些七十歲的清華老學長們,正是那些佔好位置的人,他們的後代,很可能已經站在我們的終點線以後了,這就是敵意與焦慮所在。
階級固化繼續下去,那就是仇視所有既得利益者,無論他們的利益來源合理不合理。
這是階級固化,另一個方面是發展停滯。
過去的日子是什麼,是gdp連年增長,是中國發展的奇蹟。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從上到下每一個人生活都在變的更好,如山海情所展示的。
今天地洞,明天土房,後天磚房,大後天樓房。從上到下生活都在變得更好,自然沒有那麼激烈的矛盾與怨氣。
而現在是什麼,現在是新常態,現在是經濟放緩的年代。
這意味著,有人生活變好,有人生活就變差。有人賺到了,就有人虧錢了。
有人佔著高位不下來,上升的道路就變窄,在這個過程中,先佔位的人有巨大的優勢。
畢竟,拆遷戶隨隨便便就有別人一輩子也賺不到的錢,有的人小學就發了別人研究生或許才能發的論文,怎麼可能沒有怨氣?
他們唱歌不為了出名不為了炫富,本來和敵視應該風馬牛不相及。
但是恰恰現在階級固化年輕人看不到希望。
這些生在人才資源少的老年大學生得到了最好的待遇,他們的子女也大多「人中龍鳳」,戰鬥力競爭力又讓普通年輕人疲憊不堪。
這些人是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又在有意無意炫耀自己的清華光環(事實上很多人是作為工農兵進入清華的)。
可能敵意就是這麼來的。
允許別人讚美,也應該一樣承受得起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