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我因為工作關係有機會去上家庭婚姻課程,主題如:「你為何不結婚」、「界線」、「聽與說的藝術」等,釐清我對婚姻的迷思,了解唯有具備健康的身心靈,才能經營美好婚姻。
且婚姻本質是學習耶穌基督的舍己精神,無法要求對方改變,唯有自我改變才是解決之道。
我除了去上課學習成長,也針對原生家庭所帶來生命中的創傷進行專業心理諮商,結果帶來關鍵的突破,身心靈邁向健康。
我常提醒自己要照顧身心健康狀況,提醒自己不需要活在孤絕的悲劇意識之中,也不要成為個性怪異,到處有別人可以踩動觸怒的地雷,隨意發脾氣的單身怪女子,同時也保守自己的情感,不可成為別人的小三。
我不再定睛自己沒有伴侶的缺憾,且開始去體驗單身生活。
我首度挑戰路跑,也和朋友去爬合歡山及看舞臺劇,這都是生命中的新嘗試,發現很美好。
曾經看過一段話:「許多人渴慕婚姻,可是卻無法面對生活周遭的親密關係,其實是自我矛盾。」
我原本就經營原生家庭與家人的互動,例如約吃飯及出遊,後來也開始學習經營辦公室裡的人際關係。
同事之間每日超過八小時以上相處,彼此的期待與個性不同,卻必須完成共同的工作,產生衝突是必然的,所以我運用婚姻家庭課程學習到的人際界線來解決衝突,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辦公室人際雖未到享受親密關係,但同事因為互動,彼此更加認識,且增進生命之間的連結。
如今,我依然期待婚姻的美好,能在眾人面前立志,與未來的另一半無論貧窮、疾病、年老、患難都不分離,那是人生美好的一刻,但既然無法一個人決定,我想無論選擇結婚或是單身生活,能從未完成的事物中體驗人生,接受小缺憾,也算是一種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