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汽勢Auto-First|周光軍
間距一米,是2020年的距離。2021年的距離是幾米?
這一年,每個人都被改變了許多。面對面改為屏對屏,線下改為線上,頻繁出差變為居家辦公,戴口罩、勤洗手成為每個人的標配。從「每逢過節胖三斤」到「今年胖了七八斤」。
這一年,汽車行業同樣被打亂得稀碎,從規模工業品類中最拖後腿的行業到觸底反彈,從沒有市場到因為諸如大眾缺乏晶片影響產能沒車可賣,短短一年時間劇烈震蕩。以我鍾愛的馬拉松為例,在往年一年不下10個馬拉松面前,今年只跑了3個。且「找轍」安慰自己說,「杭馬」是這一年的唯一一個「半馬」,「上馬」是這一年唯一的一個「全馬」,海南的「越山向海」是唯一一個人車接力賽,每一個都不一樣的背後是「無法選擇更多,只有選擇這些」。
外來物種特斯拉以一個革命者的身份打破了傳統汽車行業的壟斷,小鵬、蔚來、理想,也包括此前推出的WEY,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敢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種做法值得鼓勵。奔馳、標緻、雪鐵龍、豐田、法拉利,甚至米其林輪胎等久負盛名的車名,最初的推動力都來自人名。用中國人自己的名字命名為汽車,在以前並非禁區卻缺乏自信,大量個人名字的出現是一種進步。就像魏建軍所說,押上個人身價性命命名為「WEY」更有理由把它做好。
特斯拉以新物種打破了對傳統汽車100多年的壟斷,搞得全世界汽車行業都在研究它,我們不應該糾結和抱怨特斯拉技不如人的造車工藝,更應該研究其受眾人群的消費心理、價值理念和商業模式。
特斯拉以外的傳統車企也出現「強者恆強涇渭分明」的壟斷效應,比如一汽-大眾成為2020年首個產銷超過200萬輛的單一車企,此前這頂皇冠被上汽大眾戴了很多年。有人說,是上汽大眾不行了。一方面,一汽-大眾彌補了沒有SUV的短板,另外在終端市場層面,普通消費者對南北大眾傻傻分不清,且一汽-大眾沾了「SUV推出時間晚 卻是最新技術 」的光。其實,上汽大眾的表現並不差,大眾品牌本身還是保有量最大的單一品牌,只是斯柯達拖了後腿。當「爭第一容易 保第一難」從上汽大眾高管口中說出的時候,應該理解他們感慨的真實。其他車企也是。長安、長城、吉利、奇瑞今年的表現「疫」外拔兒尖,出人意料之處還是體系力的基本功紮實。以奇瑞為例,「虎8」家族的「大單品」無疑是成功的。當然,距離尹同躍年百萬輛規模的願望還有一步之遙。長安汽車勝在產品力的明顯提升上,朱華榮接棒長安董事長前曾做過長安汽車研究院院長,他懂產品的重要性。
豪華品牌也是,奧迪、奔馳、寶馬以及第二梯隊的沃爾沃、雷克薩斯、林肯都獲得了增長,說明整個市場消費升級的趨勢明顯。亮眼的中國品牌當屬紅旗,徐留平年初在人民大會堂立下的「紅旗年度20萬輛」目標說到做到。反倒是繼「海馬」賣房求生之後,力帆、眾泰、華泰、華晨們熬不下去了,這符合世界汽車「6+3」的品牌規律和「歐美日韓中」的產業布局。與眾泰、華晨的破產重組相比,力帆無疑因為吉利的接盤是幸運的。因為,可預見的未來破產車企,像吉利這樣的接盤俠也不多了。這一年,我們也不得不和曾經久負盛名的夏利和曇花一現的東風雷諾說再見。
造車新勢力與造車新實力,「勢」與「實」一字之差,卻道出了過去一年的天壤之別。拜騰、綠馳、博郡出身未捷身先死,賽麟鬧劇般收場,說明僅僅靠資本借勢是不行的,還是得靠實力。被合肥市政府接盤的蔚來重獲生機,讓特斯拉相形見絀的華人運通高合HiPhi X,以及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三方投資起步就上千億的智己。我寧願相信,退出和新生是一種接力,而不是輪迴。
大眾汽車的銷量有所下滑,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汽車品牌。豐田、本田、日產為代表的日系品牌反倒是穩打穩紮,繼東風日產百萬輛規模之後,「兩本兩田」按照2022年年百萬輛的規模按部就班推進,一汽豐田以超過77萬輛銷量,同比增長7%的一路小跑領跑大盤。廣汽本田說,要不是受制於疫情期間零部件供應不足,廣本今年還能多幹10萬輛。中國自主汽車品牌也有三組數字值得記住:長安汽車的超過100萬輛,奇瑞汽車累計900萬輛,吉利汽車累計1000萬輛。
對很多人來說最壞的2020年,卻是有些車企最好的一年。他們把恐懼變成反思和信任,並付諸行動。
一汽馬自達被停產、長城神車哈弗碰撞測試安全氣囊、氣簾沒打開,特斯拉起火、純電動車裡程焦慮等,車企的各種聲明,費了不少紙。看似個案,連起來看也極其脆弱和極富挑戰。
2021年會是什麼樣?就像是誰能預測到2020年會是全球的疫情之年一樣困難。預測機構是不大能信的,且多個預測機構都有跑偏的前科,以前看個「大概其」的熱鬧而已,以後也是。猶如相面的,不能只說不好,而是要有不好的破解之道,這是2021年汽車行業和車企才需要的。
車企中看似最風光的是銷售,作為神經中樞,銷售其實也是整個產業鏈上的「搬運工」,完成KPI的喜悅,完不成任務時的罵娘。在時間面前,2021年新年鐘聲一旦敲響,再牛的銷售也都一筆勾銷,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2020年,汽車行業在沒法計劃中篤定前行。這幾天北京零星復發的疫情感染者曬出了奮鬥者的勵志。2021年的距離是幾米?一米也好,兩米也罷,在保持距離中接近無限可能。如果只能是一米的距離,那就讓一米陽光燦爛。
再好的年景也有碌碌無為的人,再不好的年景也有豐沛者。2021年開過來了,不搶行不強行,請站穩扶好!「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