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海狗,漁民們大都不陌生。它是生活在海洋裡的哺乳動物,因其體型像狗,因此得名海狗。體長150-210釐米,體重21-26千克。皮毛較濃密、光滑,又稱「皮毛海獅」。體呈紡錘形。頭部圓,吻部短,眼睛較大,有小耳殼,體被剛毛和短而緻密的絨毛,背部呈棕灰色或黑棕色,腹部色淺,四肢呈鰭狀,適於在水中遊泳。後肢在水中方向朝後,上陸後則可彎向前方,用四肢緩慢而行。
海狗與狗(源自網路)
捕殺海狗從何時起,沒有準確的文字記載。在旅順西北邊沿海有組織地捕殺海狗始於50年代,大甸子村裡成立小社,社裡組織人打海狗。捕海狗的人腳上都穿著帶豬毛的防滑靰鞡鞋。傳統捕海狗的工具是一桿木把長槍,前面尖刀上帶有彎鉤,木把後端栓有一根30——40米繩子,繩子的末端綁上一個大葫蘆頭。擲出的長槍刺中海狗之後,他就就會拖著繩子一頭扎進水裡,海狗最深可以下潛到240米深,但有大葫蘆做漂它就下不去了。一陣掙扎過後,待海狗精疲力盡,拽著繩子就把刺中海狗活捉了。他們最多一次抓了19隻海狗。大海狗領著小海狗在冰上曬太陽,通常是小海狗靠近水邊,大海狗靠裡邊,一旦發現有人,大海狗就將孩子推進水裡逃生。有的小海狗不聽話,又自己爬上來,就被人抓走了。有的大海狗被圍起來跑不了的時候,急眼了,就自己躍起,用自身的重量砸冰逃生,從營口過來的浮冰都有一米多厚,根本砸不開,只能坐以待斃了。後期,有一段時間捕殺海狗改用步槍,直接射殺。人在浮冰上跳躍是有一定風險性的,如果落水,被浮冰撞擊或夾擊,那是有生命危險的。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捕殺海狗,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成年雄性海狗鞭很值錢。摘除海狗鞭是一種很殘忍的行為,必須是海狗活著的時候生割下來。死掉的海狗,鞭就不那麼值錢了。海狗之所以耐寒,冬天能在浮冰上曬太陽,是因為它的脂肪很厚,可以用來禦寒。
那時候,在村子前面的鹽鹼地裡支一口大鍋,熬製海狗油,那種氣味特別難聞。據當地老人回憶,一次牛車拉土墊圈,經過熬油地,牛被燻得受不了狂奔起來險些翻車。海狗油可以用來治療燙傷。大牲畜身上出現破皮,只要抹上海狗油,傷口不招蒼蠅,很快就會癒合。煉油的渣滓,可以用來包包子吃。海狗皮可以做靰鞡鞋。
母子(源自網路)
旅順雙島大甸村有一個叫李秀生的人,此人對母親特別孝順。三年自然災害時擔心老媽在家挨餓,從大連冷凍機廠辭職,回家種地釣魚伺候老媽媽。自然災害過後,因為他鉗工手藝好,又被旅順國營農場招工。在場裡,為人憨厚,熱心助人。他是一個捕海狗的高手,每年的冬天他都能捕到6——7隻。有一年冬天捕海狗出事了。海面上突然颳起了大風,他腳下的浮冰被風吹走了,順著海流子漂到海貓島,他趕忙爬到島上。到了晚上他的家人不見人回來,就到海邊大聲呼叫,這時只見海貓島上有火光。原來,那個姓李的人在島上凍得受不了,就找來些柴火隆起一堆火。一方面用來取暖,另一方面給家裡報平安。他老婆發現火光之後,跑回村子喊人救人。夜黑風高,滿海巨大的浮冰沒有人敢出海。第二天,北風依然不減,漁船仍然不敢出海救人。
海貓島蘇軍在的時候就是靶場,經常從大甸子往島上打炮。後來是旅順海軍航空兵的靶場,轟炸機定期演練往島上扔炸彈。每次投彈之前都要發安民告示,距海貓島海域多少海裡不準捕魚和船隻經過。為慎重起見,投彈之前,飛機要在海貓島上空中繞三圈,仔細搜尋,確保無人之後,才能進行實彈投擲。天無絕人之路,那天正好趕上飛機前來巡邏,困在島上的李秀生見飛機來了,在岸邊狂奔,對著飛機大喊救命。飛機發現了島上有人就飛走了,轟炸機不是直升飛機可以懸浮在空中放下繩索救人。土城子機場把海貓島上有人的情況很快報告給旅順海軍基地,基地立即派快艇將人救上岸來。關鍵的時候,還是親人解放軍。
捕殺海狗已成為遙遠的過去。現在人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很強,很少有人敢以身試法去捕殺野生動物。前些日子,我寫了一篇《鐵山捕鳥記》,有網友很關心地問我,公安局沒有找你嗎?也有的網友質問,你這不是在教唆犯罪嗎?我只是把過去發生的事情用文字記錄下來,絕無它意。當年捕過海狗的人大都作古了。上文有的內容是採訪兩位耄耋老人獲得的,據姓周的老人講,給他講怎樣捕海狗的老人叫周廣榮,如果活到現在應該有120多歲了。
憨態萌萌的海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