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賈玲,那是無人不識。如今的她已經是小品界的風向標杆,她的作品也讓人交口稱讚。但在十年前,我們的賈玲是以相聲出道的。
大家都知道講相聲有時候需要兩個人配合,這種兩人相聲叫做對口相聲,其中的一個人是捧哏,另一個人是逗哏。所以在賈玲講相聲那會,她身邊常常有個叫白凱南的搭檔。
2010年,兩人的相聲《大話捧哏》火遍了全國各地,也著實讓這一對名不見經傳的搭檔火了一把。
接著兩個人趁熱打鐵,在2011年的時候又推出新的相聲《芝麻開門》,這個相聲讓已經小有名氣的兩人再次推上了名望高峰。我們仔細梳理一下,就會發現他兩火起來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兩人獨特的一男一女搭配搶人眼球。而且是突破了傳統相聲長大褂的穿衣風格,改成了色彩鮮明的秀場服裝。這種反傳統的穿衣風格也是他們能夠吸引眼球的重要原因。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來自於兩個人的辛勤付出和努力。
聲名鵲起後賈玲在舞臺上越走越遠,但是曾經的搭檔白凱南不但早已過氣,還被質疑抄襲作品,甚至淪落成了笑柄讓人感慨不已。白凱南是相聲大師馮鞏的得意弟子,而馮鞏老師教徒素以嚴厲出名。他自從拜在馮鞏名下時,沒少挨過罵,有時候念句子不清楚,會招來一頓責罵;有時候表情不到位,也會招來一頓嚴厲的責罵。但白凱南知道,馮鞏所做的這一切無非是讓自己能夠爭氣,在馮鞏老師的細心栽培下,白凱南也逐漸成長為一位合格的相聲演員。
在成名後,白凱南曾幾度被邀請做客《百變大咖秀》等綜藝節目。或許是人出名就是時來運轉,連廢鐵也能變成金子,在名聲正旺的時候,沒有多少主持經驗的白凱南在舞臺上張弛有度,並且搞怪連連,惹得全場的觀眾和主持人捧腹大笑,而他的名聲也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和推廣。
從綜藝和娛樂節目嘗到甜頭的他,漸漸產生了自大心理,自以為自己雖然沒有多少娛樂經驗,但依舊能夠在娛樂圈出人頭地。於是推掉所有了和賈玲出講相聲的檔期,宣布單飛並轉投娛樂圈,留下賈玲一個人在相聲界孤軍奮戰。少了搭檔的賈玲,也不得已轉投到同為搞笑演繹的小品界。
借著之前的名氣,白凱南也在單飛後順利接到了一些電影資源。於2014年先後參演了《我爸比我小四歲》、《魔卡行動》等網絡電影,還同師父馮鞏一起參演電視劇《生活有點甜》。
但是講相聲出身的他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根本就沒有一點點演技,因此在表演上差了很多火候。這當然不能和久經沙場的老師馮鞏相比,更不能和那些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相比,因此他的電影也是撲街連連,並沒有多少人買帳。
演員行業並不好當,沒有演技的他一切得從零開始學習,而急功近利的白凱南一心只想著能夠在熒幕上大紅大紫,並不會專門靜下心來全身心投入到電影行業中。
畢竟隔行如隔山,想要從電影行業出人頭地,沒有幾年基本功夫壓根行不通。
眼看自己的電影沒沒有多少人觀看,而且他的演技也備受吐槽,在電影行業碰壁後的白凱南,也曾藉助重返綜藝頻道來維護現狀,可一切並不如他所願。苦於沒有主持綜藝節目的基礎,單純靠浮誇的動作和尷尬的臺詞來博觀眾一笑也無濟於事,這時候的他早已在電影和綜藝兩個行業不斷輾轉中,漸漸消磨掉了僅剩的名氣。
而此時掙扎在主持界和電影界卻走投無路的白凱南,才漸漸明白自己早已在成名的欲望中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也忘了自己最初上舞臺的初心。
反觀和他一起出名的賈玲,在轉戰小品界後憑著踏實認真而更加成名得利,而且還不斷被央視邀約,早已經在喜劇圈贏得了一方天地。她的事業蒸蒸日上,還獲得了全國觀眾的認可。
相比昔日同臺搭檔的大紅大紫,反觀如今的自己倒是十分落寞。
不甘心的白凱南,試圖憑藉《歡樂喜劇人》再度翻紅,可惜由於在娛樂圈沉迷太久,他早已忘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也遺忘掉了曾經的紮實專業的喜劇基礎。在《歡樂喜劇人》舞臺上,他的表演一言難盡,整個表演過程幾乎是沒有笑點和亮點可言,尷尬的說笑也充滿了浮誇。在這種尷尬的境地中,白凱南的作品不出意外地墊底當場,成為最爛口碑之王。
在舞臺上,早已經褪去了衝勁和野心的白凱南,面對最後的成績倒也比較坦然,他說自己在離開賈玲單飛後,不怎麼說相聲了,而且無論怎麼鬧騰也鬧不起來了,覺得自己身體裡的東西已經被掏空。
其實他的話語也暗示自己在離開大賈玲後,早就沒有了靈感和動力,也沒有了當初的才華。
眼看著他即將告別舞臺,卻再惹風波。脫口秀演員張博洋出來厲聲指責他抄襲自己的作品,原來白凱南在臺上發揮的這部作品,正是笑果文化旗下藝人張博洋的作品。
這讓白凱南付復出無望不說,還被涉嫌抄襲行為,即使白凱南一再道歉,但他的抄襲行為已經板上釘釘,再沒有洗白的可能,可別談能夠再次翻紅。
好在最後郭德綱老師替他解了圍,而且還誇他認真能吃苦,如果能投身於郭德綱旗下,興許對白凱南來說,也是一種再次上路的良好開端。
不過他的經歷也讓很多人長了個教訓,就是不要「人心不足蛇吞象」,再沒有強大實力的時候,不要去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否則到頭來不但自己吃虧,而且還會竹籃打水一場空。與其讓貪心迷失本性,不如腳踏實地不忘初心,這樣才能有始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