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都放開擺地攤,兩個月增加 10 萬多就業,一下子火了。那麼現在擺地攤,到底能不能賺錢呢?
於是,有人在知乎上提問:「如何看待成都放開擺地攤,兩個月增加 10 萬多就業?地攤經濟的價值有多大?可以複製嗎?」
其中一篇高贊回答讓我深受感觸,題主陪女朋友擺脫買冰粉,說自己最大的收穫是心態的改變:
「以前或多或少有些焦慮,現在我意識到生活哪怕再差,還可以出來擺攤。只要肯幹,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總能養活自己的。」
以下是原文,分享給大家看一下,不管日子多難總有辦法:
我就在成都擺攤,準確的說,是陪我女朋友擺攤賣冰粉。擺攤快兩個月了,目前月收入接近1萬。女朋友某985在讀,學校沒開學,有比較充足的時間擺攤。我是某網際網路公司碼農,下班過後會在攤位陪妹紙。
擺攤兩個月,我最大的收穫在於心態的轉變。以前或多或少有些焦慮,現在我意識到生活哪怕再差,還可以出來擺攤。只要肯幹,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總能養活自己的。擺攤自由自在,可以自己決定何時出攤,何時收攤。
有一個很重要的區別: 我女朋友每次出攤都很快樂,雖然攤位再小,但這是她的事業。但是我去公司擼代碼卻沒這麼開心。
我們最初是只賣手搓冰粉,到現在除了賣冰粉還賣刨冰、涼蝦。從四月份的一輛小車車
到目前的一輛大車車(車車是旁邊擺攤的朋友借給我們的,所以不需要成本)
雖然不是真的靠這個為生,但是既然做生意,很多裝備:比如車車,碎冰機等都是閒魚淘的二手的,需要控制成本。在我開始陪我女朋友擺攤之前,沒有認真地觀察過這個事情。
兩個月下來,有了很多感悟。
其實擺攤和創業很類似,雖然擺攤一開始規模很小,但是你需要控制成本,且要儘早盈利養活自己。
更特別的一點是,擺攤和打工不同。打工可能是需要關注一小塊事情,但是擺攤你需要關注整個流程,包括你的供應鏈,這裡就是我們如何買到更便宜的材料。
其次,需要面臨商業競爭的,也就是你的護城河。不過冰粉這件事情門檻其實並不高。所以我們的競爭對手還是有好幾家。這裡就需要關注一些運營策略,定價策略之類的。
至於經濟價值有多大的,說說我擺攤接觸到的一些朋友。有擺攤兩三天就虧本不賣了的,也有年入接近百萬的,也有日盈利1w,年入幾百萬的。當然大部分擺攤的,都是比較正常的收入。
在我擺攤的地鐵口,擺攤的有五六家賣冰粉的、兩三家賣花的、有賣首飾的,也有賣炒飯炒粉的,還有賣水果、肉燕、雞爪、串串、腸粉、烤冷麵的。
大家身份也各不相同,有老師,也有學生。有出來體驗生活的,也有因為疫情失業出來擺攤的。有的擺攤是全職; 有的白天經營自己的店鋪,晚上擺攤; 還有開著公司出來擺攤的;
在這個地鐵A口,雖然大家身份不同,但是每晚都在一起擺攤,都有光明的未來。
地攤經濟的重啟給許多找不到工作的老百姓一個機會,就像那句話說的什麼是民生?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民生。一人就業,全家有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