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的營養價值非常高,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將雞蛋當做早餐來食用。對於不破壞雞蛋的營養,推薦大家要吃水煮雞蛋,因為它相對於煎雞蛋、炒雞蛋及滷雞蛋來說,它的營養成分可以保留到最高和最全面。但是一聽水煮雞蛋,大家都覺得做法是非常簡單的,平時燒水時,放一個雞蛋進去,等水開了,雞蛋也就好了,其實做起來並不是那麼簡單。因為在雞蛋本身上就存在了很多的奧秘,如何煮出一個完美的雞蛋,而保留最全面的營養價值,還不影響雞蛋的口感,這是很多人一直都在研究的一件事情。
首先若是在冷水的時候,就將雞蛋下鍋,隨著水一起煮時,往往是水開了,雞蛋卻還沒有完全熟透。有些人煮出來的雞蛋可能就是半生半熟的,若此時,將大火轉成小火,再燒4到5分鐘,或者是直接將火關掉,悶上4到5分鐘,從而煮出來的雞蛋是全熟的。在煮雞蛋的時候,一般不把水燒開的時間計算在內,因為水量大小不同,燒水壺的功率不同,水煮熟的時間也不一樣,當水開後,開始計時。按照這個方法煮下來,雞蛋一般是全熟的,味道也更加鮮美。至於營養含量方面,差別不是太大,區別主要體現在另外兩個方面:
首先全熟的雞蛋營養吸收速度以及利用效率方面較好。4到5分鐘的時間,剛好保證了雞蛋已熟,蛋黃一般是比較柔軟的。4到5分鐘的高溫也不至於使得雞蛋中的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等流失,反而會增加其被人體吸收的速度,提高各個營養成分在身體中的利用效率,並且口感也很好,蛋黃更香。
其次雞蛋煮熟後,對人體也有一定的好處。雞蛋在沒有完全煮透時,其中存在的沙門氏菌,會給腸胃帶來影響,過量攝入甚至會產生「中毒」的情況。不僅會使得雞蛋的口感變差,也會使得雞蛋中存在的脂肪氧化,不利於吸收的同時,還會影響到健康。而加熱時間過長,可殺死蛋黃中的沙門氏菌,所以建議大家在煮雞蛋的時候儘量多煮一會。
說起雞蛋的營養含量,煮的時間倒是其次,還得看蛋黃的大小。一般來說蛋黃大的雞蛋,營養含量更高一點。人們吃一種食物,基本是衝著這種食物的特殊價值而吃的,吃雞蛋補充蛋白質是其次的,主要還是在於卵磷脂的含量。一般來說,蛋黃大的雞蛋卵磷脂含量是比較高的。有些人吃雞蛋總是不喜歡吃蛋黃,覺得噎人,從而只吃蛋白,若是想雞蛋營養發揮最大,則蛋黃也要吃。不過,蛋黃是大是小,完全是看機率了,無法從外殼看出來。不過,雞蛋外殼倒是能夠反映出另外一個問題:雞蛋中的細菌含量。
選擇雞蛋時,可以選擇外殼比較髒的雞蛋,因為這種雞蛋一般是純天然的,沒有經過處理的。那種看起來比較乾淨的雞蛋,有可能是被衝洗或者清理過的,這些處理過的雞蛋保存時間比較短,蛋殼外的保護膜也可能被破壞了,存在細菌的可能性更大。
雞蛋中的細菌含量,也和保存的時間長短以及存儲方式有著關係。雞蛋的最好保存方式,其實是放在家裡的米袋裡,在大米的保護下,雞蛋不易被細菌入侵,存放時間也更長。很多人喜歡將雞蛋放置在冰箱裡,卻不知冰箱門在打開時,內外的氣溫差會使得雞蛋表面附著有水分,易造成細菌的入侵,反而不易保存。
看完以上的文章,大家現在知道怎樣煮雞蛋最為健康了嗎?除了煮雞蛋方面,在購買雞蛋,儲存雞蛋方面也能夠有所注意,可有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