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民政部召開2020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在談到救助工作時,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介紹,2019年全國共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102.6萬人次,尋親成功10195人次。
王金華表示,全國救助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按照部黨組要求,民政部認真研究制定學習貫徹工作方案,印發學習貫徹通知,先後3次召開救助管理工作座談會,環環相扣地推進中央要求落實。截至目前,全國有29個省份出臺了具體實施意見,建立健全了政府負責同志牽頭的救助管理領導協調機制,30個省份將救助管理工作納入了平安建設(綜治工作)評價指標體系。
過去一年,全國救助管理機構和人員安全得到保障。包括在全國周密部署開展救助管理和託養機構開展自查和抽查,全國1623家救助管理機構和1525家託養機構實現檢查全覆蓋,先後在廣東佛山、甘肅蘭州召開會議,督促問題整改。2019年全國共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102.6萬人次,其中在站救助78.3萬人次,60歲以上老年人16.9萬人次,精神病人和殘疾人15.6萬人次,未發生一起重大責任事故。
同時,救助尋親服務深入開展。積極推動今日頭條、百度、央視《等著我》欄目等開展公益尋親,在全國100個救助管理機構開展人臉識別試點工作,嚴格落實無法查明身份人員100%報請公安機關採集DNA、100%上傳全國救助尋親網。2019年尋親成功10195人次;與2015年同期相比,共減少長期滯留人員6萬多人,累計減少財政支出近60億元。
此外,連續第9年開展寒冬救助行動,截至目前已救助近21.8萬人次,其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2.2萬餘人次,站外救助近5.9萬人次。不斷加強對貧困地區救助管理工作的支持,2019年對「三區三州」省份資金分配同比增加10090萬元。紮實做好長期滯留人員落戶安置工作,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共安置22471人次,其中落實戶口安置13899人。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蔣若靜
編輯/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