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品牌加速聚集,成都時尚消費實力強勁 成都日報攝影部供圖 記者 張青青 攝
核心提要
■《新時尚之都指數報告》發布,該報告將新時尚之都指數拆分為五個一級維度,分別是「時尚消費實力」「時尚商業潛力」「時尚文化魅力」「時尚創新人才力」和「時尚發展力」。
■成都以9.3的總分位列榜首,並在「時尚消費實力」「時尚商業潛力」「時尚文化魅力」三個維度上排名第一。
2019年落戶成都的首店數量達473家,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太古裡街拍」在國外社交媒體上火爆……這一切都標誌著成都時尚文化的發展和成熟,並逐步呈現出了「對外輸出」的能力。
昨日,康泰納仕中國旗下時尚產業媒體Vogue Business in China在成都發布2020年《新時尚之都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成都、重慶、西安、瀋陽、杭州、武漢、南京、長沙、廈門、天津、青島、大連12個城市進行了深入的案頭調研和數據分析。引人注目的是,成都以9.3的總分位列榜首,並在「時尚消費實力」「時尚商業潛力」「時尚文化魅力」三個維度上排名第一。報告強調,成都在培養年輕一代時尚消費者、耕耘青年潮「酷」文化力上獨領風騷。
三個維度排名第一
成都年輕酷文化發展非常領先
今年為該報告的首次權威發布,報告將新時尚之都指數拆分為五個一級維度,分別是「時尚消費實力」「時尚商業潛力」「時尚文化魅力」「時尚創新人才力」和「時尚發展力」,成都在「時尚消費實力」「時尚商業潛力」「時尚文化魅力」三個維度上排名第一。Vogue Business in China的編輯總監包益民認為,成都是一個非常有趣、很有名以及消費能力很強的城市,但要意識到,它不只是單方面強,而是綜合實力強,整體的發展尤其年輕酷文化的發展非常領先。
相較其他候選城市,成都的商業資源聚集度、生活方式多樣性,還有人口活躍程度異常突出。成都人的包容和強勁消費力,促使這座城市變得越發多元、活躍。
時尚圈對於成都的喜愛可以說是溢於言表。報告從每個城市的時尚消費實力、時尚商業潛力、時尚文化魅力、時尚創新力及相應的人才儲備,以及時尚發展力五個維度綜合出發,結合適當的權重進行了多方面分析和考量,反映城市的軟硬實力,同時維持每一個維度的可比性。
具體來看,時尚消費實力是判斷其未來時尚市場潛力的基石。報告顯示,在時尚消費實力方面,成都在衣著、鞋履消費方面僅次於兩大北方城市,排名第三;在線上時尚消費方面表現非常突出,在消費人群、消費力和奢侈品消費力三項指標排名第二,足見成都人對於時尚消費的偏好。城市的時尚商業潛力奠定了品牌和商業體對該市場的信心,成都在品牌入駐方面的表現極為出色,受到品牌方的一致青睞。其中,一線奢侈品牌和小眾集合店兩項排名第一,高端品牌排名第三 ;此外,在首店經濟影響力方面,成都在所有候選城市中排名第一。
「選擇成都作為此次報告的發布地,緣於這個熱門城市時尚文化的特別性。」在包益民看來,成都無論是在時尚文化資源、文化影響力,還是酷文化方面,都表現突出甚至佔據領跑位置。「除了著裝,成都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其實十分多元立體,包括豐富的夜生活、美食、說唱音樂等,他們對於享樂和自我展示持開放心態。這也影響他們在購物時非常果斷,重視裝飾性和自我表達,審美偏向浪漫。 」
為什麼獲時尚圈青睞?
成都培養年輕一代時尚消費者走在了前端
為什麼成都讓時尚圈如此青睞?「當我接到邀請函的時候,感覺很欣喜,但是一點都不意外。」設計師、藝術家殷九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新一線城市裡,成都在時尚活力上表現得很有主張,並且活力四射,從很多大型活動選擇在成都舉辦足以印證。
「年輕才是城市的活力」,也是在成都排名第一的各項指標中表現尤為突出的特點。梳理報告不難發現,成都是一個在「潮」和「酷」這兩個年輕人的時尚指標中,絕對有話語權的城市。報告分析可以看出,在潮鞋、電競、電音、街舞、漢服、二次元、潮玩這些細分領域,成都排名第一,說明成都在培養年輕一代時尚消費者、耕耘青年潮流文化上走在了前端。
城市對時尚的吸引,不僅反作用於時尚業,也反哺於城市自身的特質形成。這從時尚品牌新一輪的成都「開店熱潮」中就能看出端倪。據不完全統計,一眾高端時尚和潮流運動品牌都於近幾個月在成都開出零售店鋪。
受邀參加2020《新時尚之都指數報告》發布峰會,在中國時尚新銳女裝品牌烏丫的CEO周龍看來,一個時尚品牌想要在全國消費市場站穩腳跟,成都必然是不可忽視的戰略支點。而烏丫在上海創立的第二年就開始進軍成都,並在太古裡、王府井、大悅城等商場開了共5家店。
事實遠不止於此,全時尚行業與成都的互動相當活躍。10月,全球創刊75周年、著名國際時尚雜誌ELLE首次在成都舉辦年度最盛大的風尚盛會。在倫敦首場風尚大典舉行23年後,成都作為第二座中國城市被納入ELLE的城市「朋友圈」。包益民分析道,在時尚業發生新一輪變化的同時,更多以品質生活著稱的城市也由此脫穎而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成都恰是時尚業新一輪改造的重要參與者。」(成都日報記者 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