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漳州周邊旅遊景點推薦 漳州什麼地方好玩
村遊讓時間慢行,村居讓心靈皈依。不少美麗的鄉村依託自身豐富的旅遊資源,經過升級改造,慢慢地以鄉村旅遊勝地的姿態走進人們的視野。
我市曾評選過「漳州十佳最美古村落」,也曾重磅打造「金牌旅遊村」,更有不少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等各類權威榜單。值此中秋國慶雙節同慶,不妨一起出發,到漳州各地,尋找一些頗有特色的村居,遇見你所嚮往的村遊。
雲霄縣內洞村
頭銜:國家森林鄉村、漳州十佳最美古村落
內洞村依山而建,處於大烏山山脈腳下,在虎鼻山的鼻尖位置。鼻尖的中間部位有一塊平地,平地中有一口古井,吳氏先祖就以這口古井為中心,修建起了圓形土樓,而后土樓逐步發展成為村眼。圍繞這圓形土樓,依託地形和山勢逐級而上,錯落有致成輻射狀分布著融合客家和閩南風格的排樓、長龍樓、石頭屋,形成眾星拱月的獨特景觀。數百年來,吳氏子孫在這個村落繁衍生息,民居保存完好,至今也未受到現代建築的衝擊。村民們依然居住在各式老建築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靜祥和。
村中保存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刀山過火海,至今保存連續性達100年以上,十二世祖為抗匪擾,習上刀山、過火海以彰顯勇氣宣揚武力,全村參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聖王巡安,起源於1300多年前,村民抬開漳聖王陳元光塑像巡遊全村,祈求保境安民;搶伯公也是當地一大特色,每年春耕前在村裡的水田爭搶土地伯公,寓意春耕開始,土地恢復生產,祈求風調雨順。
南靖縣塔下村
頭銜:中國傳統村落、漳州十佳最美古村落
塔下村位於書洋鎮西部。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張氏先民到此開基後,沿溝谷兩岸陸續建造了50多座方圓土樓。這些土樓沿山溪呈長蛇形排布,整個村莊高大雄渾,氣勢恢宏。清朝末期,受地理環境之限,村人又在沿溪兩岸的空地上,建起了一座座單院式土木結構的吊腳樓,形成大樓帶小樓、高低錯落的布局,呈現出「小橋流水人家」的奇妙景觀。塔下村是漳州著名的僑鄉,也是首批15個中國景觀村落之一,被譽為「閩南周莊」「太極水鄉」。
塔下村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張氏家廟」德遠堂,是建於明朝弘治年間的殿堂式家廟。宗祠前有半圓形池塘,塘邊分別豎立著23根高達10米的石龍旗,也稱石旗杆,最具文物價值。據考證,這裡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多、最完好的一處石龍旗杆群。
長泰縣山重村
頭銜:國家生態示範村、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漳州十佳最美古村落、漳州金牌旅遊村
山重古村落核心區坐落於山重村的中心,方圓約1平方公裡,類似小城堡。它是薛氏開基祖先的居所,至今有1000多年的歷史,原有四個城門作為出入口。隨著社會的變遷,歷史滄桑,現僅存北門和西門遺址。村落中的民居都是土木結構或磚石結構,雙斜槽屋頂瓦片覆蓋,牆壁多是鵝卵石砌成,巷道和庭院也均採用鵝卵石鋪成。村落設計獨特,布局巧妙,整個村落鵝卵石小道錯綜複雜、四通八達。古民居裡共有20條古巷,尤其以清代古巷道保存較為完整。古巷道的結構特點是左右兩側房子的外牆與巷路都用不規則的鵝卵石疊砌,又窄又深,縱橫交錯,極似迷宮。
千百年來,重重疊疊的大山阻礙了山重與外界的交通,村中因此保留了眾多風貌獨特的古建築和古樹。有宋代石佛塔、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的昭靈宮,此外還有薛氏家廟、盂寧堡、子龍廟、千年古樟、夫妻樹和水雲間古樹群等。每年春節前後,油菜花、梅花、桃花、李花盛開,吸引遊客前來觀賞。
華安縣官畲村
頭銜: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國家森林鄉村、漳州金牌旅遊村
官畲村位於華安縣新圩鎮九龍江北溪河畔,距離華安城關20公裡,是福建(華安)土樓旅遊的中途休憩站,也是福建省唯一以「畲」字命名的畲族民族村。作為中國僅存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原生古村落,該村保存了深厚的畲族特色文化底蘊。至今,村寨裡還保留著最原始的畲語,是閩南地區3個仍保留自己語言的畲族村之一。
請火節是官畲最具少數民族特色的盛事和節俗之一。農曆正月十二這天,畲族同胞組成的請火隊伍從山頭祈請聖火後組成長龍,在鼓樂伴隨下巡遊全村,先後歷經「踏社」「踩火」「搶火」「坐刀轎」「吃流水席」「歌舞歡慶」等環節。
漳州旅遊投資集團進駐景區後,以濃鬱畲族特色文化為抓手,以鳳凰為主題,派出專業團隊人員對景區進行了統一規劃設計,致力打造「八閩第一畲」。目前,華安官畲景區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記者 張晗 通訊員 陳政虹)
原標題:在漳州 遇見「嚮往的村遊」
責任編輯:李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