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們的寫作課》|文章怎樣寫才算美?

2020-12-21 斜槓小丸子

寫文章很難嗎?

寫文章難不難其實取決於一個人的知識是否豐富。

文字是思考的延展,如果一個人能夠寫出深刻的文章,那麼這個人的思維深度也一定讓人驚嘆。

01

一本好書《大師們的寫作課》

小說和故事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為它們被文字渲染出來的情緒、氛圍,讓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能夠和其中的人物產生共鳴。這種共鳴可以通過很多種描寫方式傳達出來,環境描寫就是其中的一種,例如情境描寫、氛圍烘託等。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這一點在大師們的作品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即便是不起眼的一件小事,經過文字的渲染也會變得妙趣橫生。

《大師們的寫作課》這本書列舉了很多著名文學家的經典作品,通過對作品的解讀,教我們在閱讀大師們的作品時,要觀察大師們的創作方法,然後模仿和學習。

這本書著重在於強調不同的大師對環境的不同展現形式,從多角度分析了環境創作的靈活性,譬如顏色、語言、景物、容貌等等,都可以變得很鮮活。環境創作給文章帶來的影響最大,可塑造性也很強,它服務於故事,又可以決定故事的走向。

在小說和故事中,關於環境的描寫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環境,一種是社會環境。

通常來講,自然環境是在社會環境的大背景之下,表述方式取決於寫作者的創作意圖。環境描寫的目的都是落地於渲染某種氛圍,為後文做鋪墊,或哀傷,或歡快;襯託人物的心理,讓情境契合人物的心理變化;表達某種象徵和暗示,讓故事情節更加飽滿。

這本書立足於閱讀,升華在寫作上。

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它提醒我們在閱讀名家名篇的時候,該帶著怎樣的問題去讀書;從哪幾個方面了解大師的作品;以及從什麼角度分析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的原因等等,我們可以將這些思考和總結應用到自己的故事、和小說裡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用這本書的理論去寫作,我們相當於站在巨人(文學大師)的肩膀上。

02

環境描寫可以是沒有邊界的創作

在大師的作品中,我們會發現很多特別新奇的描述和遣詞造句,有時候是被表面的文字吸引,有時候則是被它背後蘊含的內容吸引,這個特點尤其體現在環境描寫上。

談到環境描寫,大家自然而然地就想寫景色,周圍的花草樹木,房簷屋瓦。然而,即便是這些最普通的事物,只要會描寫技巧,一樣可以活色生香。

比如說色彩。色彩和環境描寫是密不可分的,暖色可以表達出環境的浪漫溫馨,冷色則可以暗示場景的苦悶壓抑。

存在於我們腦海中的各種情緒,其實都可以用帶有顏色的場景來烘託出來。也不必拘泥於平常熟知的12色,完全可以學習書中提到的文學大家張愛玲,做用「色」高手。在張愛玲書中出現的顏色,很多其實是她自己造出來的,比如雪青、竹根青、佛青等等。

但這一點都不突兀,反而讓文章變得更生動。讀者完全可以根據她的文字,感受到她想傳達的顏色。也正由於這種語言和顏色豐富運用,開啟了讀者的全新思維,讓我們忍不住去想像文字背後的真實場景。

除了色彩之外,文學大師們也非常善於創造自己的環境語言,這種語言帶給讀者的往往是「驚訝」。

生動、有趣的意義是什麼?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文字裡面,能讓我們耳目一新的就是那些「意想不到」。而自己創作的語言則正巧有這個特點,不落俗套、不循規蹈矩,卻讓人眼前一亮。

很多古人的詩句,我們至今讀起來朗朗上口,絲毫不覺得有何不妥。然而膾炙人口的詩詞在當時的年代正是落了一個「意外」,才抓住了各方的眼球。比如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作者想表達一片片蓮葉,延綿起伏,望不到盡頭,但是怎樣才能讓人迅速在腦海中就有這樣一幅畫面,又很有新奇之感呢?在這句詩中,「接天」的出現不僅將環境描繪了出來,而且也間接的表達了作者的歡快心情,後來「與天相接」也成了一句常用語。

只是,與顏色描述不同的是,語言的創造必須要講究可讀性。如果前後文聯繫起來讀者仍然不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那麼很可能造語失敗,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文學之美,就在於創新和創造。在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環境的描寫,當然也可以有一千種描述方法。只要是能夠將讀者帶入故事、情節,表達具有邏輯性,那麼這樣的環境創造就是成功的。

03

「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

這裡舉個書中提到的例子,可以充分地說明創新和創造在環境構思中的作用,以及我們該怎樣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來讓我們筆下的環境熠熠生輝。

魯迅在他的作品《野草》中有這樣一段話: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蝴蝶確乎沒有……但我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

我們聽過田野,聽過山野,可是很少見到「雪野」,一個「野」字將雪地的漫無邊際展現的淋漓盡致。將「雪」和「野」放在一起,簡潔又生動,這樣白茫茫一片雪地就活靈活現的出現在讀者面前。「雪野」一出現,這篇文章的基調就很高了。

「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這句又充分調動了讀者的聯想,什麼樣才是「白中隱青」?色彩「白」和「青」的使用讓皚皚的白雪世界有點灰暗。

還有「深黃的磬口的臘梅花」,臘梅不僅開花了,它的花還很有特點,是「深黃的」,更是「磬口的」。其實,臘梅有一個品種就是稱之為「磬口臘梅」,是那種欲說還休的半含花瓣的品種。但是這裡,臘梅因為是開在寒冬裡,所以加了一個「深黃的」,它可能是懼怕寒冷,也可能是被冷霜摧殘過,形成了這樣一種「磬口」的狀態,臘梅那種不懼風寒而又孤傲的狀態,就自然而然地躍然紙上了。

不僅如此,在那一片白雪的下面,還有一堆「冷綠」的雜草。這裡用了一個「冷」字,寫出了冬天的寒,也寫出了草的傲——環境再嚴苛,它依然生機盎然地活著。

然後,筆鋒一轉,那些「血紅的」山茶花,「白中隱青」的梅花,「深黃的」臘梅,「冷綠的」雜草,就成了開在雪地上的冬天的花。

這裡顏色的使用可謂爐火純青,景物的修飾也很妙趣橫生,寥寥數筆,一幅「雪野冬花圖」就出現在了讀者面前。

04

藝術來源於生活

觀察大師們的作品時會發現,他們很少有生僻的文字,拗口的解釋,而且都很貼近生活。唯一不同的是,普通又平凡的生活,在大師們的筆下就變得與眾不同。一粒沙裡也有一個世界,半瓣花葉也有人情。正如前人所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如果想要讓我們筆下的文章和大師們的一樣,不妨學習大師們的寫作技巧——取材於生活,運用於文章。

陰雨天,晴空夜,生活中任何一個可以觸動我們心緒的場景我們都可以記錄下來。記錄的時候我們要善於觀察周圍的環境,人事,景物,氛圍。如果還有氣味,那就更好了。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和現實其實是有差距的,記憶是可以被塑造和篡改的。這可能不利於還原事實的真相,但是,對於環境創作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比如很多網絡小說《鬥破蒼穹》《鬥羅大陸》等等,這類小說裡面且不論故事情節有多動人,單單是五顏六色的場景描繪就足以讓讀者心曠神怡了。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虛擬環境,都是寫作者開動腦筋,自己想像出來的。

在我們嘗試將這些素材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的時候,可以儘可能地放飛想像,盡力地用自己的理解將當時的畫面還原出來。

這樣一來,動筆寫回憶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創作的過程,而且這個過程的效果不會像小溪、河流那樣會因為太陽暴曬而枯竭,運用的次數越多,我們的聯想就會越豐富,創意也會像泉眼一樣源源不斷。

05

量變累積質變

眾所周知,寫作最需要的就是素材,但是環境描寫的素材相對來講是比較簡單的,我們隨意放眼望去,都是我們的環境的素材。

但是,太過普遍反而讓我們不知所措。該怎樣積累和運用呢?

素材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對於環境描寫的素材尤甚,因此,我們要掌握的是技巧和方法,而不是死記硬背那些素材。只是,不論是哪一種積累,閱讀量都是第一關,這也是本書反覆提到的一個問題——跟著大師走。

首先,閱讀經典,讓自己知道需要關注的內容。對於個人素養的提升和文化底蘊的積累,那些廣為流傳,經久不衰的名家名著是首選。一個人說好的東西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多個人、並且不同年代的不同人都說好的作品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在看他們的作品的時候,我們才可以知道雪景是怎樣寫的,顏色是怎樣用的。沒有閱讀基礎,即便是在觀察生活,我們也不知道自己該注意些什麼。

其次,模仿。有了一定的閱讀量之後,每個人的心裡總會有特別喜歡的大師。於是在自己寫文章的時候,可以嘗試著運用大師的方法去寫,譬如前文提到的用顏色讓環境變得更活潑。

在閱讀的時候,尤其是對經典的閱讀,淺嘗輒止是不可取的。可以將那些打動我們的環境描寫標註出來,加深理解。然後反問自己,如果是我們自己寫,我們會怎樣寫?從哪裡開始著手?

再者,創作和突破。一個寫作者必須要有自己的寫作風格,比如魯迅的作品是要指出國人的一些壞毛病,在他的作品裡,凡是涉及到環境描寫的時候,給人的感覺都是清冷、悽豔。

寫作中對於環境的創作可發揮的空間非常大,在我們錘鍊文筆之初,不妨試試這種方法,跟隨大師,加上自己的積累,讓文章中的環境也足夠吸引讀者。

觀察所有大師的作品,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出奇制勝」。

不論是故事還是環境,都在於本來我們設想它是這樣的,但是沒想到結果卻不是,正是文章傳遞出來的這種感覺才特別吸引讀者。

通常,我們以為悲傷的情景應該用暗淡的環境背景來襯託,若是更加豔麗的血紅色背景呢?就像是姜文的電影《鬼子來了》,整場全部是黑白,唯有最後姜文殺了鬼子的那一刀,砍出了紅色。甚至濺到了屏幕上,意義也由此升華了。

這種意外,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只是,我們要知道,升華的部分都是有大量的實踐基礎的,或者是閱讀了大量的環境描寫,或者是自己描繪出了很多精彩的環境片段,要得到最後的精華,前期的累積投入必不可少。

為了可以實現我們的目標,我們可以在生活中這樣做:

閱讀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注意故事的內容,還要注意觸動人心的環境描寫。遇到觸動人心的素材要隨時記錄整理出來。善於觀察生活,留意生活中能夠引起我們情緒改變的事件。引起我們情緒發生改變的時間發生時,我們要注意觀察周圍的環境,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下來。相信量的積累一定會帶來質的改變,寫作不是朝夕之功,在努力的同時,我們可以對自己多一點耐心。

END

相關焦點

  • 大師們的寫作課:一本書,讓你看懂好文筆應該怎麼來!
    所以今天想要分享一本關於如何提升文筆的書,那就是《大師們的寫作課》。書籍作者舒明月,豆瓣人氣教練,開設過多期文學精讀和寫作相關的教學訓練營,是一個頗有實力的寫作教練。為什麼我想分享這本書?用書裡有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有一點出乎意料的妙意。
  • 寫作1000篇文章、100萬字後,我總結了這5個寫作方法(建議收藏)
    1、《大師們的寫作課》首先要知道美的標準,才能知道什麼怎麼才能變美,寫作也是。這本書會通過48位文學大師的作品,為你揭開寫作的密碼。此書內容有三類,分別是內容篇、技能篇和拓展篇,相信對你的寫作會有切切實實的幫助。
  • 米茶的十二堂寫作課|7月-9月
    米茶是我的筆名,不過,倒可以拿來作個比喻。這門寫作課,想帶著大家一起認識寫作的基本,就像吃米喝茶是每天生活的基本,但我們並不一定真的認識。剛好這兩天在看《碧山09:米》,裡面有一篇文章《我打賭,你肯定不會吃米》,開頭便提出大哉問:很多人喜歡吃米飯,但是否思考過每天吃的大米,是什麼人,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方式種出來的?米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水源土壤怎樣?
  • 秋葉寫作第五課 結構式寫作
    給你一個方向,馬上就能寫出好文章1、怎樣解決不想寫的問題?很多人的挑戰,是如何和自己的情緒做對抗。作為人是很難沒有情緒的,人不能和自己的情緒對抗,對抗自己的情緒是無效的。所以越是情緒不佳的時候,越要考習慣來寫作。2、十種體裁的寫作框架一流文章靠天賦,合格文章靠套路。套路,就是文章的寫法。結構化寫作方法:日記體、清單體、語錄體、資訊體、點評體、圖片體、問答體、互動體、實用體、雞湯體。
  • 秋葉大叔《寫作七堂課》:寫作變現逆襲的3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秋葉《寫作七堂課》1、寫作第一層次:搭建寫作骨架操作方式:框架式寫作、聯機式寫作好的文章,血肉和骨架並存,骨架支撐起文章的身軀,血肉充實著文章的內容。以積累清單的方式去閱讀,去寫作,也是在積累經驗,檢查文章質量,使整個操作流程標準化。碎片化寫作、結構式寫作和清單式寫作,是進入寫作實操環節的關鍵步驟。當你完成了寫作的第二層次,充實了文章內容,就可以開始利用寫作來賺錢啦。
  • 致寫作新手的一封信:寫好一篇文章,是從「模仿」開始的!
    我們先把前輩的文章拿出來,然後選擇另外一個話題,照著前輩的寫作結構去寫自己的話題。舉個例子,前輩寫的是母親脾氣不好,對孩子的反面影響,那你就去寫父親脾氣不好,對孩子的反面影響。寫完了之後,就去發表,看讀者對你文章的態度是怎樣的?
  • 《寫你想讀的文章:改變人生的簡潔寫作法》跟著名家學寫作
    那麼,怎樣才能寫出我們心中的所想所悅呢,寫作真的能實現我們被看見的欲望嗎,日本著名的人氣專欄作家田中泰延的暢銷書《寫你想讀的文章:改變人生的簡潔寫作法》,分別從寫作的內容、受體、方法、原因等四個方面來讓我們了解寫作的真實意義和基本功。從寫作的內容上來說,大多數自己想寫、別人又愛看的文章都是隨筆體裁。隨筆不是隨心所欲地描述,而是產生於事象和意象的交匯。
  • 細節是文章的肉身——通過課例,淺談寫作中的細節描寫
    在語文教學之路上,由起初的盲走,然後的忙走,最後昂首闊步的進程中,有一項我用心之苦,用情之深,無法言語,以至於在他們小學畢業遠走高飛之後,我仍舊對他們問心無愧,那就是寫作。在我看來,寫作是體現語文格局的事情,我追求教過的任何一位學生都要在寫作上有高的格局的,作文最重要的是細節,而細節是文章的肉身。
  • 我的2021年寫作書單,重新梳理寫作人生
    一半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恐怖小說之王的人生回憶錄,一半是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文學大師的創作經驗談兼寫作大師班。一個人,寫作三十五年,十三部長篇小說,超過五十種語言譯本。雖然擁有享譽世界的知名度,但關於村上春樹,許多事情始終包裹在神秘的面紗中:他是怎樣下定決心走上職業小說家之路?對他來說,人生中幸福的事是什麼?究竟如何看待芥川獎與諾貝爾文學獎。 小說家看似風光,卻是份孤獨的職業。三十五年來,村上春樹在孤獨中編織著美妙動人的故事。
  • 如何設計、講好一堂英語寫作課?
    明老師說 作為英語教師,如何設計一堂好的寫作課?又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掌握英語寫作?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得到更好的寫作技巧呢?
  • 豆瓣9.3《文心》:葉聖陶、夏丏尊兩位大師教你學寫作
    工作後寫作還是如影隨形,各種方案、報告、總結都需要你寫,你擺脫不了,只能勉力完成,好不容易七拼八湊複製粘貼完了一篇,自己不滿意,領導更不滿意。其實你不是不會寫作,是沒有跟對老師,《文心》就是這樣一位好老師能幫你解決寫作上的困惑。《文心》是葉聖陶、夏丏尊兩位教育大師運用他們多年教導中學國文經驗為中學生編寫的關於國文的全體知識,對想要學寫作的成年人也很適用。
  • 自媒體文章與傳統文章的區別,如何寫好自媒體文章,寫作技巧幹貨
    很多初入新媒體的小夥伴們對寫文章很發愁,新媒體文章是什麼?新媒體文章怎麼寫?新媒體文章寫作套路到底是什麼?等問題的文章百度搜索,一大堆,不知道到底看哪個好,對於一個新媒體小白來說更是迷茫,不知道看那篇文章才好。
  • 高中英語說課直通車:必修3-Unit 4 一堂寫作課的說課模板及成稿
    下面開啟我們第七節課的學習。今天是最後一節課,整個課程下來內容涵蓋高中英語讀寫融合教學,聽說課教學、語篇教學及寫作教學四大最常用課型說課模板及成稿,說課內容也有高度,即:核心素養理念下新課程標準的新思維、新思想落地實施體現,可操作性強,而且英語和漢語說課兼顧。希望老師們在模板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學情所需隨意添加刪減說課內容,做到可操作性的使用,效果為最好!
  • 一套從寫作小白到入門的書單,看完之後搞清自己在哪個品級
    《人人都能做到的便籤整理術》日本,須藤由美,說實話這是一本收納術,是寫給女人收拾房間用的,但是,我覺得用它來整理素材是很不錯的好方法,雖然我沒做到,不過利用其中的21天桌面整潔術,我真的做到,怎麼教熊孩子們從家的一個角落開始,保持整個房間的整潔了,感興趣的朋友讀一讀,是本很好的工具書,比日本的任何整理術都要好用。是懶人整理術的極致。
  • 答應我:看完本期大師課回顧別酸~下次大師課別錯過
    首先,先要恭喜「芭莎珠寶大師課」第四期的學員們順利結業!看到每一位學員從這裡滿載而歸,大師課團隊的小夥伴們都由衷地感到欣慰。時間回到 9 月 18 日,天空像一塊覆蓋大地的藍寶石,它已經被秋風抹拭得非常潔淨而美麗。大師課也像一顆閃耀的藍寶石一樣,秋風像學員和老師們,然而雨水、飛機延誤並沒有阻擋學員們和老師們的腳步。
  • 李笑來寫作課第一節課
    關於寫作,從小到現在,我也學過很多這方面的知識,不管是在學校裡,還是在書本裡,關於寫作的知識都大同小異。可是李笑來的這一節課裡關於寫作的知識,對於我來說確實是首次聽過。關鍵是聽了之後會突然有頓悟:確實是這樣啊,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 寫作練習課丨怎樣寫人物角色的心理需要
    作  者:滿一堂特邀編輯:董學仁微信編輯:張曉盈怎樣寫人物角色的心理需要小說的產生早於心理學,這沒有疑問。我想,在那段時間裡,人們喜歡讀小說中的心理描述,這有助於理解他人。司湯達被人稱為「心理小說大師」。他寫完《紅與黑》半個世紀,世界上才有了心理學實驗室和心理學家。但沒過多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改變了為數不少的作家,他們有了前不見古人的寫作內容,他們的人物心理描述都超過了司湯達。不要著急,我們先超過司湯達,再超過那些作家。心理學有一個基本原理,我們寫作時必須牢記,不能逾越。這原理是:需要產生動機,動機產生行為。
  • 國際鋼琴家胡雪莎驚豔江西 音樂會大師課圓滿成功
    精彩紛呈的獨奏音樂會後,12月22日上午,應江西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的邀請,胡雪莎還給學子們帶來了一場高品質的鋼琴大師公開課。在授課中,每聽完一首曲目,胡雪莎首先向觀眾們簡述作曲家的生平,又講述了這首曲目的誕生背景和創作意圖,便於學員在彈奏時更能理解音樂中蘊含的情感,應該帶著怎樣的情緒演奏。
  • 想要孩子作文出彩,語文課本裡藏著的這些寫作密碼,該讓孩子知道
    如果說想知道古詩詞怎麼才能讓孩子學習的更輕鬆,家長們可以看我往期文章,那麼今天就主要來說一些關於孩子寫作的這一問題。孩子的作文說是「湊字」其實是絲毫不過分。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其實寫出來的作文也不過是千篇一律,毫無新意。
  • 詩詞大會評委蒙曼坐客清北網校大師課 談經典詩詞品讀
    近日,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蒙曼做客清北網校大師課,全面剖析經典詩詞,向廣大學生傳遞品讀經典詩詞的用途。蒙曼表示,讀書是可以兼顧現實和理想的出路,不學詩,無以言。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讀詩,就會不知道如何說話。在《論語》中,孔夫子曾以「不學詩,無以言」教育孔鯉,希望他養成讀詩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