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實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溝通融合,成為新時期高中階段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整體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青島藝術學校秉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原則,提出了「多元選擇、適性發展」的教育理念,以綜合高中辦學模式改革試點為契機,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管理評價、師資建設、資源整合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系統設計,探索藝術教育普職融通的現實樣本,為各類學校畢業生廣泛開闢升學途徑的「立交橋」。
明確適性發展的培養目標
學校把「藝術綜合高中」作為自己的基本定位和發展方向,致力於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融通、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
藝術學校綜合高中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普通高中文化基礎知識和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能力和一定就業能力的高素質藝術人才,引導學生多元選擇、適性發展,進而分解為「做人有道德、專業有特長、實踐有技能、比賽有優勢、升學有方向、就業有市場」的「六有」育人目標。基於目標,學校在完成普通高中必修課教學任務的基礎上,要根據不同學生特長、意願和需求,確定不同的培養方式,為學生創設「低進高出、高進優出」「一門進、多門出」的成才通道:一是升學預備教育,為高等院校輸送優質生源;二是就業預備教育,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綜合素質較高、有藝術專業特長的後備人才。
強化普職融通的課程設置
學校堅持普職並重的課程設計,優化整合普通高中文化課程和藝術專業課程,使普通高中文化基礎知識教育和中等藝術教育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育一體化。根據「基礎融合、專業分類、必修分層、特需特設」的課程原則,搭建「高一夯實基礎,高二自主選擇,高三分層定標」的課程結構,同時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編寫適應普職融通的學科教材,開發精品課程。
學校堅持「精專業、強文化」的教學方針,專業課實行分層次目標教學法,分組走班、小班化授課、一對一輔導,文化基礎課探索「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的教研模式。
學校注重自評機制建設,成立教學督導室,強化過程性評價和教學反思。選聘行業協會專家開展教學指導,參與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
學校秉持在「成就好學生、成就好學校的同時成就好老師」的理念,堅持把師德建設擺在首位,致力於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搭建共建共享的資源平臺
學校堅持平臺思維和生態思維,充分發揮作為青島市文化藝術職業教育集團牽頭單位、中國藝術職業教育學會音樂專委會秘書處等平臺作用,加強與市文化藝術界聯合會、市動漫協會、市模特協會的聯繫,與青島十七中進行戰略合作,借力發展。
以學校音樂、美術、舞蹈、表演等品牌專業為紐帶,學校高水平建設實驗劇場、音樂廳、美術館、琴房、畫室、排練廳等校內實訓基地,為學生開展職業體驗和綜合實踐教育提供條件。同時,學校大力建設圖書館、理化生實驗室、通用技術教室等設施,為學生學習普通高中文化課程提供便利。
藝術學生的培養具有其特殊性,根據學生的成長成才特殊性,學校積極探索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學校構建「黨員信仰、師生夢想、多元育人」三個共同體,通過「三元定崗」育人模式改革,實現學校、企業和行業三方協同育人;邀請青島音樂家、美術家、舞蹈家協會和山東藝術學院、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進行第三方教學與評價。
專家點評
勃發教育和學習的真正魅力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趙新亮
作為和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並行的綜合高中新模式,青島藝術學校自2000年開始,進行綜合高中辦學模式改革,從招生方式、管理機制、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評價方式、師資配備等多個維度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實踐,打造了青島市乃至全國中職學校綜合高中新模式的樣板。